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

2014-09-23 07:04:30虞文美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曹 强,虞文美

(安徽财经大学a.经济学院;b.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2009年,安徽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借鉴国内一流大学的教学经验,其中以辽宁大学为主要参考模版,引进本科生导师制,开始为每名本科生配备本专业指导教师,以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为主要目的。从性质上来说,本科生导师和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的作用有明显区别,因为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尚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非常需要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引导和监督。比如,为了培养大学高年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其参加各种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全国大学生学术挑战杯,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再比如,目前大学内流行的学分制客观上需要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而本科生指导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完善学分制。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与爱好,真正体现了我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意义。但是,由于近年来高考逐年扩招,导致每年大学新生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每位本科生指导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直到2011年,每位教师每年都需要累计指导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的学生,加总数量非常之大,遍布年级范围大,因此在这种状况下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各年级的学习日程不一致,因此很难找到共同时间让学生都参与,同时学生数量非常多,难免会存在个别学生经常不参与指导活动;第二,由于各年级的学习进度不一致,导致教师的指导内容不是过于重复就是过于空泛,指导效果不理想;第三,由于指导学生数量较多,而每年指导次数又过少,这种数量与次数的不匹配导致师生之间的单独交流和沟通非常少,甚至没有。以上问题引发本科生导师制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讨论,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本科生导师制有更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指导模式,以解决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让其发挥更多的积极意义。

一、文献综述

最早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效果分析的是Carsrud[1],他对531个本科生进行了心理上的测试,并通过方差和均值分析,认为本科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测验,期末考试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得出性别在指导中并无显著差异的结论,随后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依次体现在交互性、责任心、网络性、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方面。Carson[2]认为应该把交互性当成一个项目来做,因为他的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某些教育目标非常不清晰,而且该研究认为没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议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本科生导师制当成项目来进行管理。Bork[3]则认为交互式学习是一种补充教学模式,该方法基于网络和新媒体是高度有效的,这是本科生指导模式的重要革新。Shaw等[4]以五年制的本科生学习为例,研究了如何建立和维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比如,可以采用讲故事的说理方式或者在教室中举行辩论赛式的交流。结果表明,影响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大学生更偏好多样化以及有个性的指导模式。Maudsley[5]提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进行以问题导向型的小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师指导,但是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此方式也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的指导模式应该更多基于学生角度进行探索,而不是基于教师角度进行发展。

学生与教师进行指导交流过程中,责任心是教师的内在本质的特性体现,而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便利性问题,本文认为可以用网络技术实现便利性,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便利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Pata等[6]认为同步网络学习的环境存在合作学习的困境,因为不同指导教师的学生之间无法进行合作。Spinello和Fischbach[7]认为基于网络的模拟实践会给学生带来感觉和实际性能的提升,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于网络交流和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要求。Palaigeorgiou等[8]认为如果学生能够设定自己的网络学习环境,即网络的设计、参与和协作机制,这将会改进他们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网络学习环境的设定需要学生进行参与设计,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Beck等[9]对来自四所不同大学的九位教师的指导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只有在获得独立性、心智成熟以及创造力的情形下,才能明显改进师生之间指导的可持续性。Chang等[10]认为在指导学生方面,不仅要有实体的见面指导,网络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Chiu和Liu[11]则探讨了台湾地区进行网络导师制系统的可能性。

国内在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方面,袁国华和甘碧群[12]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营销,而本科生导师制也需要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陈志刚和姜翀[13]认为导师制需要聘任学术水平高、品德优秀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并且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未来导师制的发展方向。黄文博[14]以牛津大学为例,指出本科生导师制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自由交流的平台,而这种平台的建立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指导模式探讨中,核心思想是探索指导模式如何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服务,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指导教师的惰性,而且目前对大学教师教学方面的考核更多体现在量,而不是质的方面,因此在指导活动中无法对教师的工作施加约束和考核。考虑到这个方面,所以新的指导模式必须要同时考虑到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约束,因此提出以学生满意度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将学生满意度作为一个约束条件与最优的师生指导关系结合,以期获得一个最优的结果。

二、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以及评价体系

在前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部分提出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同时提出对该模式的评价体系以学生满意度为核心,两者的结合既能够体现交互式的指导模式,也能反映如何使该模式在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水平。

(一)NTS(Network Tutorial System)

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建立NTS(Network Tutorial System)。NTS是指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基本单位,使用网站空间把这些小组联系起来,让各个小组的导师和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非同步沟通方法(信息留言、电子邮件),也可以是同步沟通(QQ联系、MSN联系、聊天室等)。同样,NTS也提供了超级链接以提供就业信息、学习规划指导等。具体的NTS方式可以详见图1。

指导教师在网络系统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检查学生提交的科研创新或者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每个学院预先给每位教师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如果需要统计某位教师为学生指导了多长时间,则可以通过NTS系统计算他们在该网络的办公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网络)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指导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回答,同时计入教师的指导时间。此外,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也存在一些尴尬问题,而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以很好地化解此尴尬,比如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比如可以给教师留下思考时间,考虑如何更好回答学生的问题,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对于教师的指导都有积极意义,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

为了让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对该模式施加约束(基于学生满意度)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测评与考核。此思想主要来自于营销学中顾客满意度理念,这种理念在非营利性组织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并获得了成功。但是顾客满意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学生满意度作为网络交互式本科生指导模式的评价指标,这是本文的创新之一。

根据学生满意度测评的五个假设条件①这五个假设条件分别是:1.高校学生预期与高校服务实际感知的差距对学生的满意度有反方向的表现;2.学生教育服务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对其满意度有正向影响;3.高校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价值的感知对其满意程度有正向影响;4.高校五项服务质量对学生总体满意程度有影响;5.学生教学服务、图书馆服务、学生管理、校园文化氛围、生活服务的评价以及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标准不存在相关性。:在期望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学生需要满足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本文根据Serenko[15]美国客户满意度模型进行适度修改,提出了基于高校学生本科生导师制满意度测评模型(详见图2)。

图2高校学生本科生导师制满意度测评模型

从图2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学生满意度是在指导过程中,由学生对教师的各种服务的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所获得的。这种满意度是将自己的主观评价和之前的期望值以及自身需要进行比较后得到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如果学生对该制度下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产生的满意度较低,则会产生抱怨;相反,如果学生满意度高则会提高学生的忠诚度,因此会积极参加下一期指导活动,而学生的忠诚度提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学生在本科生学习指导过程中产生的抱怨情绪。

对于满意度的指标构建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对本科生导师制现场指导的满意度评价:教师的指导是否具有学术性、是否分年级进行指导。这关系到学生的思想进步问题是否被重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被正确树立。指导的目的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素质发展的协调,例如:人文精神、专业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这可以作为总体评价原则。其次,对指导教师的网络交流程度进行评价:是否进行网络交流,是否回答学生的网络留言,回答问题是否及时,回答问题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有QQ或者各种有效联系方式与学生沟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师德的培养至关重要,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只有良好的社会主义信仰才能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班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辅导。例如,对学生选课、个人学习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业指导、学生论文的写作以及考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实现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联系学生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上述四个方面分别从价值观、道德、个性、教学和毕业等方面具体规定了本科导师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错开了与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的教育重叠区,并和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教育相辅相成,形成三位一体的指导体系,有利于全面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需求,从而提升学生对导师和导师制的满意度等。而满意度数据则是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的。

综上所述,由于NTS系统可以通过网络以全方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及时进行答疑解惑,而学生满意度可以作为教师指导过程的一个约束条件,因此将学生满意度作为外在约束条件与最优的师生指导模式相结合,从长期来看,必然获得一个最优的指导结果,并且这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虽然本科生导师制面临众多挑战,但综合来看,可以看出它是有利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利大于弊。为了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积极意义,提出一种新的指导模式,即采用以学生满意度作为约束条件的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那么对该模式如何进行管理?本文认为最佳选择是进行柔性管理方式(即不仅要网络和实体相结合,更要建立以学生满意为导向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此来体现教育者的责任心)。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柔性,这一制度是符合学生利益的,对教师的教学相长也是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进行管理时必须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网络性方面。对现有的本科生导师制系统进行升级,让其真正成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工具,而不仅仅是记录每次的指导内容。网络的重点在于大家要广泛地沟通,这需要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和目的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广告”效应,提高学生对于该制度的认识。学校和学院应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力度,通过讲座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与以往专业课等教育的不同之处,从而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导师指导,主动联系导师解决自身问题,参与程度的上升则会为学生满意度的上升奠定基础。

第二,互动性方面。真正体现教师指导的是责任心,但是处在师生比较低的情形下,可以分段实施导师制。首先,可以采取缩短导师指导年限,改变导师指导年级的办法,将本科从大三开始为本科生分配导师,把大三导师和大四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结合起来,着重指导学生考研和毕业论文,不仅可以缓解师生配比失衡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学生对导师指导方向的要求,即强化对考研和毕业找工作方面的指导。

第三,学生满意度方面。加强导师考核,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满意程度,需要提高导师群体自身的活力和积极性,激发导师们的创造性以更好地指导本科生。而要提高导师的积极性,最重要的在于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提升导师的报酬水平,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在导师们之间培育竞争,从而提高本科生导师制这一“产品”的质量,这可以提高整个导师群体的生产效率。而提高导师的报酬水平,可以对导师的指导“业绩”产生激励,促使导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本科生导师制上。只有这样,本科生导师制这一产品的质量提高,作为消费者身份的学生从这一产品上得到的效用才会升高,相应的,学生满意度也最终得到提高。

[1]Carsrud A L.Undergraduate Tutors-Are They Useful[J].Teaching of Psychology,1979,6(1):46.

[2]Carson N E.Integrating General-Practice Tutors into an Undergraduate Program [J].Medical Education,1981,15(5):306-309.

[3]Bork A.Highly Interactive Tutorial Distance Learning[J].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ociety,2000,3(4):639-644.

[4]Shaw L,Carey P andMair M.Studying Interaction in Un⁃dergraduate Tutorials:Results from a Small-Scale Evalua⁃tion[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8,13(6):703-714.

[5]Maudsley G.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utor in the Undergraduate Medical Cur⁃riculu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9,318(7184):657-661.

[6]Pata K,Sarapuu T andLehtinen E.Tutor Scaffolding Styles of Dilemma Solving in Network-Based Role-Play[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5,15(6):571-587.

[7]Spinello E F,Fischbach R.Using a Web-Based Simu⁃lation as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Perceived and Actual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 Public Health Students[J].Public Health Reports,2008,123:78-84.

[8]Palaigeorgiou G ,Triantafyllakos G andTsinakos A.What I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esigned Their Own Web Learning Environment?Exploring Students'Web 2.0 Mentality through Participatory Design[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11,27(2):146-159.

[9]Beck R J,Skinner W F andSchwabrow L A.A Study of Sustainable Assessmen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Tuto⁃rials[J].Assessment&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3,38(3):326-348.

[10]Chang L-J,Chou C-Y,Chen Z-H andChan T-W.An Approach to Assisting Teachers in Building Physical and Network Hybrid Community-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The Taiwanese Exper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4,24(4):383-396.

[11]Chiu J-M,Liu W-L.A Study of the Feasibility of Net⁃work Tutorial System in Taiwan[J].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2008,11(1):208-225.

[12]袁国华,甘碧群.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5):6-9.

[13]陈志刚,姜翀.本科生班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6-78.

[14]黄文博.牛津导师制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J].社会科学战线,2013(1):275-276.

[15]Serenko A.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Canadian Music Programmes:The App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Model in Higher Education[J].Assessment&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1,36(3):281-299.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