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艳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金坛 213200)
正确引导,让流行音乐为学校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添彩
颜 艳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金坛 213200)
流行音乐虽然只是创作者个体主观情感的结果,但其中所蕴涵的青春主题与青春意识,却折射出年轻群体的整体精神、情感状态。要注意的是,流行音乐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既有青春的坚持、青春的主张的积极向上的部分,更有许多包含低级趣味、消极思想等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歌曲。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这两方面作用,在对流行音乐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的心理、情感的变化进行适当引导,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流行音乐 正确引导 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一听到“流行音乐”,就想到目前那乱糟糟的娱乐圈,那压根听不懂的“他国”语言,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强劲节奏,那低级趣味题材与无聊歌词的内容,那炫目的另类着装与貌似舞蹈的动作……流行乐坛的极度膨胀与混乱,让学校音乐教育一度陷入尴尬与无奈中。我曾经和多数同行一样,在这来势凶猛的流行音乐大潮中忽起忽落,面对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盲目喜爱崇拜,看着书本上的那些优秀而经典的作品就要被这大潮湮没,陡然感到我们不能再任其自流,时代赋予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死死拽住汪洋中的哪怕是一根草,为素质教育寻找一个切入点,让流行音乐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为学校素质教育服务,为其增光添彩。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表述。
1.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①一词源自英文“Popular Music”,它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以社会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文化的接受、消费主体,以这一社会文化群的思想情感为主要表达内容,因此更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性、消遣性,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因此,流行音乐往往被视为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更多地强调它的感官刺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游戏功能,相应地淡化和抑制政治、教育和审美功能。
但实际上,作为一种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多元表现形式的音乐模式,流行音乐并不仅是艺术、娱乐,更是一种对社会真实生活的写实反映,它是精神寄托,是心灵写照,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形态的指标。而这一点,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少年是流行音乐最主要的接受群体,他们伴随着流行音乐的节奏而成长。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流行歌曲已经成为青少年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呼吸。它来自年轻人的灵魂,不仅组成他们性格与生活的一部分,还反映出他们在某一人生特定时期的想法。
2.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生理发育引起的第二性突变和生理上自我意识的增强形成的合力,使中学生的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进而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同时,中学生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向往与异性交往。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他们的经验、倾向和对世界的认识,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文化样式来确认自我②。流行音乐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他们这些方面的需求。
3.流行音乐和青少年心理的密切关系。
不管在哪个时代,也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流行音乐在确认青少年的身份与自我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流行音乐通过反映青少年对于现实社会未来理想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少年的精神抚慰和消闲娱乐的双重需求得以满足,并在其中获得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这种自我认同感与流行音乐之间产生一种无形的“互动”。另一方面,受这种“互动”的影响,流行音乐在表达青少年青春意识之外的其他作用也逐渐显露出来。流行音乐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期间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与之相反,课本上节选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就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青春期中,青少年在心理上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与生理发育不同步的矛盾状态。一方面,他们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另一方面,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了儿童一般的依赖性。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受青少年偏爱的音乐形式,在歌曲的创作上本身就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此,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更容易为青少年所认可、接受,也更容易对其情感的变化产生心理上的影响。正所谓“分享让痛苦减半,让快乐加倍”,流行音乐将青少年那些想说又不能说,或者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说的内心最隐秘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使青少年在心灵上既产生了一种“理解万岁”的认同感,又获得了一种心事得以畅快倾诉的轻松感。
青少年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偏爱,同时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音乐,难免会受到负面影响,这就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提出了很高要求。
1.教师首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平等的态度认识流行音乐,缩短师生距离。
观念影响人生,态度决定一切。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其自身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与之相反把高雅音乐捧上天,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很反感。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禁止学生听唱。音乐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这些特点就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由此可见,对于广大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然后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2.精心挖掘现有教材内涵,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元素为切入点。
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作品,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会更明显。要把课堂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生活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如演唱、视唱、理论等,把那些好的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如,在器乐作品《十面埋伏》的赏析中,单纯地让学生欣赏是很不合适的,即使你讲得再细致,分析介绍得再全面,还是起不到让他们感受音乐、理解其内涵与价值的效果,面对单一、没有太多旋律修饰的琵琶曲,甚至还会让他们觉得烦躁。因此,我选择以历史上楚汉之争为题材的影视剧为导入,把范围逐步缩至垓下之战,让学生进入情境,对这场战争了然于心,对《十面埋伏》也有剧情式的理解。感受与了解的目的达到后,再拓展音乐空间与视野,让古典与现代流行完美结合,当一曲融入电声、R&B等现代多种流行元素的新民乐《十面埋伏》、一曲加入琵琶弹奏的流行歌曲《十面埋伏》在学生面前呈现时,他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3.开展多种艺术活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音乐素质与审美情趣,让他们懂得如何鉴赏音乐。
其实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喜欢哪些歌曲,他们都如数家珍。问为什么喜欢,都说因为好听、因为流行,其他说不出个道道。这种没有鉴别,没有选择,肤浅又盲目的意识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开展多种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活动的方式很多样,讲座、竞赛、第二课堂、互动游戏、才艺交流、辩论会,等等,收效都是不错的。美与丑,善与恶,道德伦常,仁义责任在批判式的洗礼中得以分辨与担当。又如辩论会,可以就目前流行音乐的创作风格、艺术价值或是一些造星大赛如“超级女声”等题材展开辩论,发表个人的看法。在才艺交流中可以评选出最有艺术及社会价值的歌曲、最低级趣味庸俗的歌曲、最励志的、最消极的……让学生在交流中做出正确判断,分清优劣。优秀的传承,低俗的摒弃。
流行歌曲虽然大多以情感为主题,但情感释放不等于低俗、色情,如果歌词内容渲染了这些低级层面的东西,就是一种文化偏离。“流行歌曲在文化偏离上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晕轮效应’,使偏离不断被放大、扩散,导致部分青少年精神萎靡,素质下降”。针对青春心理的属性与特点,我们应该在对流行音乐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基础上,积极挖掘流行音乐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选择适合的流行音乐,以激发、唤起青少年的某种特定的感觉,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的心理、情感的变化进行适当引导,使他们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正反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矫正、改善与补救青少年个体的心理状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愿学校素质教育的明天更美好,愿中国流行音乐的明天更美好。
注释:
①佚名.关于流行音乐[EB/OL].http://zhidao.baidu.com/qu estion/18462717.html?si=5,2007-01-17.
②王静.当代青少年音乐偏爱的成因阐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2-114.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