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逸锋
[摘 要]任务驱动型作业是指教师通过“任务”这一媒介驱动学生学习的一种作业模式。任务驱动型作业与传统作业的区别是更重视展示分享,以学为主,紧密结合教学,充分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实施任务驱动型作业的策略是充分利用资源,照顾学生层次,考虑合作意识,注重兴趣激发,加强实践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任务驱动;设计策略
作业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衡量学生“学”和反馈老师“教”的主要手段,更是师生之间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有效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作业的主动性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案例分析,促进语文作业设计更贴紧学情,更具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含义
“任务驱动”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预先设置的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方式或模式。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过程是“抛出任务,明确目标;探究任务,自主合作;完成任务,反馈评价”。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指的是教师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获得主动学习、发现的意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相互合作或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任务目标驱动下,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任务驱动型作业和传统课后作业的区别
(一)布置作业的主体发生转变,更强调以学生为主
在传统作业中,需完成大量的作业,而且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完成等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因为“任务”这一媒介的参与,教师不再是鞭策者,驱赶学生做作业,而更多体现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商议需要一起完成“任务”。学生更多受任务的驱动,而这个任务是学生给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多少、用什么方式、花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学生相对有更多自主性。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资料,指引学生学习方法,解决学习进程中学生不能自己解決的疑难,激励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比如一个新单元伊始,老师与孩子们交流这个单元遇到的生字有32个。先自测与互测相结合,看看哪一些生字已经掌握。在自我测试的基础上,确定这节课生字学习的目标是认识几个生字。从记下目标这一刻始,学生就在任务驱动的状态下学习了。虽然有时候学生给自己确定的任务会发生太易或太难的问题,甚至也许学生未必都能如期完成任务,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作业的形态综合开放,更强调分享与合作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往往是书面呈现的,大多以抄写、读背为主。相比较而言,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通常意味着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更丰富的学习材料,更长一些的学习时间,更自由的学习空间,更个体化的学习方式,更具良性互动的群体伙伴,更多机会分享展示作业成果。以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为例,在上这节课之前提出活动要求: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民居十分有特色,学生可以结合课文收集个人感兴趣的各地民居资料,然后全班开一节“中国民居之旅”的展示课,让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积累与同学们分享作业成果。这次任务驱动型作业形态可以是图片展示,可以是小组合作,通过网络、书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等等。而传统的作业内容局限于课本自身,内容重复,有时还带有惩罚性质,学生课堂表现不佳,则以加罚作业来提醒。任务驱动型作业则变作业批改为展示评价,更强调分享与交流。你会了而别人暂时还不会,你就是最棒的!你不会别人已会了,还不抓紧学习呀?在这样的课上分享展示,感受成功;发现差距,奋起直追,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差距与不同成了一种难得的资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行动等真正参与了作业的完成,经历的是充满快乐的、享受的过程,更是创造的过程。
(三)作业评价更重视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内容多涉及教学重难点,作业的评价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就成为必然。与传统作业重视结果的对错优劣相比,任务驱动型作业更多关注其过程态度与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参与度、积极性、探求能力和情感体验,将能得到教师更为直接与强烈的关注。
传统作业评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以老师的判断为标准,可以算是“一言堂”模式:学生只管做作业,做对还是做错,全凭老师说了算,学生不需要、也没有机会对作业乃至对自己的态度自我评价。在传统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判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对比,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任务驱动型作业则是主张学生一起参与评价,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组织。
三、任务驱动型作业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和课文进行作业设计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应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去读,去研究课文。好的“任务”应是在调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和实践的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往往出现在整个教学的尾端,也正是因为它的终点位置,许多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往往会忽视其重要性,布置作业简单,没有设计。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可针对教学需要,把握文本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提前进行作业布置。例如浙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教学前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要求目:用“××真可爱”开头,写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可爱之处。把自己写的小动物与文中满月的小猫作比较,体会作者语言之妙。在学习了满月的小猫之后,把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课堂作业,写成后分享展示。这样课文的学习就避免了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空洞分析,转而落实在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的训练上。
(二)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體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要将作业设计考虑进去,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作业任务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任务内容要有梯度,使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有所收获。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学习情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境安排有差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
例如:如学完《大瀑布的葬礼》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1.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2.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我们也要为即将离开世界的大瀑布,送上我们的追悼辞,你们会写些什么?3.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我们身边的污染也日渐严重,请你结合身边的实际,写几句环保标语,或就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面对“自助餐”式的作业,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题后都尽力地去完成第二、三题。自主选择的作业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同学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挑简单的。坚持以生为本,任务驱动型作业的设计不仅仅由教师决定,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或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布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体验作业设计,展现学生的个性和自身的语文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加强操作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进行作业任务设计时,可设计操作性强、能用多样化方法解决的活动项目,为学生自主建构、相互合作提供舞台。教师可以结合任务目标创设任务情境,情境的创设尽可能贴近真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快乐和价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在任务情境中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搜寻已有的经验,结合新知识,解决新任务,让自己的大脑充分动起来。
比如学完了《桂林山水》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我的家乡在( ),家乡风景名胜真多啊,有( )、( )等,我们下周要开一个“家乡风景名胜推荐会”,请学生收集家乡风景图片,设计导游词,并尝试着做做小导游。温馨提示完成途径:实地考察;上网查资料;请教父母、老师;走进旅行社,索取资料,了解概况;走访相关导游、旅游资深人士等等。本作业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参与各种“寻访家乡美景”“热爱家乡风土”的实践活动,通过感受风景之美,感悟人文之美,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使其增强自豪感,培养了表达能力。
(四)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注重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其实是自身与社会生活接触的过程,避免过去语文教学中生活与语文分离的遗憾。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学生能更大程度地感受语文的丰富性,发现语文的魅力,加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任务驱动联系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注重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拒绝机械的抄写训练。学生不再是只读书的“书呆子”,而是成为会生活的青少年。例如:一年级教学了拼音后,可设计“我动手、我制作”的作业。1.玩具集中营:给心爱的玩具送上拼音宝宝。2.今晚菜谱:妈妈今晚准备了哪些好吃的菜呢?请用拼音写出今晚的菜谱。3.我的杰作:选自己喜欢的音节制作一张卡片。先写上音节,再在旁边写上自己喜欢的话,不会写的音节可用图画代替!该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回家运用拼音的过程中巩固拼音,提高能力,寓学习于现实生活中,实际而有趣。
(五)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注重丰富性,突出多样性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活动作业观,即要求学生“从做中学”。他认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兴趣所在、快乐所在和幸福所在。因此,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完成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兴趣。例如:1.组织学生把有趣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2.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炼出来,自主组织辩论赛。3.记录生活体验日记,教师在开学伊始布置任务,鼓励学生记录生活的精彩处,鼓励用照片、绘画、对白、贴纸等多种方式呈现,期末进行汇报分享。
(六)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作业模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一方,一味地接受,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要求,缺少交流与合作。教师在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时,除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外,也要加入相互合作的观念,激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来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合作意识。协作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每个学习个体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给定一个语文的任务单元,让学生自己分成小组去探究学习。又如进行作业展示会,让学生合作,相互去挑选最优秀的作业,学生自己布置场所,鼓励学生各尽所能,绘画好的同学负责美工,写字好的同学设计字体等等,达到相互合作的效果。
(七)及时做好教学反馈和评价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过程是:“抛出任务,明确目标;探究任务,自主合作;成果展示,反馈评价。”教师在关注中间过程的同时,也要提供任务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对学生的参与和付出给予肯定,进行客观分析,评价要全面,不仅注重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情况,关注过程和方法,还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铺垫。
任务驱动型作业改变了以往作业机械重复抄写的弊端,教师应更多关注作业的设计,倾注精力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平等地相互交流,采纳学生的意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从而让做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愉快经历。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状况,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且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爱上作业,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64.
[2]徐建明,余数.冷眼看作业——革除传统作业的弊端[J].中学数学杂志,2002,(8):11.
[3]冯文华,孙莹.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关于一份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调查报告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2):55-57.
[4]肖 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6.
[5]肖 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5.
[6]水永强.论传统作业向“创造性作业”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7]张炫炫.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语教”教学方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102.
责任编辑 蓝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