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一个孩子是带着罪恶来到这个世界的,未成年人犯罪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与孩子们接受的问题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针对缺失的家庭教育和不当家庭教育这两类问题家庭教育,可以从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素养,以及社会积极主动参与三个方面,改变现状,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教育;类型;建议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19-02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尽管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犯罪率仍然逐年上升,加之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如作案手段暴力残忍、犯罪组织团伙化、利用高科技实施犯罪等,让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一问题更加担忧。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纯洁无瑕,后期的变化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家庭给予了孩子最初的熏陶,也是伴随孩子成长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大家庭的慢慢解体,取而代之的小家庭成为家庭成员构成的主要模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理,家庭教育难逃干系。反思家庭教育,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家庭教育的类型
1.缺失的家庭教育。根据父母双方是否对未成年子女履行了监督和管教的义务,缺失型家庭教育又可分为以下两类:①部分缺失型,部分缺失型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或者母亲任意一方,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结构不完整家庭和重建家庭中。我们知道,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父亲担任着引领孩子的人生目标、启发孩子的智力发展等角色,母亲呈现给孩子的则是温情、关爱、感恩等品质。两者互为补充,很难被替代。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中,由于家长中一方担任了两方的角色,履行着既为父亲也为母亲的职责,这对于普通的家长而言,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很难说,家长不会将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从而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重建家庭中,也可能会出现单亲家庭上述情况,更糟糕的是如果孩子遭受到继父或者继母的虐待,继而产生自卑、抑郁、仇恨、报复等不良心理,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求“温暖”和“关爱”,被不法份子引入歧途,这会更加危险。②完全缺失型,完全缺失型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都缺位,导致这种状况可能是父母双亡、父母外出务工、被父母遗弃等情况。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也许是寄养在亲戚家,也许是生活在社会福利机构,他们严重缺乏血缘中最直接、最浓烈的亲人的关爱和教育,享受不到普通家庭的天伦之乐,当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茫然失措,一旦有类似于父母的“关怀”出现在身边时,他们便不顾一切想要抓住,而这样的心态很容易被利用引诱,最终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2.不当的家庭教育。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于有的父母将培养孩子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然而,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类型中,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反而会使孩子背离初衷,走向家长和社会期望的反面。①过分关注型,过分关注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将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于关注,有强烈的控制欲。在分数至上、成功是目标的观念下,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有的家长,会将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目标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有的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盲目跟风,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特色班,他们往往要求严苛,不容孩子有任何“越轨”,让孩子小小年龄却失去了童年的嬉戏打闹,感受到的只有竞争的压力、生活的枯燥。都知道“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育不出万年松”,这样逼仄压抑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久而久之会产生自闭、不合群、烦躁不安、消极等心理情绪,甚至会离家出走,到外面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更有极端者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举动。也有的家长,他们的过分关注表现出来的是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他们太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不容许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和伤害,只要能让孩子高兴的事,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去做。这样产生出来的“小皇帝”必定会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上述种种,都会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隐患。②放任不管型,放任不管型家庭教育意指父母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只是把孩子养大,不管不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单亲、重建、父母忙于其他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中。这类家庭教育与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又有所区别,完全缺失型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缺位,而放任不管型是父母在,但却没有履行教育的职责。这类父母只养不教,在家庭里形成一种冰冷的怪异的气氛,他们对孩子冷漠、不关心,更谈不上有沟通和交流,于是,当他们迷茫、有困惑时,就会走出这个家,去投奔能带给他“热情”和“能量”的伙伴。不论是缺失的家庭教育,还是不当的家庭教育,都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的启蒙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力补充。
二、改善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快乐育人。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一句口头禅,“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言下之意,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那么,究竟怎样的前途才是家长们期望的呢?图书市场、各类媒体充斥的“成功学”,应该就是这部分家长认为的前途,他们把孩子以后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名成家、能当官、会挣钱当成奋斗目标,并将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且贯彻到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家长们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你争我赶的竞争中,这样的情绪营造出来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里无法休憩、无法放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占有,慢慢地,孩子也会“传染”到这种情绪,弄得自己紧张兮兮,达到极限便容易情绪崩溃,产生偏激的行为,走极端。所以,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摈弃世俗“成功论”。要保护好孩子的童年,给孩子深切的关爱,而不是严苛的要求,因为经过爱的滋养的孩子,即便成年后遇到挫折和困难,他也更容易站起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自己的兴趣爱好,留给孩子闲暇时间,适当引导,不要妄图控制孩子,他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也不是家长未完心愿的继承者,他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人。如果家长能以这样的理念来实施对孩子的教育,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是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也是自由轻松的,孩子生活其中,会健康而且快乐。这不正是当孩子降临在这个世上之初,我们每一位家长最大的愿望吗。endprint
2.提高素养,轻松育人。大部分的家庭重视家庭教育,但实施教育的家长素养却有待提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法律素养。未成年人违法,绝大部分是不懂法而犯法。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启蒙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家长自己知法、懂法、守法,并将法律常识和意识灌输给孩子,会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因此,提高家长的法律素养是当务之急。第二,道德素养。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理念下,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这本身也体现了家长德育的欠缺。更有的家长,自身人品不正,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这样的家长,无疑给了孩子最坏的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和提高家长的道德素养是改善家庭教育重中之重。第三,文化素养。各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者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一般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当然,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不是一码事,但也会有相当的关联。前不久,新闻媒体报道成都某女孩考上大学,其父固执认为读书无用,不给钱交学费。这就是文化素养的问题。作为父母,应以身作则,勤学上进,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积极健康的榜样。家长要明白,教育是慢的艺术,学校不只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今后踏入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力。家长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真正实现“学习型家庭”,只有丰富和拓展了自己,才能与时俱进,融入到孩子当中,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3.加强合作,协同育人。长期的研究和经验都证明,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家庭教育是这项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有学者将其比作木桶理论中的短板,因此,要想办法使这块短板并不短。一方面,家长通过努力,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机构主动介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针对缺失型的家庭教育,可以组建一对一帮扶对子;针对不当家庭教育,可以考虑建立家长学校或者开办培训班,以公益的形式广泛号召家长参与,为他们知法、懂法,正确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创造条件。特别强调的是,对于有过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家长,建议在法律上进行一定的约束,规定定期进行学习培训。有问题的家庭教育类型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因此,采取的对策也应综合运用,真正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作者简介:龙屏风(1976—)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法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