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教学资源配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教学管理的可操作性等实际情况出发,探讨通信工程专业研讨式教学的操作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旨在为通信工程专业研讨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 研讨式教学 操作机制 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59-02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大量专业知识,而且能够获取和创造知识,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知识灌输方面成效突出,但是在能力培养方面逐渐显露弊端。为此,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特别是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高教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共鸣。
一、研讨式教学介绍
研讨式教学是将研究和讨论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教学方法,它的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学生小组交流、师生大班讲评、学生总结提高。研讨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艺术;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增进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走上讲台,师生共同听课评课;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任务的情况评定成绩。
目前,研讨式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研讨式教学的组织,代表性的成果有:完整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模式,包括制订计划、示范讲解、收集资料、分组研讨、全班交流等环节。推行研讨式教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教师要具有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科学安排教学各环节;教师要创建民主、和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研讨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研讨式教学为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的理想选择,是课程内容创新的需要。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以学术研究为先导,实现科研与教学双向提高;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优势,在相互交流与启发中提高教学质量;深入了解学生,提高对研讨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要准确把握研讨时机,正确设计研讨主题,科学确定研讨范围,巧妙运用研讨方式,合理把握研讨次数,扎实进行研讨总结,提高研讨式教学的质量效益。要正确选择专业课程研讨的内容,选择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性的研讨题目,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进行适当的辅导,课堂研讨过程中采取互动式的提问方式,课堂研讨效果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做好课堂研讨活动总结。
第二,研讨式教学的教学评价,代表性的成果有:构建新的大学教学模式,要调整教学目标体系的结构,课堂教学以研讨式教学为主,加强大学生课外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从平时观察、作品评价、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研讨式教学评价模式将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摆在更突出位置,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研讨式教学的评价体制有如下特点: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由被动等待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评价从关注结果转向重视过程。达到研讨式教学目标的途径包括建立教与学双向评估体系,建立自评和互评机制。
以上研究成果探索了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和评价,但是还不全面,也没有涉及具体的学科专业。在文献中,作者分析了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主客体因素对研讨式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将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层面探讨通信工程专业研讨式教学的操作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二、研讨式教学操作机制
研讨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机制需要兼顾主体和客体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教学资源配备等,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看,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懒于思考,也不会查找利用科技文献。另外,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深度也使得他们难以读懂最新的文献。这样在实施研讨式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课堂讨论。研讨问题要紧跟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兼顾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注意和实验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同时让表现积极的学生带动不积极的学生,培养协作能力。
从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来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研讨问题,把握研讨的时间进度和范围。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对通信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科研方向选择研讨问题,讲解课程内容时注意深浅适度,重在将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彼此有一定的关联,同一门课程的知识点也有相似性。在选择研讨问题时教师要善于纵横向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通信专业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教学资源配备来看,目前很多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不够用,数据库也不齐全,难以为研讨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教学条件。这样教师在实施研讨式教学时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也不能一味让学生查找文献。研讨式教学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也可以开展,只要教师充分利用黑板、手机、电脑等工具,一样可以演示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研讨之前,教师要利用校际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查找一些重要文献,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辅助文献并且指导阅读,这样学生的课堂准备会更充分。
在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两个环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自身的知识能力素养以及教学资源配备,选择最合理的研讨式教学操作机制。在课后总结环节,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而且也要注重教学操作机制的改进。
三、研讨式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标准,短期很难看到效果,也难以让各方满意。研讨式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甚至第三方都有章可循,保证研讨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目前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同行听课评议、教学督导听课、教师评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等。这些标准能够反映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不一定适用于研讨式教学的质量评价。例如,同行听课评议和教学督导听课,如果研讨式教学还没有普及,某个教师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就很难得到认可。另外,研讨式教学还涉及比较高深的专业知识,来源于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技术进展,同行也许还不了解。目前教师评学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遵守上课纪律,是否掌握知识点,现有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也主要体现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并据此推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都不符合研讨式教学的规律。围绕以上问题,可以采用一些新的质量评价标准:教师按照专业知识背景或者课程相关性分成小组,进行听课评议。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考试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目前的质量评价标准只有评教,主要评价教师上课的认真程度和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学生对研讨式教学的评价需要补充很多标准,例如研讨式教学是否带来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提高,是否具有获取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否对课程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是否收获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等。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设计调查问卷,围绕是否掌握未来从事通信行业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这个焦点,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
从第三方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否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必须让用人单位来评价。目前大学关起门来培养学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跟社会严重脱节。可以邀请通信行业知名企业的人事部门和技术部门一起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考核,将结果反馈回学校。另外,也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授课,参与研讨式教学操作机制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研讨式教学将彻底颠覆原有的条条框框和数量评价体系,必须构建灵活有弹性的注重过程的评价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为研讨式教学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且监督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总结国内外大学研讨式教学的成功经验,为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提供指导意见。
教师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构成了相对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研讨式教学的操作机制需要不断改进,以取得各方都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康耀辉,陈本玲.论实施研讨式教学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7)
[3]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4]唐洪俊,曹杰.大学本科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
[5]李志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
[6]张留见.论研讨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
[7]徐炜.浅谈如何提高研讨式教学质量效益[J].企业导报,2012(18)
[8]王林.实施课堂研讨教学方式的体会及改进思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Z128)
【作者简介】陈宏滨(1981- ),男,湖南邵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博士。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