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还得有“理”

2014-09-23 19:08肖丽秀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造字字义形声字

肖丽秀

汉字是表意文字,相当一部分汉字的字形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汉字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在趣味性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汉字背后潜藏的理据。

一、 趣味故事,要符合情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小故事,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同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这就决定识字教学应该化繁为简,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切忌将简单的汉字复杂化。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声”字时,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弄成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变形的“巴”字上面,他看着这个尾巴,再也不让它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汉字的演变史表明:“声”字并不是特别复杂,而教师编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学生听后一笑了之,对于学生记住“声”字的字形又有多少帮助呢?

二、 趣味拆分,要合乎事理

一些汉字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识字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教学方法是将汉字拆分成两个或多个熟悉的部件,利用熟字来记忆。例如,将“胡”字拆成“古”“月”,说古老的月亮都长出胡子了。教师按部件拆分汉字,帮助学生识记字形,这本是一种简洁、高效的识字教学法。但如果拆分不当,便会造成学生对字义的曲解甚至误解。

笔者在教学“碧”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碧”字,便告诉学生,“碧”就是“王先生和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聊天”。学生记住了“碧”的字形。可是在写“金碧辉煌”这个词的时候,班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写成了“金壁辉煌”。细思这样的拆分,完全脱离了“碧”本身的字义,“碧”是一个形声字,从玉石,白声,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看来,简单、机械地将“碧”字拆成“王、白、石”只是为了记字而记字,这种脱离字义的拆分,使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碧字的含义。所以教学过程中,汉字的拆分应该结合字义,只有将字义与字形结合在一起理解,学生记住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汉字,而是汉字后面一连串的词语,那么,识字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三、 趣味类推,要关注字理

汉字发展至今,产生相当大一部分的同类字,我们能从一个字的偏旁联想到它们的字义。比如,“纟”的字大都与丝织品有关,带“寸”的字大都与动作有关等等,我们应该寻找同类汉字间的这种条理、规律,更好地记住一类字的意义。

有位教师教学“叽、喳”两个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准字音后,教师问: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呢?学生说,这两个字都与嘴巴有关,因为它们都是口字旁。教师肯定学生说得有理并追问:那右边部分呢?学生很快发现右边的字与读音有关,“叽”的右边是“几”;“喳”的右边是“查”。接着教师出示“喵、吱、呱”等字,说我们祖先还造了许多表示声音的形声字,也带“口”字旁。猜一猜,它们该怎么读?生兴趣盎然地读,都读正确了,教师惊喜地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说根据右边的字就能猜出读音。为了巩固学生认识的这些字,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问,学生答“小猫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小老鼠小老鼠怎么叫?吱吱叫。青蛙青蛙大声唱,呱——呱——呱——。”同学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课堂呈现出欢快的气氛。

执教者利用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学习了“叽、喳”两个字,同时教师并没有停留在这两上字上,而是让学生猜其它拟声词的读法,最后用一个游戏帮助学生运用,学生在“喵——喵——喵——”“呱——呱——呱——”的叫声中,充满了快乐,同时,更多的是了解到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拟声词的妙用,教一个,得一串,大大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绝大多数依然“有理可循”,识字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将激发兴趣与汉字的字理相结合,便能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让他们感受汉字的魅力,识字教学也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模范小学)

猜你喜欢
造字字义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隋文帝造字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