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09-23 13:55吴伟丰
化学教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效率原则

摘要:“SMART”原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经典原则,运用“SMART”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执行效力。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这一经验,将这一原则科学改进后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使化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高效。

关键词:“SMART”原则;化学教学;教学效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11-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4

企业管理中运用“SMART”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绩效,它是由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可以实现的)、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ased and efficiency-oriented(即时有效的)首字母缩写而成。英文单词“smart”可译为智能、英明、高明、机灵、帅、棒等,因此“SMART”原则也有人称它为“聪明法则”。受此启发,笔者尝试运用一种适用于化学教学的“SMART”原则,来指导、规范、激活化学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一、用来指导化学教学的“SMART”原则

化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笔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的“SMART”原则可直观地表示为如图1

二、“SMART”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 S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S- Specific,即具体、详细原则。这个原则的运用主要适合于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解读课标、了解考纲、制订目标、了解学生、搜集资源、整合资源、策划教案、设计学案、创新实验、准备教具、制作课件等,下面有重点地列举几个S原则在这一阶段的应用。

(1)解读课标考纲、制订学习目标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学习目标是希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师只有在研究并吃透课标、了解考纲的基础上,才可以活用教材、组织教材、细化学习目标、巧妙构思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性质的学习目标,如认知性的、技能性的、体验性的,进而有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平时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课时学习目标,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解读课标考纲要细致、制订学习目标要详细,充分体现具体原则。

(2)了解学生学情、实行因材施教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教学也是如此,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习惯等。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才可以作出详细而又周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实行因材施教。

(3)精心预设问题、应对动态生成

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设计,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并精心预设解决的预案。这样的设计,教师才可以大胆地把“半张讲台”让给学生。在课堂中会促使更多的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可以促使更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促进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头脑风暴”中来,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并对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1]。对于这种课堂的驾驭,就不是一般的教师所能做到的,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并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按照思维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发散性、特殊性预测更多的生成,并准备应对预案,以便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相关问题进行以学定教,让预设不成为教师事先铺设的一个轨道,而是真正服务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比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时,在学生做完铜、锌、稀硫酸这个简单原电池实验后,究竟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好呢?还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好呢?如果由教师提出问题,虽然也有学生的探究、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但这思维还是在教师所画的圆内进行。如果由学生提问,相当于将圆的半径放大,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学生会提出一些超出预设的问题,如铜片上的气泡是否是锌片上的气泡移过去的?为什么锌片上先有气泡,铜片上后有气泡?为什么铜片与锌片靠近电流会变大?为什么在硫酸溶液中加水后电流会变小?这就能将课堂教学演绎为精彩的动态生成,会出现许多亮点,充分展示在S原则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魅力。

2. M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M-Motivate:即激励、鼓励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励艺术和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教师应以积极的、正面的心态看待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加以肯定,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品尝获得成功的滋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产生自信的动力,对后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各个环节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以及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进而维护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色彩鲜明,即使是表达相同的内容也应尝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励性的语言要真切、灵活、准确、适度,使学生不致感到单调乏味且从中获得正能量。如“不要怕!相信你能做好。”“你有进步,但答案还有问题,再试试!”“哪个同学有勇气来试一试。”“你的错有代表性,可以警示其他同学,你也有贡献。”在课堂上老师表示赞赏和表扬时,如果总是局限于说“好”或“非常好”,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说:“绝妙”“太好了”“你是非常聪明的”“大家给予掌声鼓励一下”等,使学生明白评价的等级差异。这样可以使M原则在教学中发挥出“催化剂”的作用。

3. A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A- Activity:即活动原则。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法的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继承前人知识的人,更要求在掌握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探索知识,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因为学生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设计的活动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这样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每个活动都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要起到温故知新,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的模式不能单一,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以利于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学生活动的几个基本要素:1.要有指导活动的方案,一般以学案的方式呈现。2.要有问题,不仅要有老师事先设置的问题,还要有学生活动中生成的问题,这样可使问题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使问题更有灵性。3.要贴近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知识的自然增长和扩展。4.力求结合实际,学以致用。5.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可以启迪智慧、分享智慧并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把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面向全体与兼顾两头、课堂节奏与学生思维、课堂纪律与师生和谐、教学进度与灵活机动等几个方面处理得当[2],课堂教学活动定会生机盎然、效率倍增。

4. R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R-Reflect:即反思原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3]。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2]。教师在上课后,要及时回顾、思考、分析和透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地丰富自我素养、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应着重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5. T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T- Trust:即信任原则。《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

这一中国教育的古训,至今任然闪耀着她的光芒。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交往的一种最佳形式,见右图2。在这种形式中。教师成为交互中心,并且促使交往成员双向交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任是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是实现情感态度这个教学目标的基石之一。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才能减轻学生的内心的紧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才可通过“兵教兵”达到“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课堂效率也容易达到最优化。因此,T原则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运用“SMART”原则,可使化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高效,使课程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头脑风暴法(头脑激荡)[J]. 华东科技,2008,(9):72-73

[2]李志军. 刍议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7):119

[3]吴伟丰. SMART原则应用于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探索[J]. 化学教学,2013,(1):22-24

endprint

摘要:“SMART”原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经典原则,运用“SMART”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执行效力。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这一经验,将这一原则科学改进后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使化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高效。

关键词:“SMART”原则;化学教学;教学效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11-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4

企业管理中运用“SMART”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绩效,它是由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可以实现的)、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ased and efficiency-oriented(即时有效的)首字母缩写而成。英文单词“smart”可译为智能、英明、高明、机灵、帅、棒等,因此“SMART”原则也有人称它为“聪明法则”。受此启发,笔者尝试运用一种适用于化学教学的“SMART”原则,来指导、规范、激活化学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一、用来指导化学教学的“SMART”原则

化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笔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的“SMART”原则可直观地表示为如图1

二、“SMART”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 S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S- Specific,即具体、详细原则。这个原则的运用主要适合于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解读课标、了解考纲、制订目标、了解学生、搜集资源、整合资源、策划教案、设计学案、创新实验、准备教具、制作课件等,下面有重点地列举几个S原则在这一阶段的应用。

(1)解读课标考纲、制订学习目标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学习目标是希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师只有在研究并吃透课标、了解考纲的基础上,才可以活用教材、组织教材、细化学习目标、巧妙构思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性质的学习目标,如认知性的、技能性的、体验性的,进而有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平时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课时学习目标,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解读课标考纲要细致、制订学习目标要详细,充分体现具体原则。

(2)了解学生学情、实行因材施教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教学也是如此,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习惯等。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才可以作出详细而又周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实行因材施教。

(3)精心预设问题、应对动态生成

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设计,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并精心预设解决的预案。这样的设计,教师才可以大胆地把“半张讲台”让给学生。在课堂中会促使更多的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可以促使更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促进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头脑风暴”中来,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并对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1]。对于这种课堂的驾驭,就不是一般的教师所能做到的,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并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按照思维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发散性、特殊性预测更多的生成,并准备应对预案,以便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相关问题进行以学定教,让预设不成为教师事先铺设的一个轨道,而是真正服务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比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时,在学生做完铜、锌、稀硫酸这个简单原电池实验后,究竟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好呢?还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好呢?如果由教师提出问题,虽然也有学生的探究、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但这思维还是在教师所画的圆内进行。如果由学生提问,相当于将圆的半径放大,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学生会提出一些超出预设的问题,如铜片上的气泡是否是锌片上的气泡移过去的?为什么锌片上先有气泡,铜片上后有气泡?为什么铜片与锌片靠近电流会变大?为什么在硫酸溶液中加水后电流会变小?这就能将课堂教学演绎为精彩的动态生成,会出现许多亮点,充分展示在S原则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魅力。

2. M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M-Motivate:即激励、鼓励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励艺术和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教师应以积极的、正面的心态看待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加以肯定,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品尝获得成功的滋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产生自信的动力,对后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各个环节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以及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进而维护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色彩鲜明,即使是表达相同的内容也应尝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励性的语言要真切、灵活、准确、适度,使学生不致感到单调乏味且从中获得正能量。如“不要怕!相信你能做好。”“你有进步,但答案还有问题,再试试!”“哪个同学有勇气来试一试。”“你的错有代表性,可以警示其他同学,你也有贡献。”在课堂上老师表示赞赏和表扬时,如果总是局限于说“好”或“非常好”,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说:“绝妙”“太好了”“你是非常聪明的”“大家给予掌声鼓励一下”等,使学生明白评价的等级差异。这样可以使M原则在教学中发挥出“催化剂”的作用。

3. A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A- Activity:即活动原则。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法的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继承前人知识的人,更要求在掌握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探索知识,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因为学生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设计的活动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这样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每个活动都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要起到温故知新,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的模式不能单一,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以利于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学生活动的几个基本要素:1.要有指导活动的方案,一般以学案的方式呈现。2.要有问题,不仅要有老师事先设置的问题,还要有学生活动中生成的问题,这样可使问题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使问题更有灵性。3.要贴近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知识的自然增长和扩展。4.力求结合实际,学以致用。5.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可以启迪智慧、分享智慧并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把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面向全体与兼顾两头、课堂节奏与学生思维、课堂纪律与师生和谐、教学进度与灵活机动等几个方面处理得当[2],课堂教学活动定会生机盎然、效率倍增。

4. R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R-Reflect:即反思原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3]。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2]。教师在上课后,要及时回顾、思考、分析和透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地丰富自我素养、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应着重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5. T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T- Trust:即信任原则。《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

这一中国教育的古训,至今任然闪耀着她的光芒。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交往的一种最佳形式,见右图2。在这种形式中。教师成为交互中心,并且促使交往成员双向交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任是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是实现情感态度这个教学目标的基石之一。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才能减轻学生的内心的紧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才可通过“兵教兵”达到“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课堂效率也容易达到最优化。因此,T原则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运用“SMART”原则,可使化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高效,使课程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头脑风暴法(头脑激荡)[J]. 华东科技,2008,(9):72-73

[2]李志军. 刍议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7):119

[3]吴伟丰. SMART原则应用于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探索[J]. 化学教学,2013,(1):22-24

endprint

摘要:“SMART”原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经典原则,运用“SMART”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执行效力。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这一经验,将这一原则科学改进后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使化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高效。

关键词:“SMART”原则;化学教学;教学效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11-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04

企业管理中运用“SMART”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绩效,它是由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可以实现的)、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ased and efficiency-oriented(即时有效的)首字母缩写而成。英文单词“smart”可译为智能、英明、高明、机灵、帅、棒等,因此“SMART”原则也有人称它为“聪明法则”。受此启发,笔者尝试运用一种适用于化学教学的“SMART”原则,来指导、规范、激活化学教学,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一、用来指导化学教学的“SMART”原则

化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笔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的“SMART”原则可直观地表示为如图1

二、“SMART”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 S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S- Specific,即具体、详细原则。这个原则的运用主要适合于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解读课标、了解考纲、制订目标、了解学生、搜集资源、整合资源、策划教案、设计学案、创新实验、准备教具、制作课件等,下面有重点地列举几个S原则在这一阶段的应用。

(1)解读课标考纲、制订学习目标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学习目标是希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师只有在研究并吃透课标、了解考纲的基础上,才可以活用教材、组织教材、细化学习目标、巧妙构思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性质的学习目标,如认知性的、技能性的、体验性的,进而有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平时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课时学习目标,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解读课标考纲要细致、制订学习目标要详细,充分体现具体原则。

(2)了解学生学情、实行因材施教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教学也是如此,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习惯等。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才可以作出详细而又周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实行因材施教。

(3)精心预设问题、应对动态生成

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设计,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并精心预设解决的预案。这样的设计,教师才可以大胆地把“半张讲台”让给学生。在课堂中会促使更多的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可以促使更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促进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头脑风暴”中来,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并对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1]。对于这种课堂的驾驭,就不是一般的教师所能做到的,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并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按照思维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发散性、特殊性预测更多的生成,并准备应对预案,以便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相关问题进行以学定教,让预设不成为教师事先铺设的一个轨道,而是真正服务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比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时,在学生做完铜、锌、稀硫酸这个简单原电池实验后,究竟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好呢?还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好呢?如果由教师提出问题,虽然也有学生的探究、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但这思维还是在教师所画的圆内进行。如果由学生提问,相当于将圆的半径放大,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学生会提出一些超出预设的问题,如铜片上的气泡是否是锌片上的气泡移过去的?为什么锌片上先有气泡,铜片上后有气泡?为什么铜片与锌片靠近电流会变大?为什么在硫酸溶液中加水后电流会变小?这就能将课堂教学演绎为精彩的动态生成,会出现许多亮点,充分展示在S原则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魅力。

2. M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M-Motivate:即激励、鼓励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励艺术和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教师应以积极的、正面的心态看待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加以肯定,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品尝获得成功的滋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产生自信的动力,对后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各个环节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以及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进而维护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色彩鲜明,即使是表达相同的内容也应尝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励性的语言要真切、灵活、准确、适度,使学生不致感到单调乏味且从中获得正能量。如“不要怕!相信你能做好。”“你有进步,但答案还有问题,再试试!”“哪个同学有勇气来试一试。”“你的错有代表性,可以警示其他同学,你也有贡献。”在课堂上老师表示赞赏和表扬时,如果总是局限于说“好”或“非常好”,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说:“绝妙”“太好了”“你是非常聪明的”“大家给予掌声鼓励一下”等,使学生明白评价的等级差异。这样可以使M原则在教学中发挥出“催化剂”的作用。

3. A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A- Activity:即活动原则。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法的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继承前人知识的人,更要求在掌握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探索知识,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因为学生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设计的活动必须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这样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每个活动都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要起到温故知新,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的模式不能单一,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以利于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学生活动的几个基本要素:1.要有指导活动的方案,一般以学案的方式呈现。2.要有问题,不仅要有老师事先设置的问题,还要有学生活动中生成的问题,这样可使问题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使问题更有灵性。3.要贴近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知识的自然增长和扩展。4.力求结合实际,学以致用。5.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可以启迪智慧、分享智慧并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把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面向全体与兼顾两头、课堂节奏与学生思维、课堂纪律与师生和谐、教学进度与灵活机动等几个方面处理得当[2],课堂教学活动定会生机盎然、效率倍增。

4. R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R-Reflect:即反思原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3]。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2]。教师在上课后,要及时回顾、思考、分析和透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地丰富自我素养、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应着重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5. T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T- Trust:即信任原则。《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

这一中国教育的古训,至今任然闪耀着她的光芒。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交往的一种最佳形式,见右图2。在这种形式中。教师成为交互中心,并且促使交往成员双向交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任是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是实现情感态度这个教学目标的基石之一。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才能减轻学生的内心的紧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才可通过“兵教兵”达到“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课堂效率也容易达到最优化。因此,T原则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运用“SMART”原则,可使化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高效,使课程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头脑风暴法(头脑激荡)[J]. 华东科技,2008,(9):72-73

[2]李志军. 刍议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7):119

[3]吴伟丰. SMART原则应用于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探索[J]. 化学教学,2013,(1):22-24

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教学效率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