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颖 刘岩 王宏超
【摘要】学前儿童的教育公平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限制了学前儿童教育公平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教育公平也正变得至关重要。教育公平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教育保障的公平、教育结构的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公平。通过不断的改进教育法规、财政援助、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条件的合理分配,就能够使我国学前儿童教育公平的城乡差异逐渐减少,促进学前儿童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市和农村;学前儿童;差异;发展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日益的增长,公平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构成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幼儿的教育公平也日益变得不可忽视。
公平地发展学前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满足每一个儿童都享有受教育权,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和农村的幼儿就不能享有同样的教育条件。因此,农村的幼儿在开始接受教育就比城市幼儿要落后一大截。城乡之间幼儿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已经变成了城市和农村学前儿童接受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不公平
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伦理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1957)指出:“由于公平赋予每个人责任,超越自己,而不是一种对待他人就要与他们自己相互矛盾的形式”。
建立在公平基础之上的教育就意味着教育的发展遵守了公正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的教育资源被合理配置。在宏观上来讲,教育公平涉及到学校里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享有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资源以及取得全面的教育成果。在微观层面上来讲,它意味着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总体来讲,教育公平包括教育保障,结构和质量三方面的公平。
(一)教育保障的公平
教育保障的公平也是教育公平化的先决条件。从权利方面来讲,教育保障的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接受平等的教育。这主要涉及到每个人享受教育公平的机会。教育保障的公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影响教育保障公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给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二)教育结构的公平
教育结构的公平就表明了教育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建立在满足基础教育需求的基础上的每个人的公平性。这就表示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者应该分别考虑全体和私人对教育的需求,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结构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公正的核心,并且是使教育公平明确化的一个关键点。
教育结构公平有两个层次: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上看,它主要涉及到教育权利和经济投入的公平分配。从微观上来看,主要是教育所需具体资源的分配。只有当宏观和微观上分配均衡,农村学前儿童教育才能和城市学前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条件,教育资源才能够使幼儿教育更好的发展。
教育结构的公平主要依靠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平等的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
1.平等的自由原则
平等的自由原则就是要充分显示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权利。在权利方面的分配,我们不应该因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去分配教育资源。国家要保证有相关的教育法规确保个人的这项权利。
2.差别原则
差别原则指的是在满足了平等自由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的前提下,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有利于社会的最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整个学前儿童教育在中国的现状是: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要大大高于城市,但是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却是远不足于城市的。农村幼儿拥有极少的教育资源并且是教育资源分配当中受益最小的群体。因此,在农村幼儿教育当中的投资将会取得硕大的成果。
影响教育结构公平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设备、场所安排、活动区域、教师的水平、教材是否适合幼儿、周围环境以及健康状况等等。
(三)教育质量的公平
教育质量的公平意味着学生接受到了同等的教育并且最终获得了同样的学业成绩。教育质量的公平也是教育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教育保障和结构的公平也是取得教育质量公平至关重要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除了教育保障和结构的公平之外,教育质量的公平还受到个人努力和公正的指标所影响。
三、农村与城市的教育不公平
(一)教育保障的不公平
由于经济、政策、社会环境、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的影响,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就越发显得重要。主要体现在:教育保障的不公平。由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不同,从幼儿开始接受教育就体现出了教育的不公平。幼儿没有同等的权利和机遇接受学前教育。
(二)教育结构的不公平
教育结构的不公平核心影响因素是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不公平。主要受到财政投入不均衡、学生比率差异和教师水平巨大差异的影响。
1.财政投入不均衡
经济投入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城市学前儿童教育的经济投入要比农村多得多。在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拨款是严重短缺的。学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和高水平教师资源是缺少的。
2.幼儿教育中学生比率的巨大差异
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是非常低的,因此不能吸引很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去工作。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优秀的教师选择改变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或者到城市幼儿园工作,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短缺。因此,农村幼儿园的学生比率也是相当少了。
3.教师水平巨大差异
衡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的资历。在中国,与城市全职幼儿园教师相反的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资历较低。
(三)教育质量的不公平
幼儿教育中,教育质量的不公平体现为在学校以同样的方式接受同样的教育,儿童却学不到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有调查表明:农村儿童的学习方式、认知发展、一般知识水平、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都是较城市儿童落后很多。
四、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公平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学前教育法规
我们需要去制定学前儿童教育法规,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定每一个学前儿童享有同等教育的权利。
(二)提高教师水平
采取农村和城市幼儿园教师具有相同的工资待遇,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幼儿园工作,并且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
发展农村和城市学前儿童教育公平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村的幼儿教育,使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56
[2]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3-97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
[4]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
[5]廖宇丹,陈小波,“基于正义原则的教育公平分析”,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