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 课程标准;心动;行动;辩论
一、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心动
要使学生愉快的上好一堂语文课,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就钻得深,学习才有成效。例如学习《台阶》一课时,先情景导入,在舒缓音乐中,多媒体出示一幅下方图片,按字竖排打出一段话:“有人说,人生 / 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 许多人渴望 / 在台阶上找到 / 自己的高度 / 父亲是不是 / 也如此……”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觉,唤起他们的回忆,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二、突破教材,设计新的训练点 让学生行动
这个“新”是有新意,能够启迪新的思维,新的想象,富有诱惑力,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如我在教学《台阶》这篇课文时分析人物形像时,重点抓住学生所说的“倔”,让学生找出能够体现倔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读一读,说说你对父亲的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点勾画。)学生讨论交流如下:
第27节父亲闪了腰还要挑。儿子想帮他,他却粗暴推开儿子,可以看出父亲不甘心自己老了,很倔强(板书:不服老);凭父亲当时的条件,不具备造高台阶的能力,但他日夜盼着准备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板书:不认输)。
第10节当父亲决定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父亲用他的执着而又踏实艰苦的奋斗,造起了九级台阶,这让我很震撼,我认为他是一个有毅力的,肯吃苦的,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人。21段我从“尴尬”这词中,看出父亲的老实厚道。 15段。我可以看出父亲的勤恳努力。 19段。也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但很快乐。 19段。说明父亲持之以恒,虽劳累但还去做,要做就做得最好,可以看出父亲很要强。13段。可以看出父亲始终没改变他的理想,目光中有着羡慕,也有着追求。
师总结:一个倔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父亲的心门。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淳朴的农民怀揣着梦想,向我们走来。为了心中的目标,面对生活的重压,他倔强地坚持着。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你理解的课文中的父亲。
生1:他是一个要强、不甘于低人一等的、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自己的淳朴目标的人,表现在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台阶低,哪怕倾尽大半辈子心血也一定要造一座有着高台阶、属于自己的新屋。
生2:父亲是一个拼命苦干、具有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精神的人,表现在他为了建造新屋的漫长而艰辛的准备过程。
生3:父亲又是一个自卑的人,表现在新的台阶建成后,他又不好意思坐在上面。
生4:我认为“自卑”这个词用的不确切,父亲为什么不好意思坐,这表现出他的老实、厚道、谦逊、不炫耀的心理,其中看电视这段所表现的是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共同拥有的特点,所以我认为不应该用“自卑”这个词,右换成“谦卑”。
在这篇三千多文字的小说中,我用关键词语“倔”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阅读父亲准备和建造新台阶前的工作漫长与艰辛部分,从而感受父亲身上不认输的精神。
三、倡导“质疑──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互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如把辩论引入语文课堂,教学《陋室铭》我问学生:“文章题目提到‘陋室,课文又说道,孔子曰:‘何陋之有?那你认为作者的住室是陋还是不陋呢?”学生有说陋的有说不陋的,我说:“同意陋的举手。”有不到一半同学,我问:“剩下的都认为不陋了?”有几个同学说:“我们认为既陋也不陋。”看来三方势力各有说辞,何不让他们来一场辩论会呢?我一提议,同学们纷纷响应,我要求“陋方”坐南边,“不陋方”坐北边,中间派坐中间小路上,做评委并进行总结。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换好座位,開始兴奋的讨论。这场辩论会异常激烈,现摘录片段如下:
陋方 :你看课文中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可见作者的住所连 台阶上都是苔藓,地面上也长满了荒草,这不能说明它的简陋吗?完毕!
不陋方:对方没想到这样的情景吗?青青的苔藓蔓延上台阶,碧绿的青草映入竹帘。多么幽雅的景致,这能说它简陋吗?完毕!
陋方:苔藓毕竟是苔藓,它不是绿地毯,又何来的雅致?完毕!(一片掌声,尤其是陋方,很得意的样子)
不陋方:我们说的不陋主要是精神,精神不陋!完毕!
陋方:精神可以用陋与不陋来表达吗?精神何陋之有呀?(全班发出一阵笑声)
不陋方:我们说的精神不陋指的是精神的富有,看文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看多么美好的情操,多么高雅的情趣!这何陋之有呢?完毕!
陋方:没有物质做基础,何来的精神享受呢?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被“气”出来的,这还是说明他居住的简陋。……
作者简介:周红霞(1975—),女,汉族,江苏连云港,江苏省灌南县汤沟中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职称:中学语文一级,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