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英 崔文艳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测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制约教学模式转化的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克服制约因素的束缚,从而实现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转变,并简要介绍我院转化教学模式成效。
[关键词]高职教育 测绘工程专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P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26-02
一、绪论
我国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但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更好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所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框架和活动系列。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中要结合不同院校、不同学生特点以及时代发展,不断改进发展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更加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的测绘专业,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加上高职学生本身特点,在教学模式上也不能完全借鉴比较成熟本科院校测绘专业教学模式,只能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自身教学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说教学模式的改进对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二、现有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一)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必要扩充,旨在培养直接面向生产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对人才的培养存在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前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接受知识,加之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课堂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另外,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角度来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必须结合院校特点、学生特点作出不同程度的调整。
(二)影响教学模式转化的因素
首先,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常需要对院校的专业作出适当的调整,在专业调整的同时,在教学的师资方面调整可能有着一定程度的滞后,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在年龄、专业构成以及专兼职比例上不能很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尤其是作为测绘类等工科专业的教学,除了课堂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在实践方面经验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转化的关键因素。
其次,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学模式的转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过分强调对教学“量”的监督检查,却往往忽略了对教学过程“质”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中的教案检查、听课制度以及教学成绩达标标准等过于刚性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改进、教学模式转化的积极性,这也是制约教学模式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者,实训场地的限制是制约测绘专业教学模式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差,而测绘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中应重点突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弥补理论上的不足,同时还可以以实践促理论,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但目前高职测绘专业实训场地一般是在院校内部,这样导致学生对实训课程失去应有的兴趣。
(三)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改进的制约因素
首先,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近几年通过从高等院校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方式,对该类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尤其是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不仅缺少必要的上课技能,而且在实践经验上也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及时对该部分教师进行相关教育知识的培训。同时,结合教学需求提供到企业锻煉的机会,并通过不同考核的方式对培训和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进行质量检查。这样才能既增强了新引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到生产企业锻炼,使其教学过程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改进院校对教学的管理制度,在管理采取注重“质”的柔性管理,转变以往只注重“量”的管理的刚性管理制度。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柔性管理制度在强调教学质量管理的同时,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把学校教师、职工的个人发展同学院的发展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模式转化的积极性,比如:课上同课下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同网络教学相结合、专业教学同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等等,以此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
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直接服务于与测绘有关的企、事业单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过程更应加强产学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生产单位在教学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结合我院在测绘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以及所取得成绩,对我院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做如下概括。
(一)集中实训和校内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
学生在完成测量基础知识学习后,根据课程设计和要求,进行相应的集中实训,通过模拟生产实践,比如控制测量集中实训,使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相应的项目方案制订、技术设计书的编写以及项目的具体实施,教师通过过程考核和最终实习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来衡量学生对该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对教学模式作出相应调整。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二)毕业顶岗实习
在学生的基本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与合作企业或学生准备就业的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书,有现场技术人员负责专业培训,完成顶岗实习,并有负责人根据学生实际实习情况,给出相应的顶岗实习结论,作为改进学校教学模式的依据。针对专业技能培养设置的实习实训教学采用“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建立校内教学、校外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该教学模式不仅为测绘单位输送大量生产型人才,同时也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学生融入企业,接受企业专业训练后,在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面向岗位进行能力培养、就业培养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也受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2+1”的教学模式
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基础上积极全面推開“2+1”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是用两年时间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全部高职教学课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并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顶岗学习,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提前地在“准工作岗位”上得到技能锻炼,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速度,完成学生校内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更好结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测绘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2+1”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是教育模式改革的一次尝试,随着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会成为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的特色。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测绘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为各类工、矿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有关测量的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为缩短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过渡期,高职院校测绘专业要培养出适合测绘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的学生,就必须加快落实教学模式转变,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通过就业单位反馈信息作为衡量和检验教学模式转变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计划,还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都必须在对现有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基础上探索前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义高.从教学模式角度探讨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问题[D].贵阳:贵州师范学院,2009.
[2] 郑其绪.柔性管理[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3] 朱卫东,丁莉东.高职院校测绘技能鉴定质量监控的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2).
[4] 欧亚梅.高职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探索[J].物流教学,2011(45).
[5] 肖荣璐.高职院校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