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探究

2014-09-25 23:30魏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手机成瘾干预措施大学生

魏阳

[摘 要] 本文结合手机成瘾的相关研究,从当下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以及危害出发,探讨造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干预措施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措施

一、引言

目前,手机使用导致的负面行为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出现了“问题性手机使用”、“手机依赖”、“手机成瘾”等相关概念。刘传俊等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突然忘带手机时,40%的人觉得很不舒服,37%的人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1]。

1、手机成瘾

对于手机成瘾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屠斌斌、章俊龙等人将其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信息搜集成瘾三种类型。韩登亮对手机成瘾的界定表述得比较完整,认为它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心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国外的学者更倾向于用问题性手机使用或手机依赖等术语来表示手机成瘾。Griffiths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互动和非生化的行为成瘾[2]。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表现及危害

1、手机依赖的临床表现

(1)躯体症状

时常出现心悸、气短,身体疼痛、眼睛干涩、模糊等,严重者会出现濒死感、头晕、头疼、手脚发麻。

(2)情感体验

患者一刻也离不开手机,必须感觉到手机的存在,时常出现焦虑 、恐惧、抑郁等情绪。当手机铃声隔了一段时间没有发现响声,患者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于幻想手机铃声响起。甚至有时候会心烦意乱。假如手机信号不好或无法使用时,好发脾气,烦躁不安,精力无法集中,心不在焉,就表现 出焦虑不安、疲乏无力,漫无目的地徘徊:经常下意识寻找手机,不时掏出查看害怕失去和外界的联系,准备数个手机在身边:情绪低落,满面愁容,垂头丧气,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干不下去[3]。

2、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

当下,手机成瘾已经是既网络成瘾之后,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另一主要因素,由于手机方便快捷,便于携带等特点,其危害甚至有超越网络成瘾危害的趋势。手机成瘾的危害主要有: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过度的使用手机,对人的眼睛、大脑和身体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而国外有研究也表明手机成瘾对睡眠障碍和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手机依赖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和自卑心理,不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也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了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和人际交往。

三、手机成瘾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手机自身的特点。

首先,手机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快捷性、多元性等特点,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其次,手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其控制欲。再次,手机交流与面对面交流存在许多不同,如匿名性、即时性等。这些特点使得手机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从而使人际交流变得更加灵活更富有吸引力,加之大学生高级情感发展活跃,渴望友谊,渴望交流的心情迫切, 这些很容易使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4]。

(2)外界环境的影响

社会交往模式的改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交往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和手机进行交流沟通。而当周围同学都在使用手机的新兴功能时,会影响到另一些同学,他们也会倾向于使用那些功能。部分自控力不强的人就会形成手机成瘾。大学生对学校文化氛围或课程安排不适应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家庭教育模式的不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会影响子女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在适应性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更容易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2、主观原因

手机成瘾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人际关系不融洽甚至不合群、具有封闭心理的以及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因此,手机成瘾者的个性特点以及内心对孤独的体验是导致手机成瘾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孤独感在人格特质和手机成瘾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实验表明,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持有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会使群体成员产生从众行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稳定,喜欢追求时尚和群体性活动,当手机上网被大众认可并流行开来时,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自然会沉溺其中[6]。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自我控制感的缺失使某些学生沉溺于使用手机的快乐之中而无法自拔,无法承受为了认真学习而不使用手机所带来的眼前的不愉快,从而形成过度依赖。且手机丰富的功能会带给大学生一些心理的满足感,如自尊感的需求、满足感的需求和对新信息的需求等也会促使大学生手机成瘾。

四、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建议和干预措施

1、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自律意识

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使用网络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从思想上确立“有利、有度、有序、有节”使用网络的观念。大学生要主动接受引导和教育,把网络作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消遣和逃避现实生活的筹码,同时要不断提高辨别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能力,提升合理利用媒介的素养[7]。

2、学校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状况。并且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归属与爱的需要,而不是依靠虚拟的网络获得满足感等。大学生应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切身体会,了解社会、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应多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以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3、团体咨询是网络成瘾干预的有效方式

通过提供情感与社会支持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团体辅导可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社交焦虑及孤独感,从而促进其心理社会发展[8]。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创建良好的团体气氛,通过团体动力的作用,可以使团体成员获得情感支持,促进大学生社会心理发展。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尽管各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更多表现为发展受阻,如果能够获得足够支持,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社会心理功能,重新回到良性发展轨道上来[9]。

五、未来研究方向

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定性的层面上,较少有更深层次 的分析,其相关研究没有国外的成熟。而对手机依赖与其他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少,这些方面的研究是今后应该加强的。对手机成瘾的界定也不是很明确,成熟的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较少,应制定科学可靠的界定标准。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手机成瘾已经不仅仅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才会产生的现象了,应扩大对其他群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2]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

[3]洪艳萍、卢会醒、肖小琴.手机依赖及其相关研究.社科论坛.2012(24).

[4]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4):16—18.

[6]王相英.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2(12).

[6]张瑜.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原因及干预策略分析.铜仁学院学报.2013,15(3).

[7]郑益凤.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

[8]刘玎、卢宁、何建飞、唐辉、周丽娟.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使用及学习管理的改善效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7).

[9]艾炎;林峰;郭海峰.团体辅导在网络成瘾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科协论坛·2011年第5期(下).

作者简介:魏陽(1992—),女,汉族,四川西昌人,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手机成瘾干预措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基于网络成瘾干预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