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和短语教学的新理念
——《词汇和短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方法》评介

2014-04-07 18:33谢贤德
关键词:习语动因语言学

谢贤德

(淮北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淮北 235000)

词汇和短语是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和教学者的密切关注。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语言学流派也开始探讨如何将其理论用于教学实际中,目前已经出版了《认知语言学的应用》丛书17卷。Frank Boers和Seth Lindstrom⁃berg主编的《词汇和短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以下简称《词汇和短语》)专门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探讨词汇和短语教学的方法。该论文集为丛书第6卷,共x+408页,于2008年由Mouton de Gruyter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一、内容简介

《词汇和短语》共收录14篇论文,除开篇和结语外,正文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基于定量的实证研究,以此说明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对比喻性词汇(包括短语动词和习语)教学的有效性。第二部分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包括了不同年龄、不同情景、不同类型的词汇以及不同语言的词汇习得问题。

第1章“认知语言学如何促进有效的词汇教学”(How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n foster effective vocabulary teaching)为引言,由 Frank Boers 和Seth Lindstromberg合写。作者首先指出词汇在二语和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并从认知语言学“词汇-语法连续体”的角度提出,词汇教学应不仅包括单个的词,还要包括短语等。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反映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其意义具有物理、社会和文化等语言外动因与语言内动因。语言动因说比起语言任意说更能有效帮助学习者找出现实世界、认知方式和语言形式之间的象似性关系,加深语言形式、所表意义、客观外界、认知方式之间的理据性关系,从而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作者进一步提供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有效词汇教学的证据。最后,简介了本论文集的目的和结构。

第2-6章为正文第一部分,主要基于定量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短语动词和习语教学问题。

第2章“词汇教学中概念隐喻和转喻的运用”(Using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in vocabulary teaching)由Márta Beréndi等执笔,主要说明隐喻意识可以促进词汇学习。他们认为,了解一词多义词和一些习语的意义如何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构造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些词和习语,继而通过三个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假设。第一个实验是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则来教两个一词多义词“hold”和“keep”。第二个实验是关于表达“愤怒”情感的习语的教学,这两个实验都涉及到概念隐喻的教学。第三个实验是调查在习语教学中,如果给予更少的明确的指导,而让学生有更大自主性,学生是否会取得同样的效果。

第3章“两个习语演示法中概念隐喻的意义线索 ”(Conceptual metaphoric meaning clues in two idiom presentation methods)由Sophia Skoufa⁃ki执笔,主要通过一个小型实验来比较两种认知语言学启发下的习语演示法的相对效果。在两种条件下学习者都分别给予含有概念隐喻的习语。其中一种条件是每一个习语的意义都提供给了学习者,另一种条件是在这个习语的意义被解释之前鼓励学习者用概念隐喻的线索去猜它的意义。学习成果测验表明,猜测的任务会提高习语教学的有效性。尽管学习者猜测习语的意义不会完全正确,但这至少表明一定数量的引导和反馈是必要的。

第4章“认知语言学的动因如何影响短语动词的学习”(How cognitive linguistic motivations in⁃fluence the learning of phrasal verbs)由 Nora Condon执笔,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启发下的短语动词学习问题。作者进行了比前人更大范围的研究,选择了160个受试者,28个短语动词,并且把短语动词的教学融入到一般的外语教学课程。研究发现,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可以成功地融入原有的语言学习课程,长期的学习会比短期的学习产生更好的效果。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短语动词的教学在使用认知语言学方法时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这一方法更适合那些具有具体的、显而易见的认知动因的词汇。

第5章“基于语料库的比喻性语言学习的发现法”(A discovery approach to figu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with the use of corpora)由 Fiona MacArthur执笔,主要探讨了语料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目标语词汇引申出它们的比喻意义,以及如何提高对这些意义的理解并促进对相关短语的学习。

第6章“图片说明的记忆效果中的变量”(Variables in the mnemonic effectiveness of pic⁃torial elucidation)由Frank Boers执笔,主要探讨了对一个词或表达的字面意义的图片说明如何帮助学习者记住它的比喻用法。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显示了在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图片法教学效果中一些变量间的互相作用,其中一个变量就是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倾向于以心理图片来思考的学习者在记忆方面会更多的从认知语言学方法受益。倾向于用词来思考的学习者如果在输入方面辅以图片的话,也会对他们的记忆有帮助。数据还表明,图片方法能帮助学习者记住词义,但同时似乎对形式的记忆有反面的、扰乱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比较长和复杂的表达。

第7-13章为正文第二部分,主要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囊括了儿童的词汇习得、低频率的一词多义和比喻性短语的习得、对结构动因的探讨以及对英语之外其它语言词汇习得的研究。

第7章“早期阶段外语教学的比喻性推理:对词汇发展的一些启发”(Reasoning figuratively in early EFL: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由 Ana María Piquer Píriz执笔,探讨了儿童是否也具有理解一个词从字面意义到比喻意义转变的动因的能力。该部分通过三个实证研究旨在证明儿童在掌握了一个词的核心意义之后是如何得出比喻性意义的。

第8章“翻译意义:酒的隐喻的教学”(Trans⁃lating the senses:Teaching the metaphors in winespeak)由Rosario Caballero执笔,主要探讨了和酒的隐喻相关的词语的教学。首先讨论了评酒家使用的比喻性语言,并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以评酒的语料为例子,作者阐述了酒是如何被隐喻性地描述为生物体、一块布及诸如建筑的三维人造物。接着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来帮助学习者欣赏和掌握酒评论中丰富的、不断增加的比喻性的词语。通过这种个案研究,作者想表明认知语言学启发下的教学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专门目的语言的课程中。

第9章“两种语言间词的联想告诉我们什么”( What bilingual word associations can tell us)由Marjolijn H.Verspoor执笔,主要探讨了两种语言间词语的联想对词汇学习的帮助。作者提出即使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也会在第二语言的词汇使用方面出现错误,这种类型的错误可以用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来解释(ICM)。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对等词之间在理想化认知模式方面的相同点和区别可以通过比较这些词在学习者和母语说话者那里所激起的词的联想方面得到体现。通过双语词的联想得到的信息对于预测和校正学习者的词汇使用的错误有较大帮助。

第10章“影响搭配过程的因素”(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collocation)由Crayton Walker执笔,主要通过语料证据指出搭配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动因的。作者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名词和动词各具特色的搭配,包括语义组成、词源、字面意义及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毫无疑问,了解搭配的动因会促进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搭配模式的学习。

第11章“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有界和无界概念 ”(The notion of boundedness/unboundednes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由Susanne Nie⁃meier执笔,主要通过可数名词和物质名词的区分以及进行体这个语法现象来说明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成果进行词汇、短语甚至语法教学。在主流的英语教学中这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现象,而从应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两种现象通过有界和无界的概念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德语学习者的教学方面,可数名词和物质名词之间区分的讨论经常被忽略,因为学习者通过他们的母语对这一现象已经熟悉。而他们在学习进行体时却有些困难,因为德语的动词并没有语法标记来表示体范畴。作者指出这两种现象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在两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方面同时起作用的相同的结构原则。这一章的主题并不是词汇教学本身,而是词汇——语法的连续体。

第12章“通过语音(和感知)进行的结构描述”(Structural elaboration by the sound(and feel)of it)由Frank Boers等执笔,主要探讨了短语的结构描述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首先指出,尽管语义描述对比喻性的一词多义和习语的理解和记忆有帮助,但有相当比例的词汇和短语并不是比喻性的,另外,语义动因并不一定对词的精确形式记忆或短语组成的记忆有帮助。基于此,作者提出了结构描述,认为相当数量的短语组成都有语音重复,如押头韵等方面的动因,这可以有助于记忆。另外,作者建议扩大音系动因的范围包括发音的放松(articulatory ease),这可以解释一些短语的固定语序。但作者也承认,由于认知风格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学习者都可以从音系动因上收到相同的记忆效果。

第13章“英语和西班牙语比喻性习语库定量比较研究”(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and Spanish repertoires of figurative idioms)由Frank Boers等执笔,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启发下的西班牙习语的教学问题。语言教学界一般认为英语是一种习语性语言(idiomatic lan⁃guage)。而在文中通过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定量比较得出西班牙语和英语一样也是大量使用习语。因此,受认知语言学启发的外语教学中,西班牙的习语(以及其它目标语言的习语)应该和英语一样受到同样的重视。然而,跨语言的差异表现在习语族(clusters of idioms)的种类(表现在经验的源域)和它在某一语言中出现的频率上。作者认为这种习语族数量上的差异对于教师和教材的编写者是很有用。

第14章“从实证结果到教学实践”(From em⁃pirical findings to pedagogical practice)为结语,由Frank Boers执笔,主要提出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从而把认知语言学的成果运用到比喻性习语的教学与学习中。其中一些活动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记住习语的意义(通过语义动因),另外一些活动是帮助学习者记住它们的形式部分。这些活动可以将诸如深层处理(deep processing)、归类(group⁃ing)、词汇的双重编码(dual coding of lexis)等记忆效果最大化。作者在展示具体的活动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之前还简单讨论了习语的选择问题。

二、简评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界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学派或思潮。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不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它同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探讨语言结构背后的认知动因[1]。对语言结构认知动因的探讨也促进了语言的应用研究,因此认知语言学也开始探讨如何将其理论用于教学实际当中。其中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词汇和短语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词汇和短语是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同时,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短语动因的阐释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词汇和短语的教学和学习[2]。本论文集主要探讨了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成果运用于词汇和短语的教学,认为词和短语都是象征单位,它们构成了一个连续体,应该把词汇教学和短语教学结合起来。本论文集有理论方面的探讨,但更多的是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数据来说明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对词汇和短语教学的有效性。本论文集除了提供本领域的证据之外,在研究范围上也进一步扩大,如涉及到成年人及其学校坏境之外的词汇习得、高频一词多义和比喻性习语之外的词汇或短语的习得、语义之外的动因、英语之外语言的词汇和短语的教学。这为中国语言研究者和教育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另外,本论文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书中很多篇幅都是探讨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在词汇和教学中的运用,对其它如意象图式、范畴化、识解、概念整合等认知方式的运用较少。第二,并不是所有的词汇和短语都能找到认知动因,有的词汇和短语即使有动因,可能也比较难以发现。第三,书中介绍的实证研究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一点在每篇论文的结语部分都已指出,因此得出的实验研究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第四是学习风格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由于自身的差异在运用以上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时也存在差异,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这些不足本身也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从而为语言教学作出更有效的贡献。

[1]Croft,William and D.Alan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习语动因语言学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