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加升: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者

2014-09-25 08:17:52姚佳文
茶博览 2014年9期
关键词:双江鲜叶茶农

本刊记者 姚佳文

在求速度、讲效率、重收益的今天,戎加升,勐库戎氏董事长,农民企业家,“不识时务”地固执—

他恪守祖制,潜心做茶,“衣服不合身可以换,茶是喝进肚子里的,是拿不出来的,我们做茶人要有良心”;

他“以待己心待人,以待长者心待人”,对茶农、对经销商、对消费者视信誉如生命,制定“信誉戎氏”家训:善念存心,恪诚戒贪;易物与人,诚信为本;

天道酬勤,他一步一个脚印,凭借质量、信誉和社会责任创制出一款款普洱茶精品,谱写出茶界一段佳话传奇。

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戎加升,指点未来,充满信心 摄/渔樵

再过一个月,到10月中旬,云南的雨季基本结束,戎加升按捺不住了,心想着趁进山的路好走时要多跑跑山头基地,多到茶农家里看看。

68岁的他,清瘦质朴,话语不多,脸上略微有些严肃的表情能看得出他心里揣着沉甸甸的“心事”。企业发展已是行业佼佼者,企业管理已有五个子女各司其职、团结一致、鼎力相助,戎加升还在担心什么?

“不爱笑是因为我考虑问题很多,脑子一直在想事,心很费,不是不开心。”原来戎加升还是改不掉老毛病:心系茶农,该怎样带着他们一起致富?精益求精,生产种植还存在哪些问题,怎么改才好?与时俱进,关注行业发展动向,与国际形势接轨,如何组建科研力量?

这位老人,以前、如今、未来,坚守着“好好做茶,做好茶”的信条。一路走来,一路走去,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然而,他的每一个脚印,一定都是那么稳健那么有力……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辉达(中)考察勐库戎氏茶业 摄/渔樵

我认的理:质量就是生命

翻开《2014年度勐库戎氏首批产品检测报告》,7款产品均未检出包含硫丹、三氯杀螨醇、多灵菌等在内的19项农药;再翻开《勐库戎氏2013年第二批产品检测报告》,10款产品同样未检出19项农药的任何一样。这就是戎加升的原则,近乎苛刻的要求,每年每一款产品都得送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并且产品必须不能检出任何农残。“我们做的茶是要入人家的口,入人家的血管,就得负责。”据统计,每年勐库戎氏花在产品检测上的钱高达几十万。

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早在2000年前,戎加升就开始关注有机茶;2003年便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叶标准进行种植、生产;2005年,勐库亥公550亩有机茶园顺利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验收,获得国家有机认证;2007年该茶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国际商品共同基金联合选定为“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也是普洱茶唯一一家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示范基地。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对茶农而言意味着亩产量的降低,收入也就会减少。“跟茶农讲经济、讲政治,不行的,他们不懂这些,也不关注这些,就得跟他们讲这样做能赚钱,大红钞票能多收。”戎加升以有机茶的收购价格收购鲜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茶农认为能增加自己的收入,他们也愿意按着高要求来种植。但是监管问题接踵而来,如何确保没有投机取巧、蒙混过关者?

走进戎氏的每家鲜叶收购站,你会看到一排排的小箩筐挂在墙上,每个箩筐上都写着一位茶农的名字。这就是戎加升想出的绝招:责任到户,用最实在的办法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鲜叶收购时,每一次每一户拿来的鲜叶,先取出一撮放进专属自己的箩筐,作为“证据”保留,再记录下每户每次的鲜叶是用于生产哪一款产品的。等产品生产好,拿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如果检出任何农残和其他禁用物质,即能通过这一追溯体系查出源头,知道到底是哪家的茶叶出了问题。“以前也尝试过其他办法,效果都不是很好,只有把责任追究到一家一户的时候,监督才起效果。”戎加升说,“就算再笨、再繁琐的方法,只要有用,我就做,控制不了的事情我不做,产品质量我心里必须有数。”

为避免茶叶初制受污染,他搞“中央集权”,将所有收购鲜叶拉到厂区统一加工。一饼普洱茶,在戎加升的概念中,从源头种植到最后包装出厂,严格管理才能确保质量,“不能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功亏一篑”。8月30日,戎加升的二女儿陪同参观人员进入产品包装车间,她拿起一饼压制好还未包棉纸的普洱生茶,介绍这款产品的“来龙去脉”。随后,就将这饼未完成的茶带出包装车间,“我的手没有消毒,碰到了产品就得把它带出来,不能让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茶进入流通,就把它拿回接待室,用于观摩吧”。父亲的坚持,已深深根植于子女的心中。

掰开拿回接待室的那饼茶,表里如一的制茶原料印证了戎加升的另一句话,“好喝就是硬道理”。产品质量关乎安全,也离不开好的口感。戎加升的独子(老四)戎玉廷,作为戎氏制茶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不随波逐流,坚守着祖辈留下的好东西,好好做茶,创立“戎氏本味制茶法”,除部分生产环节借助现代机械提升效率外,在影响品质的最关键环节,戎氏仍旧沿用着代代相传的祖法制茶,虽然流程繁琐但丝毫不敢偷工减料。他研发“乔木王”、“博君”、纪念茶“境界”、“茶魂”、“百分百好茶”等产品,不仅屡屡获奖,更深受消费者青睐。

“我现在的使命是,去掉浮躁,沉下心来,做好戎氏茶的百年接力者。”面对市场的变幻莫测,云起云落,戎玉廷一如父亲,心无旁骛地在坚守祖法制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求变。“传统是基础,创新是活力。”戎氏父子这样认为。

我做的茶:是要人放心喝

作为企业,总是产品卖得越多越好,但戎加升的卖得多不单单是总量上多,他要的是喝的人多。

“普洱茶的价格根据产品质量来定,卖出去的最好都喝掉,我历来主张不能炒作,囤货、倒买倒卖拉高价位很危险,也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今年生产,今年消费,“我做的普洱茶80%都要喝掉的”。为了防止投机者囤茶,勐库戎氏的茶叶一直遵循拆开卖,与经销商共同打造百年品牌,并设立北京、西安、郑州、济南、东莞、昆明六个办事处。这些办事处并不卖茶,不与经销商争利,只做服务,帮助开发下线,使勐库戎氏的茶销售得有声有色。

每次茶博会,勐库戎氏展位上总是座无虚席,堆在戎加升面前的茶饼一摞一摞,他认认真真地在每一饼茶上签了自己的名字。“我做什么茶就是什么茶,签了名,就得负责。”戎加升不提倡过度宣传,要先做好品质、做好信誉,再进行合情合理的宣传,他说话向来实在直爽。

一次,有些人力主茶叶要赢得市场必须大力宣传,“把哑巴姑娘宣传成美丽姑娘”。对于这种“开导”,戎加升坚持反对,“不先做好产品质量,再怎么宣传也是欺骗消费者,我良心上过不去。只有真正保质保量的好产品,才能有长远的市场,宣传出来的名气只是一时热闹,我要靠质量赢得市场。”坚守诚信、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戎加升,就是那么“死心眼儿”。

2007年普洱茶市场风波,戎加升的企业同样受到了影响:产品销售上不去,怎么办?“逢热不赶,逢冷不懒”,他冷静地思考:在市场低谷期,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勐库茶、了解戎氏,从而激活市场?他开始行动:带领百名茶农主动出击自救,奔赴昆明、长沙、西安、郑州、太原5个重点城市,行程1万多里,弘扬普洱茶文化,培养消费群体近万人,并且支持数名茶农到全国开茶叶店;开展“全国茶友勐库茶乡行”活动,邀请全国茶友品味勐库茶,正式开启了茶园茶杯零距离时代。

戎加升“走出去,请进来”的营销策略,办的是踏踏实实的事,正如他说的那句话——健康营销,杜绝炒作,价格合理;健康消费,理性选择,喝健康茶。

我想的事:与茶农共富裕

在双江,能到勐库戎氏工作很值得自豪,因为在那天天有好茶喝。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更值得骄傲的事,只有戎氏可以在收鲜叶时不需要付现款,农民对戎加升非常信任,“跟着他干就能赚钱”。

身为资产上亿的企业家,戎加升衣着朴素,不舍得花钱,但对于自己的父老乡亲,他却拿出将近2000万的慈善资金支持各项公益事业。他心系茶农,一心想通过自己的企业带动乡亲一起致富。为茶农提供种植、采摘、嫁接全程技术培训,持续十几年辅导茶农管理茶园;自掏腰包,为茶农购买茶苗、有机底肥等农用物资;甚至茶农的鲜叶买不出去了,他也会想办法。“上万茶农的鲜叶无人问津,戎氏企业也无力收购更多鲜叶,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走出去’的活动。”普洱茶遭遇冷市时,是戎加升及时带领茶农主动出击,保护他们的收入。

3月和10月对双江的茶农来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戎加升会在这个时候宴请上百位茶农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吃饭。在双江勐库戎氏总公司里,杀上两头猪,摆上几十桌,热热闹闹的,感谢茶农的合作。起初,为了让茶农加入到戎氏茶园合作模式中,戎加升一次、两次、三次……十几次地跑村庄,和农民讲茶园管理,他的足迹踏遍了双江的每一个村庄。渐渐地,茶农对他的办法产生兴趣,加入后又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在勐库戎氏的管理下,双江的鲜叶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出了许多。价格高了也稳定了,茶农的收入也得到了提升。

前往冰岛老寨的进山路,泥泞曲折,每到雨季,塌方、滑坡司空见惯,车子根本开不进去。老寨里的鲜叶运不出来,外面收茶的人进不去,茶农可怎么办?戎加升出资158万用于改善冰岛茶区的交通状况。如今前往冰岛,路边堆着石块,原来弹石公路正在修建,过不了多久应该就能修好。

“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本。”朴实、善良的戎加升心里永远装着父老乡亲。□

猜你喜欢
双江鲜叶茶农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福建茶叶(2020年7期)2020-12-22 13:25:31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时代风采(2019年8期)2019-12-13 06:19:29
邓小刚油画作品选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福建茶叶(2017年12期)2017-02-04 01:31:07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聂双江思想的政治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