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酷吏列传》研究

2014-09-25 19:36王修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酷吏专制悲剧

[摘 要] 在西汉历史上,张汤被认为是酷吏的代表人物,也是汉武帝时期重要的大臣,位居三公之列,深得汉武帝信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臣的结局却是被诬告自杀,张汤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张汤的命运起伏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在任用酷吏问题上的态度。即皇权是酷吏的靠山,酷吏是皇帝的鹰犬,一旦当酷吏完成了自身使命或当违背皇权时,他的人生道路就走到了尽头。

[关键词] 酷吏;张汤;悲剧;专制;工具化

张汤作为汉武帝时代的名臣,是因成功处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而得到汉武帝赏识,由一名普通大臣荣升为汉武帝身边的重臣。先后升任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共同编撰了《越宫律》、《朝律》。在汉武帝前期各项政策贯彻执行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其权势远在丞相之上。可就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6年),他却离奇自杀,引起朝廷内外的震惊。而张汤死后又被草草安葬,并未享受朝廷重臣的礼制,更加深了人们的疑惑。紧随其后,汉武帝又赐死了丞相和他手下的三名长史。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恐慌不安。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张汤的一生具有典型性,弄清他的一生,可以从中了解汉武帝时期酷吏大量出现的原因,一定程度上理解汉代社会的变迁,体会汉武帝这位著名帝王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张汤之死及其原因

1、《史记》所记张汤之死

翻阅《史记·酷吏列传》,关于张汤之死的记载。于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①此段文字说明张汤之死是被三长史陷害。

关于张汤的第一个罪行《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吏捕案汤左田信等,曰:“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及他奸事。事辞颇闻。”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

《史记》还记载了张汤之死的第二个原因是有人告张汤和他的手下害死一个叫李文的官员。《史记·酷吏列传》记载:“河东人李文尝与汤有郤,已而为御史中丞,恚,数从中文书事有可以伤汤者,不能为地。汤有所爱鲁谒居,知汤不平,使人上蜚变告文奸事,事下汤,汤治,论杀文,而汤心知谒居为之。”当时汉武帝十分信任张汤,所以当三长史告张汤时,汉武帝认为这是诬告。但当李文的案件又报告给汉武帝时,连续两道奏章指向张汤,汉武帝就派人拿着这些罪状去找张汤一件件对质,张汤拒绝承认自己有罪。汉武帝很生气,认为张汤是在欺骗自己,觉得此人内心狡诈。于是汉武帝就派官员带着记录在案罪行的文书去审问张汤,张汤仍然不认罪。最后,汉武帝派赵禹去责备张汤,接下来发生了张汤自杀一案。

张汤死后,家人想按公卿的礼制将他下葬,可他母亲说:“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张汤是皇上的大臣,是受了诬告被杀的,怎么能厚葬呢?结果给张汤用了一个很薄的棺材,而且这个棺材外面没有套椁,就在荒郊野外简单地下葬了。张汤死后被抄家,结果发现他家仅有五百金,这五百金是皇上的赏赐的和他自己的俸禄。根本没有什么商人给的重金,这就说明张汤没有泄露国家机密给商人,汉武帝知道张汤有可能是受诬陷的,于是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非此母不能生此子。”并立即派人继续追查此事,发现确实是因三长史与张汤有过节,就捏造罪名陷害张汤,汉武帝一怒之下把三长史以及治下不严的丞相一齐杀了。

2、张汤之死的原因

张汤之死的原因看似很复杂,其实笔者觉得张汤之死最大的原因就是赵禹说的:“君何不知分也。”他自以为有皇帝撑腰,就一切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然而当汉武帝得知他违背自己旨意,为自己谋私利时,汉武帝无法容忍了。二是张汤做人无情,张汤其实可以免死,但由于他的冷酷无情和做人尖刻,平时得罪了很多同僚,同样也得罪过审案的减宣,以致减宣严审了他的案件。还是由于他的性格得罪了三长史这样的小人。最后同样由于他的性格,导致在他落难之时,满朝大臣没人为他求情,最终落得自杀的结局。

作为酷吏的张汤的出身并不高贵,据《史记·酷吏列传》的记载,张汤是杜人,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他的父亲是长安县的县丞,也就是主管司法的一个小官。张汤小的时候,有一天他父亲外出让张汤在家看家,结果他父亲办完事回来,发现家里的肉没了,误以为是张汤偷吃了,一怒之下就把张汤狠狠地揍了一顿。之后他父亲又出去办事了,张汤无缘无故挨了一顿打,感到很窝囊,他估计肉是被老鼠给偷吃了,就在家到处挖鼠洞,最后终于找到了,连老鼠带赃物没被吃完的肉都给抓获了。于是张汤就把老鼠绑起来,将那块肉往桌上一放,他就坐那儿审老鼠,这时候的张汤还是一个小孩。刚好张汤的父亲外出回来,看见儿子审老鼠,就静静的站在一边观看,看完后他就认定自己的儿子将来是个当狱吏的料。就这样张汤被他父亲认定将来要走上狱吏之路。

二、张汤命运之启示

1、专制皇权下的酷吏

酷吏大量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与汉武帝时期是汉代社会的转型期密切相关。酷吏的本质是为汉武帝文治武功服务的一群忠实奴仆。汉武帝任用酷吏的本意是制裁贵族,打击宗室豪强之家,以维护其统治。这批人普遍没有背景,大多出身小吏,汉武帝以官爵作为诱饵,使得他们能够绝对的听命于皇帝,成为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这使汉武帝可以放心大胆的任用他们。作为酷吏本身正是由于他们出身低微,使他们明白自己想要取得成功必须有强大的后台。张汤审案往往是每次遇到疑难案件的判决时,都预先给皇上分析事情的原委,皇上认为对的,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判案的法规,以廷尉的名义加以公布。如果判决遭到谴责,张汤就认错谢罪,顺着皇上的心意,同时一定要举出正、左右监和贤能的属吏,说:“他们本来向我提议过,就像皇上责备我的那样,我没采纳,以致愚蠢到这种地步。”这正是酷吏们在汉武帝时期生存的真实写照。皇帝的需要与酷吏自身的处境就使他们甘愿成为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endprint

由于酷吏被皇帝贴上了工具化的标签。当符合皇帝旨意,他们是有作为有地位的朱门公卿,《酷吏列传》记载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可一旦酷吏违背皇帝旨意就会大祸临头,如张汤就是被酷吏减宣审问定罪,最后自杀。从张汤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酷吏的个人荣辱生杀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里,皇帝欣赏其才能,提拔重用,酷吏们就大显身手,当皇帝认为酷吏妨碍其诏令或不符合皇帝心意时,就毫不留情的惩罚甚至杀戮。汉武帝时代恰好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的时代,这为酷吏盛行提供了社会条件。打击豪强、诸侯王势力的需要,使皇帝欣赏并重用了酷吏,酷吏为维护皇权,制定严酷的律令,搏击宗室贵族、豪强兼并之家,镇压吏民的反抗冲锋陷阵,不遗余力。皇权司法的严酷性,在酷吏执法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行其酷者酷吏也,而成其酷者天子也。”②

2、张汤的悲剧亦是酷吏的悲剧

从《史记·酷吏列传》来看,所记载的汉武帝时期十一位著名酷吏,善终的只有赵禹、杨仆、杜周、尹齐四位,其他六位皆不得善终。其死者有的固然是罪有应得,有的实在是轻罪重罚,有的则因为皇帝的喜怒无常而遭殃等。这说明当酷吏尽心竭力为皇权效劳,就是把自己变成皇帝的工具。当皇帝需要酷吏时,他们就受重用而青云直上,反之当不需要时,他们就像敝履一样被抛弃。倘若再触犯皇权,更难逃牢狱之灾甚至灭族之祸。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这个悲剧的出现极大的体现了皇权之下人格的不平等和生命的脆弱性。一旦酷吏触犯皇帝或者皇帝需要,酷吏就要付出自己的生命,遭受灭顶之灾。

注释:

①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华文出版社,2009年,第438页。以下注释同注释①的均来源于《史记全本新注》不详注。

②张云璈:《简松草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卷八《读酷吏列传》。

参考文献:

[1]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华文出版社,2009年,

[2]安平秋 张大可 俞樟华等:《史记通论》,华文出版社,2005年.

[3]韩兆琦:《史记精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4]秦进才:《汉武帝时代的皇权与酷吏》,《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9月第8期.

[5]常榉瀚:《谈西汉“酷吏”张汤的功过是非》,《法治与社会》,2013年1月下.

[6]范璠:《千秋功罪 自有评说》——解读《史记·酷吏列传》,《文教资料》,2008年2月.

[7]何春怀、何春沛:《史记·酷吏列传之我见》,《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1月总181期.

[8]张雨亭:《从史记看酷吏多重人格及其产生原因》,《文教资料》,2012年3月.

[9]延慧:《西汉酷吏产生之原因探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8期.

[10]吴桂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读《史记·酷吏列传》,《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1]周旻:《略论史记的人物类传》,《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修睿(1991—),男,江苏镇江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酷吏专制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古代酷吏“打黑”只是个传说
“专制”与“民主”
不寒而栗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酷吏酷吏,都是酷毙的节奏
学会和孩子沟通 别让父爱变“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