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城》中的情爱关系看知识分子群像

2014-09-25 01:18吴尧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孙柔嘉苏文群像

[摘 要] 钱锺书先生文笔幽默,诙谐,尤其是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他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且此书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解剖较为透彻,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知识分子群像跃然纸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围城》是一部揭示了独特的爱情哲理的小说,要研究书中这群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知识分子的群像,不能不谈其中的情爱,更不能不从探讨《围城》的恋爱、婚姻故事入手。

[关 键 词] 恋;情爱;知识分子;群像;人情世故;婚姻

引言

作为拥有学者、国学大师、文化昆仑、学术高峰等头衔的钱锺书先生文笔幽默,诙谐,尤其是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他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且此书对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解剖较为透彻,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知识分子群像跃然纸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围城》说成“地地道道是一部爱情小说”,这种理解显然没有全面地概括《围城》的主题。不过,《围城》又的确是一部揭示了独特的爱情哲理的小说。谈《围城》,不能不谈爱情,要研究这群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知识分子的群像,更不能不从探讨《围城》的恋爱、婚姻故事入手了 。

一、“围城”之“恋”

一部《围城》,几乎所有的男女人物都或深或浅地涉及情爱领域。方鸿渐先生在回国的邮轮上就与鲍小姐闹了场不太光彩的“露水姻缘”。到了上海后,在苏文纨小姐的客厅里,方鸿渐又“被迫”卷入了由苏小姐策划、苏小姐主演、赵辛楣先生担纲表演的一场争风吃醋的“三角恋爱”。这场“三角恋”其后又迅速地扩展为“多角恋爱”:方鸿渐爱上了由苏文纨领出的唐晓芙,而苏文纨的另一个追求者、后来成为苏文纨丈夫的诗人曹元朗也登场加盟,共同表演了一场轰轰烈烈但最后又作鸟兽散的多角情场恩怨的轻喜剧。在闭塞的三闾大学,那位扼要是“一张红嘴,十个尖而长的红指甲”的汪太太不甘寂寞,充当媒人,组织赵辛楣、方鸿渐与范小姐、刘小姐相亲,结果媒人反而与赵辛楣卷入了一场“桃色新闻”,连带高松年校长“受累”,暴露了汪太太的暗恋。当然,此间最成功的一次恋爱是方鸿渐与孙柔嘉相恋。孙小姐“处心积虑”地设下了一个爱情陷阱,方鸿渐也因“一念温柔”糊里糊涂地成了孙柔嘉的爱情俘虏。赴三闾大学的路上,李梅亭与苏州女人不乏暧昧故事,到了三闾大学后,陆子潇以“教授的情书”向孙柔嘉求爱,而范小姐则借借书向赵辛楣示好。就是那位爱情逃亡者赵辛楣的爱情后来也有了着落,他爱上了一位因为两门功课不及格而愿意跟他结婚的女大学生。至于那位后来堕落成携带私货“走单帮”的苏文纨小姐结婚后对赵辛楣反而亲密起来,似有藕断丝连的嫌疑。总之,《围城》确实是处处展现了人类不同类型的情爱景观,有三角恋、多角恋,有初恋、暗恋、婚外恋,有纯情之恋,更有矫情之恋。《围城》唯缺心心相印、令海枯石烂的生死之恋。

二、“围城”中的群像

《围城》的最高成就是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塑造。正是方鸿渐的形象使钱锺书充分表明了关于围城的观念,并进而对现代人状况做出评论。作者把方鸿渐作为故事的中心人物,常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觉。由此作者也是从角色之间的情爱关系上,借方鸿渐的眼睛、心里来勾画出他身边的这群女知识分子的群像的。

1、群像之鲍小姐

那位令方鸿渐“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厉害”的鲍小姐的无情自不必说,他们的一夜情导致的被轮船上的侍者阿刘的敲诈也似乎“罪有应得”。作者在形容鲍小姐时表现出机智的想象力:“那些男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鲍鱼之类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

2、群像之苏小姐

船抵达香港,鲍小姐与其未婚夫团聚。方鸿渐对这个事实耿耿于怀,在香港作短暂中途停留期间,他受复杂情感的驱使,不由自主地邀请苏文纨陪伴他。尽管鸿渐害怕苏文纨对他别有用心,但由于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还是去找她。而方鸿渐与苏文纨的恋爱从开头便注定了方鸿渐的尴尬处境。方鸿渐找到苏文纨的府上,“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这个动机虽然“不纯”,倒也说明方鸿渐主动接近苏文纨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获得苏文纨的爱情。不料,苏文纨“误读”了方鸿渐的来意,在方鸿渐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唐晓芙身上的时候,苏文纨虽然也有所察觉,却表现得格外执拗:在月夜的苏家后花园内,苏文纨小姐躲在外国话里命令方鸿渐吻她,方鸿渐没法推避,象征性地送吻后欲快快摆脱,苏小姐道:“我偏不放你走——好,让你走,明天见。”“苏小姐看鸿渐脸上的表情,以为他情感冲动得厉害,要失掉自主力,所以不敢留他了。鸿渐一溜烟跑出门,还相信刚才唇上的吻,轻松得很,不能作为自己爱她的证据。好像接吻也等于体格的检验,要有一定斤两,才算合格似的。”这样一个极有浪漫情调的月夜,如果男女主人公在此时此景互诉衷情,那么情与景便是同步、对称的,是属于极有诗意的描述。不料,方、苏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心事却南辕北辙。男女主人公内心的不同步、不一致使得苏文纨的热情和主动实际上都“落空”了。单单“落空”还不要紧,因为“落空”了的爱情有许多时候是以悲剧的形式出现的,只有情感表达“落空”了,而表达爱情的当事人还蒙在鼓里,还是那么一厢情愿地沉溺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爱情幻象中,这才显得可笑。作者笔下的苏小姐,是一个不仅以自己的风情去勾引男人,而且还要操纵或搅乱周围许多人的卖弄风情的女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在无耻地玩弄别人,尽管她在口头上非常迷人。她并不满足于引诱一两个求爱者,还必然要在方鸿渐、赵辛楣等人之间制造猜疑、妒忌和仇视,用以衡量自己成功的程度。后来苏文纨下嫁曹元朗,从男人角度看,自然是“女人傻起来真是没有底的”。其实却不然。首先,苏文纨早已列人大龄女青年行列;其次,对方鸿渐的失败使她急需重建自信;再次,曹元朗总算会写两句“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的歪诗,勉强符合“女诗人”的要求。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工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家闺秀。

3、群像之唐小姐

在方鸿渐初访苏文纨家时,遇到她的表妹唐晓芙,并且瞬间迷上她。于是,另一个三角关系便即刻确立了。赵辛楣在无望地追求苏文纨,而后者追求方鸿渐,轮到方鸿渐,他的眼里只有唐晓芙,一个不会被轻取的高傲青年女子。这一组关系体现了小说最基本的主导主题:人总是追求达不到的东西,不满足于信手拈来的东西。唐晓芙看上去就是无情的化身,尽管她也长时间地随自己的心意戏弄方鸿渐。在钱锺书小说提供的女性群像中,唐晓芙大约是唯一逃过刻薄笔墨的一桩“罕物”,但也因而成了一个最虚渺无味的角色。

4、群像之赵辛楣

赵辛楣一开始是以方鸿渐的“情敌”身份出场的,他在小说中算是颇为可爱的角色。他活得挺潇洒,“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再不济还能教书,而且是个系主任。他留洋学的是政治,颇有政治家的见地和风度。他为人热情大方,对朋友真心帮助。缺点在于有时候故意拿腔作调,摆弄政治家派头。比如他说:“办报是开发民智,教书也是开发民智……论影响的范围,是办报来的广;不过,论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但是这番话却被方鸿渐以“大话哄人”和“小政客办教育”讥讽得体无完肤。此外,赵辛楣可说是无可挑剔的人物。

5、群像之孙小姐

有些“意外”的是,看似老道的方鸿渐最后却被在男女情感方面最工于情感心计的孙柔嘉所“猎获”。在情爱关系这方面,孙柔嘉是创造爱情谣言并利用爱情谣言的高手:

“人家更要说闲话了。” 孙小姐依然低了头低了声音。

鸿渐不安,假装坦然道:“随他们去说,只要你不在乎,我是不怕的。” “不知道什么混蛋——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写信来问——”

这可怜楚楚的模样加上已经有陆子潇给孙柔嘉写“情书”的“劣迹”在前,孙柔嘉在早些时候便向方鸿渐发出了“方先生,你肯教教我么?”的柔声请求,方鸿渐也非常认真地为孙小姐设计了一个“退信”方案。此时焉能不信孙小姐的“委屈”?孙小姐便是充分调动了“闲话”的积极因素,虚拟出一种庸俗力量的压力,来达到与方鸿渐“同仇敌忾”的亲密。事实也证明陆子潇和李梅亭的存在,只会更快地缩小了孙、方距离,造成“自家人”的亲密感。巧借“外力”达到爱情的“出奇制胜”,这正是聪明的孙小姐的过人之处,也是“造情”艺术的超水平的发挥。 孙柔嘉是小说中苏文纨外另一个较有心计的角色。她唯一的缺点在于把婚姻当作事业来经营,但这也无可厚非。她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不被重视的结果让她懂得自己去争取喜爱的事物。对一个她还算倾心的男人,女人耍点小心机不足为怪,实际上,有心机的女孩多半是聪明的女孩。方鸿渐相当需要一个像孙柔嘉这样外柔内刚,颇有主见的内助来克服他自身遇事彷徨患得患失的毛病。可是,他们的婚姻掺入了太多旁人的因素:与方鸿渐相连的是一个没落的乡绅家庭一一号称开明却并不理解儿子的父亲和唯唯诺诺的母亲及虎视眈眈妒忌心重的弟弟、弟媳,这样的家庭当然让孙柔嘉受不了;与孙柔嘉相连的则是洋味十足的姑母家,姑母把自己的先生管得服服帖帖还不够,要怂恿孙柔嘉管制方鸿渐。姑母的居高临下同样令方鸿渐无法消受,于是矛盾就产生了。结婚实在不只是两个人的事,结婚前一番考察就涉及祖宗三代,《围城》中也曾有过类似描写:“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他的老子或哥哥。”结婚后更不必说,三姑六婆的搬嘴,“内阁高参”的指导,无不有机会闹一场夫妻吵架。总之,孙柔嘉虽有心计,还不失可爱,她是万千平凡女子中的一员。 返城方鸿渐最终与孙柔嘉结合。正如赵辛楣所说他是于无意中落入了孙早已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两人途经香港草草成婚,在一个陌生地独自操办全部事务,困难重重,这使两人的关系紧张起来,以至使它变得永远讨厌无趣。加之偶然碰到已是贵妇人的苏文纨,孙柔嘉心中不禁更为不爽。到了上海方鸿渐每况愈下,她焦灼、烦闷……孙柔嘉本是一个集情欲、卖弄风情和冷漠于一身的泼妇。她受到高等教育,没有什么特长,可也不和本;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她聪明可喜的一点是能画出汪太太的“扼要”: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一个对别人又羡又妒又瞧不起的女人,会有这种尖刻。

6、群像之方鸿渐

作者在这本书中是以方鸿渐这个人物把自己的话语介入故事的。这个善良、聪明、幽默,但缺乏意志、优柔寡断的年轻人在处世哲学上总是有点不羁。可以说,从相对意义上讲,方鸿渐是作者的代言人。钱先生在序中说他想写一类人,那么,他选择了站在方鸿渐的立场上写了这些人,这个曾留过洋一一或许说游过洋更为恰当些——并客串过一番“克莱登大学”博士生的尴尬知识分子。他的经历其实仅用一句话即可概括:“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失足”即指买假文凭事件。或许,方鸿渐当时只是嘲讽世人〈如周经理之类〉而故意为之,但发展到后来,诚如赵辛楣所说:“谎是撤不得的……你那一回事是开的玩笑,可是开玩笑开出来多少麻烦。”确实,有了这回事,他以后在事业上不顺,在爱情上也遭鄙视。方鸿渐仿佛天生不是个会成大事业的人,他总是处于中间状态,坏也坏得不够彻底,却又不是纯然意义上的好人。苏文纨有一句评方鸿渐的话极为中肯:“你在大地方已经玩世不恭,倒向小节上认真,矛盾得太可笑了。”他对人情世故全然不通:对李梅亭,顾尔谦的厌恶摆在脸上;对高校长的不满不加掩饰;对韩学愈的学籍出言试探;对汪处厚曲意逢迎却没能恰到好处;对刘东方的一着险棋算是胜了,一场做媒风波也闹得鸡飞蛋打。可见,方鸿渐学不会如何在别人倾轧自己的情况下保持镇定,他学不来韩学愈的厚颜无耻,因此只能当副教授;他也学不来顾尔谦那副“狗望着主人”的姿态,因此更讨李梅亭的嫌。总之,方鸿渐就是那种无恶意的好人一一不令人十分讨厌却一无用处。

结语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众生相,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作者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卑微,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理解“围城”这两个字,不能空泛地把它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词,在某种层面上,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手法不谋而合。书中充满苦涩的笑,无奈的自我欺骗,这都是这部小说讽刺的成功。

《围城》利用种种爱情关系的描述来达到对知识分子弱点的批判,用讽刺的笔锋放大人在爱情生活中的种种不那么美好的一面,虽不是完全的“审丑”,却入木三分地通过各种情形中“爱的谎言”来刻画了人的不完善不那么可爱的一个侧面。但《围城》作者对人性的弱点的态度却不是消极的,因为作者让读者看到了这“爱的谎言”、这爱的矫情和造情的可笑和可怜,让读者在笑声中发现人性的短处,这便是一种非常积极的高姿态的批判和矫正。《围城》让人在幽默的阅读氛围中领悟到人的自身的弱点,而不是放纵读者去赏玩人的弱点。《围城》不同于鸳鸯蝴蝶派那类纯粹以恋爱供读者赏玩的通俗小说之处,就在于作者是站在一个中西文化的汇合处,以一个睿智的学者作家的目光来打量人的弱点,从而达到批判的锋利和深入。

《围城》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书中以情爱关系为主线所描写了当时社会一群知识分子的音容笑貌,作者幽默犀利的写作手法使其中每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曾引人发笑。但除了欢乐之外,作者还想让我们看到,愚蠢、邪恶和蒙昧的人到处都有;而我们一旦看到这些,笑声也就中止了。这部小说表面上是喜剧,但是我们看到其核心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不留情面的讽刺,是对真实的恋爱、婚姻的冷静评论,也是对一个人的富于同情心的描绘,正如全书最后一句所写的“……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他身上发现自己。

参考文献:

[1]钱锺书:《围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

[2]杨绛:《写〈围城〉的钱锺书》,《杨绛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

[3]余岱宗:《〈围城〉的情爱关系与人性弱点》,《书屋》,2002年第2期。

[4]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昭明出版社,1980年4月版。

[5]翟学伟:《〈围城〉中的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的“围城”》,《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作者简介:吴尧,长春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文学。

猜你喜欢
孙柔嘉苏文群像
迟到了
从苏孙二人看?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知识女性的时代悲歌:子君和孙柔嘉形象比较
同学
群像
群像扫描
《围城》中孙柔嘉形象的再思考
职场争斗:你得到了江山,我学会了心计
晚清民国人物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