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课堂永远鲜活的主题

2014-09-25 13:18钱宜锋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钱宜锋

[摘要] 笔者从优化师生关系,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浓郁的数学学习、创新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效质疑;有效组织,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四方面展开论述,望抛砖引玉,让创新教育成为数学课堂上永远鲜活的话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质疑;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深刻认识到,要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世纪建设人才,就必须在教学课堂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改革,大胆尝试,在培养、发展、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不甚成熟的见解,望各位专家与同仁不吝赐教.

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个理论、一句口号就可以解决的. 它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将这一教学理念融入具体的每一个授课环节、课堂细节中. 创新能力的体现也不一定非得是具体的一个什么小发明、小制作,它可以是一题多解的学习习惯,可以是一个新颖的解题思路,也可以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思考角度. 为了达成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构建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自己循循善诱的引导,富有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还有自己渊博而睿智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最新出版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涉及课外知识的阅读材料. 它们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我们当给予充分的重视,把它们当做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素材. 譬如,在讲解“旋转”的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图案设计”的课题,并结合实际,给学生出示这样一道题:学校教学楼前面有一块矩形空地,请你设计一个花坛,运用圆形和正方形,并且要达到花坛与矩形空地的面积比为1:2. 这个习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不断地思考与设计中,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锤炼. 此外,在学校安装了“班班通”电教设备之后,我主动、积极、创新地进行使用,用于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习惯不但大大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接触新鲜事物,养成刨根问底、探究其形成原理与实践运用的习惯,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有效激趣,培养学生浓郁的创新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便在于其死板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死气沉沉,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无视具体的课堂生成,在练习中大搞“题海战术”,反复操练,机械模仿,无益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鉴于此,对于课程改革活动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需采取有效策略,大胆创新,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创新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浓郁的创新兴趣.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编排有很多类似于“阅读与思考”的知识板块,紧抓这一有效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 譬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我引导学生认识“黄金分割数”,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我们的人类身体、建筑艺术、舞台表演、植物世界等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具体生活中的价值,而这些,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契机. 再如,讲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笔者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剪喜字,剪窗花,学生在课堂上将具体的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联系了起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率,更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思考,为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还有,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到超市了解火腿的销售利润,学生们还自主编撰了有关二次函数最值的应用题,并给出了解答. 组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们自然兴致高涨,积极投入,不但提升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鼓励质疑,关注学生的创新行为细节

创新始于质疑,这一点在钱老先生的质问中振聋发聩.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我们缺乏自己创新的独特的东西. 表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就是学生总是被动接受,反复强化,却缺乏有效地质疑. 可以说,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质疑环节的有效性,我们要让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善于发问,更要把发现问题,善于质疑的意识带到课堂之外,带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去. 笔者以为,要有效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更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夯实基础.

笔者在讲解“角”时,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了北京奥运会上赛艇项目女子四人双桨的夺金视频,尽管已经过去了一个奥运周期,但学生们还是被四位巾帼英雄的精彩表现所深深地震撼,不由得站起来鼓掌. 这时,我问学生们,像这样的团队项目,仅仅需要力气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吗?学生们明显意识到,赛艇更需要团队的配合. 于是,笔者又展示了一幅“三线八角”的动态图片,结合刚才播放的视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主动质疑、有效发问. 在良好的课堂情绪的支配下,学生们议论纷纷,从具有共同顶点的对顶角与邻补角的位置关系入手,到对顶角与邻补角顶点和角的两边的位置关系,他们不断地质疑、释疑,在反反复复的知识冲突中,不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培养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质疑,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思考、质疑、探究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有效组织,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走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 它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难点,组织学生相互合作,积极探究,深刻领悟这一知识难点的解决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便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所以,自它产生之日起,便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密切关注.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限于初中生有限的数学素养与研究条件,本着研究性学习效果最大化的原则,我们教师要积极参与,优化指导,在帮助选题、查找资料、方法点拨、成果展示等环节要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深入探究,有效学习,勇于创新,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譬如,笔者在讲授“三角形”的章节知识后,组织学生学习“镶嵌”的课题,由于这一课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是引导学生认识正多边形内角度数的有效载体,笔者便组织学生展开了相关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家里、马路上、公园里的地砖形状. 有学生说正方形,这种家里铺得最多,但好像公园、马路,或者其他公共场合还有其他的形状,学生便开始积极地观察、调查. 其次,教师让学生运用相关学具不断地剪切、拼凑、粘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加深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才能用来铺地面,达到没有空隙的要求. 在分析了为什么只有这三种正多边形才能完全镶嵌的原因后,笔者组织学生运用不同形状的正多边形进行镶嵌,探讨哪几种正多边形可以完全镶嵌,哪些在一起不行. 在完全镶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力求图案美观、大方,有一定的艺术性. 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将课堂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在他们不断的合作与探究中,他们的数学素养、审美意识,甚至创新能力、合作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锤炼与培养,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活动作出了完美的注解.

总之,当今世界各国间综合国力的比拼,归根结底还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当然,要全面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全体同仁迎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创新,大胆开拓,创出一条极具个人特色的教学路子,让创新成为数学课堂永远鲜活的主题.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