刘明东 陈喜贝
摘要: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图式、生态文化图式、民本文化图式和语言文化图式。这些文化图式的翻译需要遵循文化顺应和文化传播两大原则,采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两种翻译策略。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7)01009505
Abstract: In Mao Zedongs poems, there are various cultural schemata, such as historical cultural schemata, ecological cultural schemata, people-oriented cultural schemata and linguistic cultural schemata. In the translating of such cultural schemata,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are to be abided by, and the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translation are to be adopted.
Key words:Mao Zedongs poems; Cultural schemata; Translation principle; Translation strategy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是绚丽夺目的中国文学和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毛泽东的诗词所展示的是他的“精神、毅力、气质、胆略、魄力、胸怀、情感、文采”,可以说,毛泽东的诗词既艺术性地表达了毛泽东的人生心路历程,又历史性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读毛泽东诗词在接受中国诗词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可以了解毛泽东的一段人生经历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段历史[1]2-3。毛泽东诗词,除了具有语言优美、意蕴深厚、情感丰沛、思想深邃的显著特点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富有中华文化图式。毛泽东诗词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具有奇特的东方魅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要讲好毛泽东诗词这一典型的中国故事,必须对其文化图式进行艺术的翻译和传播。
一、文化图式
对于文化的理解多种多样,很难对其进行统一而准确的定义。一般公认的应该是泰勒(Edward Tylor)所给出的定义了。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实际上,文化既可以是有形的(如物质),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意识)。文化可以是自然的(如自然山水风貌),也可以是社会的(如社会制度)。文化既可以遗传与继承,也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而进行习得[2]3。
“图式”在哲学上指的是早期的思维模式。Eysenck and Keane将图式界定为关于世界、事件、人及其行为的完整的知识块, 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形成认知过程中的期待[3]320。
George Yule( 1996) 认为, 文化图式( cultural schemata ) 是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先验的知识结构[4]118。可以理解为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这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是建立在先前的经验基础之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用以便感知和理解各种文化现象[5]29。
二、毛泽东诗词典型文化图式
诗人毛泽东文化底蕴深厚,在其诗歌创作中处处可见文化的身影。毛泽东诗词蕴含丰富的文化图式,典型的有历史文化图式、生态文化图式、民本文化图式和语言文化图式。
(一)历史文化图式
历史文化图式指的是人们头脑中关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相关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来理解蕴含相关历史文化的文本,也可以用来口口相传。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大量的运用了恰当的历史文化图式,使得其诗歌表现力有着厚重的、生动的历史感,而且又有着强烈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感,让人读来不禁会思绪万千。例如: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半天。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Two hundred thousand troops invade Jiangxi again,
Raising a cloud of dust sky-high like hurricane.
Arouse a million workers and serfs to take the gun, united as one,
How wild below Mount Pillar our red flags will run[6]29.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根据传说,不周山是人界与天界相同的必经之路。然而,不周山长年飄着皑皑白雪,异常寒冷,普通人无法登顶。不周山因“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而名闻遐迩。“不周山”这一历史文化图式的使用,表明了诗人毛泽东对领导工农红军团结一心取得革命胜利的信心与喜悦。
(二)生态文化图式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文化图式是人们大脑中关于生态的知识结构块,可以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与生态相关的知识及其相关文本。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文化图式,说明诗人十分关注生态环境,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奋斗,在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创造新生活。例如: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Standing alone in autumn cold,
Northward runs the river, Xiangjiang old,
At the head of Orange Islet I behold,
Mountains are red far and near,
With the forest dyed clear,
The river shows a green face,
Barges are busy as if in a race,
Eagles cleave the blue far and wide,
Fishes glide in shallows side by side,
For freedom all creatures in frosty days ride.
(刘明东译)
站在“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诗人从立体的视角展现了一副动人的自然生态图,多角度、多层面展示秋光。“万山”句写远景,“漫江”句写近景,“鹰击”句写上景,“鱼翔”句写下景。这样,就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由远而近、自上而下的立体式的辽阔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色自然生态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让人置于其中能有心旷神怡的感觉。本节诗词中的生态文化图式表明,这样的生态是和谐的,意味着在此生态状况下,如果出现有不和谐的社会生态现象就一定需要革新,以建立自然与社会均衡发展的和谐生态整体系统[7]27。
(三) 民本文化图式
毛泽东早在长沙求学期间就系统地学习了儒家经典著作,接受了儒家民本主义思想传统,牢固树立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8]103。因此,他十分关心、关怀和挂念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在他的诗词中也就有了相当的民本文化图式,让我们在读诗时能够感受到他那民本文化图式的惜民、亲民、爱民之魅力。例如: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条鬼唱歌。
To what avail were all these streams green and hills blue?
A little germ defied the best physicians skill.
Hundreds of hamlets saw men waste where weeds oergrew;
Thousands of dreary homes heard vampires sing their fill[6]87.
这一小节诗词选自《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是毛泽东看了《人民日报》题为“第一面红旗——记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的报道的次日所写下的[9]91。诗词中所蕴含的民本文化图式,向读者展示了诗人因为血吸虫对人民的危害而忧心忡忡,说明诗人忧人民之忧的民本情怀。
(四) 语言文化图式
语言文化图式是关于语言文化的知识结构块,可以调用来感知、理解和欣赏各种语言文化现象与相关文本。普通文本如此,诗歌文本则更加如此,因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美的集中体现。诗人毛泽东具有较好的语言天赋,其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毛泽东诗词十分巧妙地运用了数字、辞格、意象等大量的语言文化图式,使得读者在读诗词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中国语言文化之美。例如: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Thirty-eight years are gone
As fast as a fillip is done.
We can bring down the moon from the ninth heaven,
Or catch the giant turtles in the sea,
And come back amid triumphant songs in high glee.[6]128
本节诗词选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面含有“三十八年”、“九天”、“五洋”等数字文化图式。数字文化图式“三十八年”指的是从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的1927年至应井冈山人民之邀请重上井冈山的1965年。在这三十八年当中,井冈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九天”是数量词,九天中的九字意指 “极限”。数字文化图式“九天”是指天有极多极多重,亦指天的最高处或极言高不可测。五洋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九天”文化圖式喻高,“五洋”文化图式则喻深[1]395。只有对这些数字文化图式有了很好的解码,才能透过语言领略到诗人的“纵横四海、意境开阔、激情奔放、气魄宏大、力重千钧”。
三、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原则
翻译原则是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选择和遵循的基本方案,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等等。在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选择和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以成功实现翻译目的,顺利完成翻译任务。根据翻译的目的,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主要需遵循文化顺应原则和文化传播原则。
(一) 文化顺应原则
文化顺应指的是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之间为了交际的顺利与成功,相互调整文化表达与文化行为以适应他者文化语境[10]89。在翻译过程中要实现文化顺应就必须基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译本文化资本易于在西方传播而进行翻译的选择。在这一原则的支配下,译者主要依据读者期盼、源语文本文化、译者自身能力等因素,灵活地选择文化融合的翻译方法[11]33。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选择文化顺应翻译原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其在新的英语语言文化语境中能够避免“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其在他者文化语境中能够顺利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例如: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Pointing to stream and hill,
Writing in blame or praise,
We treatd like dirt all mighty lords of olden days.[6]8
“万户侯”这一文化图式指的是汉朝的一种官制,根据这一制度受到的封地达到了一万户的侯爵则称为“万户侯”。在这里,如果硬性地将这一文化图式原原本本地翻译出来会显得累赘,影响了诗歌的整体表现与美感,同时也会让英语读者感到吃力、不好接受。许渊冲先生用英语语言文化中人们十分熟悉的mighty lord来表达“万户侯”这一特定的中国文化图式,在传达了基本的文化意义的同时,顺应了译语文化语境,很好地实现了“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二)文化传播原则
传播是人际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重要机制[12]45。语内交际如此,语际交际更是如此。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蕴含着丰富的毛泽东“诗”想,是诗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过程中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他革命浪漫主义的集中体现。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将这些文化精髓通过翻译向世界传播,让全世界人民所了解、欣赏和接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遵循文化传播的翻译原则,将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的丰富文化内涵有效地进行传播。例如: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But alas! Qin Huang and Han Wu
In culture not well bred,
And Tang Zong and Song Zu
In letters not wide read.
And Genghis Khan, proud son of Heaven for a day,
Knew only shooting eagles by bending his bows.
Notes:
Qin Huang or Qin Shihuang (259-210 BC)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who had founded a unified empire in 221 BC.
Han Wu or Han Wudi (156-87 BC)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Han Dynasty, who had resisted foreign aggression.
Tang Zong or Tang Taizong (599-649) was the second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who had made China one of the strong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ong Zu or Song Taizu (927-976)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Song Dynasty.
Genghis Khan (1162-1227) was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Yuan Dynasty, who had made a western expedition as far as Europe[6]60-61.
本節诗词选自《沁园春·雪》,其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历史文化图式是英语语言文化语境下读者所陌生的,如果要让他们了解其文化意义,必须遵循文化传播的原则。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这些文化图式的时候,运用了“音译+注解”的文化传播翻译原则,既关照了诗歌的整体性不受到损害,同时也关照到了目的语读者对他者文化的陌生感,以注解的方式进行消解,也悄然地传播了其中所蕴含的中华历史文化。
四、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策略
对应文化顺应和文化传播两大原则,毛泽东诗词的翻译通常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一)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的理念就是“求同存异”、“尊重差异”。也就是说,在翻译的时候尽量保留原语文本的“原汁原味”,让目标语读者充分感受到一种“陌生的”吸引力,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异化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文化创新,在译语中产生变体,促进对文化差异的理解[13]11。为了在目标语中保留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政治差异、伦理差异等,以实现翻译的社会功能,必须采用异化翻译,因为异化翻译能够充分显示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异质性[14]49。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翻译采用异化翻译,就是要让英语语言文化语境下的读者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独特的别样文化魅力,以有利于传播毛泽东“诗”想。例如:
闻讯吴刚和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Wu Gang, upon an inquiry as to whats available for his offer,
Serves out with open hands osmanthus wine.
Waving long flowing sleeves, Chang E in solitude
Dances for these staunch souls in the myriad-li endless sky.
Notes:
Wu Gang, a mythical character who sought after the Way of Immortality and, for his casual transgression against divine law, felled the osmanthus tree in the moon as a penalty.
Chang E, a mythical character who stole the elixir vitae and fled to the moon[15]83-84.
以上两句诗词选自《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文化图式:吴刚和嫦娥。吴刚是古代汉族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嫦娥,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人物。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神话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黄龙先生在翻译这两个文化图式的时候采用了异化的手法,然后再通过注解,让译语文本读者对两个神话传说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了带有浓厚东方味的神话传说文化图式所传达的文化含义并能够领略其异样的魅力。
(二)归化翻译策略
文化图式翻译采用归化翻译策略,有利于实现文化顺应,让译语文本适应译语语言文化生态,以便能够得以很好的“生存”,与译语读者“和谐相处”[10]91。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Nature does not grow old as fast as man.
Each year the Double Ninth comes round.
And now the Double Ninth comes around.
How sweet are yellow flowers on the battleground[6]75!
本节诗词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重阳”节日文化图式,其内涵是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重阳节是属于中华传统的节日文化,对于英语语言文化语境下的人们来说比较陌生,如果用Chung Yeung或者Chong Yang Festival来翻译,可能会让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如果用Double Ninth on the lunar calendar来表达则十分的累贅,不符合诗歌语言的简洁,因此,译者采用归化的手段将其译为Double Ninth,意为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month尽管与原文意思有一定的出入,但还是实现了可读可懂又基本忠实于源语大意的目的。
五、结语
毛泽东诗词蕴含大量的中国文化因子,对其进行有效的翻译与传播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毛泽东诗词文化图式的翻译在文化顺应的原则下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译语文化语境读者的理解,而在文化传播的原则下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则有助于译语文化语境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新鲜感知。两种翻译方法需要兼顾,让译语读者理解是基础,而传播中国文化则是根本。参考文献:
[1]张友平,张静思. 毛泽东诗词全新对照译文[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
[2]刘明东. 文化图式翻译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Eysenck M W,Keane M T. Cognitive Psychology: A Students Handbook[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4]陈钰. 文化图式与话语意义的理解[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1):118-121.
[5]刘明东. 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 中国翻译,2003(2):28-31.
[6]许渊冲. 英译毛泽东诗词[M]. 北京:中译出版社,2015.
[7]刘明东.《沁园春·长沙》的生态视角分析[J]. 美与时代,2011(1):27-29.
[8]吴黎宏. 论毛泽东早期民本思想[J]. 社科纵横,2006:(2)103,113.
[9]田秉锷. 毛泽东诗词鉴赏[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10]刘明东. 文化图式翻译原则与策略[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8-93.
[11]曾文雄,曹诚鹰. “十大才子书”早期英译的西传模式[J]. 中国翻译,2012(6):30-36.
[12]Cooley C H.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the Larger Mind[M]. New York: Charles Scribers Sons, 1929.
[13]Venuti, Lawrence.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14]刘微. 翻译学:走向解释学模式与质疑伦理[J]. 中国翻译,2013(3):49-52.
[15]黄龙. 毛泽东诗词英译[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