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明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常有发生,再加上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索然无味的授课,基础的不扎实,导致了学生对地理兴趣的淡薄。如何改变当前地理教学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在知识教授环节中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关注,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下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大家尝试。
一、 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增加“花色品种”
落后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可增加“花色品种”加以改进:
1.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
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即每个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每堂地理课轮流主持3~5分钟的“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2.在地理课中适当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了。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
3.开放式代替封闭式教学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课;学习地图知识,可带学生去野外,指导他们实际运用;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二、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地理学习上来
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来激发其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四川的汶川地震为什么会发生?”给学生做简单分析,得出根本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从而引出全球六大板块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尽可能多地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等。例如,学习我国的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可用“两湖两广两河山,蒙青新藏云桂川,辽吉黑,陕宁甘,京津沪,澳港渝,苏浙皖,台湾闽赣和海南”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记。
四、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地理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见和亲身体现的。而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粉笔、嘴,很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以至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把远的场景拉到眼前来,往往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述《地球的运动》一节中的“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时,就可以设计一个地球自转的动感画面,让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然后切换不同的角度——南极上空俯视、北极上空俯视、侧视图等,使学生形象地去理解,从而得出结论:“地球总是自西向东自转,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的,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既形象又快捷,大大缩短了学生对抽象地理原理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爱上地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一些专家谈“热点”问题,如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另外,还可以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等,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
我们应该把地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实现手段上多思考常实践,我们就能使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精神。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县葛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