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的活动”表述教学目标

2014-09-22 10:03陈修侠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陈修侠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只有理解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明确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才可能有效达成,才可能提升教师确立和实施三维教学目标的能力,从而有效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的活动;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笔者通过教师备课和课堂观察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照搬教参,泛化空洞;注重教法,忽視过程;三维分家,语文缺失……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指向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学的活动表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师确立和实施三维教学目标的能力,从而有效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理解教学目标表述的内在逻辑

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的内在逻辑,可以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课程依据。整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义务教育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中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和能力”就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目标,是显性的,短期的目标。“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没有“知识和能力”目标,语文课程就失去了特有的课程价值,“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无法实现。“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和载体,是隐形、长期的目标。“过程和方法”起到链接“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桥梁作用,同时体现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之中。没有“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就不能有效落实。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两维目标的升华,也有效促进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两维目标的达成。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课程就回到了课程性质“工具说”时期,从而缺失了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二、明确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表述体现学生学的活动,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就是学生,在一些语文教学目标表述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表述形式。“教会学生……”“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对……热爱”,这些表述方式都是老师教的活动,“教会”“提高”“培养”这些动词不是表示学生学的活动,表示的都是老师教的活动,违背了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规律。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是对“教的活动”的结果的描述,不能表述为教师“教的行为”,以上几种表述方式可以调整为“能认出/背诵……”“参与/解释……”“对……作出评价/通过对……认识,领悟……”这样一改,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就是学生了,描述“学的活动”的结果,就是要具体描述所预期的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之后“将成为什么样子”。一般情况下,目标表述中主体默认为学生,在备课中可以不必体现出来。

行为动词就是学生具体的活动行为。不同的行为动词指向三维目标中不同的维度。指向知识和能力目标动词有:复述、回忆、默写、列举、概括、计算……指向过程和方法目标动词有:发现、分析、反思、归纳、类比、猜想……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行为动词有:领悟、体会、热爱、珍惜、尊重、克服……有些目标行为动词既指向知识和能力,也指向过程和方法,比如:列举、计算、归纳、类比……在表述目标时可以参考运用这样一些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就是学生的活动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或者说在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定。如: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行为条件是使用技术手段:“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2.不看课文,正确流利地复述《陶校长的演讲》。行为条件是不使用资料:“不看课文”。3.在3分钟内,能默写出李白的《静夜思》,错误少于一处。行为条件是时间限制:“在3分钟内”。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诸葛亮是怎样将计就计惩治曹操和周瑜的?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行为条件是学的活动的行为情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表现程度就是学的活动的结果将要达到的最低要求。上例1中的“理解”,例2中的“正确流利”,例3中的“错误少于一处”,例4中的“怎样、其他的方法”,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结果的最低要求,表现程度用以评价学生学的活动的结果的达成度。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

1.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

结果目标方式是要表明学生学习之后能够达到什么学习结果,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其中的三个教学目标:1.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词语:“终日奔波”“夜难安寝”“奋笔疾书”。3.能正确地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标关注了学生学的活动的结果,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果指向性很明确,但并未要求学生的具体行为中是用文中的词概括,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一句话概括还是几句话概括。2.理解词语:“终日奔波”“夜难安寝”“奋笔疾书”,也是要求学生达到的一个学习的结果,但是也没有具体说明学生理解的具体方式方法,是联系语言环境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习的具体学习行为是不知道的。3.能正确地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也是看不出学生认识哪些数据,如何认识,认识到一个什么程度,都不是十分清晰。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更适合解决的是确定性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所以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的目标可以采取目标性表述方式。

2.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

表现性目标模式指针对高级认知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提出的,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学到些什么。表现性目标一般侧重于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而言的,比如: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意识。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组织的读书会活动,并乐于在小组会上发言交流读书心得;养成查阅资料、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拥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主人公产生敬佩之情;明辨是非,具有正义感……这些都是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發表自己的体会,注重学生身心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主要判断的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态度和情感,而不精确追求学生习得了什么语文知识。比如《清明文化》的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对清明文化的研究,缅怀先贤,亲近自然,生发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结果性目标表述与表现性目标表述相结合方

结果性目标表述与表现性目标表述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先用描述结果的术语陈述“学的活动”的结果,然后再用可观察的表现性行为作为例子使这个结果具体化。

结果性目标表述与表现性目标表述相结合方式,关注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记忆、创造、欣赏”等这些内部的心理变化的学的活动目标,而不是表现这些变化的行为表现,这些表现性目标只是表明结果目标中的许多行为中的表现活动,不要缘木求鱼,偏离了重点,从而使教学误入歧途。在“过程与方法”这维度目标的达成上,结果性目标表述与表现性目标表述相结合方式,值得积极深入地探讨运用。

“三维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科学表述的课程依据,依据“学的活动”设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目标表述方式,必然会使教学目标的表述更明确具体和科学有效,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7.

[2]王荣生.从“三个维度”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69-70.

[3]李海林.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3,(6):28-29.

[4]李儒大.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7):108-109.

[5]陆雪玲.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J].语文学刊,2010,(10):143-145.

[6]步进.如何确定教学内容——“依据文本体式”和“根据学生学情”的统一性[J].语文学习,2011,(7-8):111-114.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