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招娣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为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做了大量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较多问题。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缺失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改变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進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建议与对策
作为学生正式教育的起始阶段,中小学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它是孩子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里,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更是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我国整体文化素质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足和家庭教育缺失等。
笔者根据长期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一线工作积累的经验,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多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状况,认为在诸多的问题中,农村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目前尤为突出。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而且将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内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劳务输出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人数将继续增加,这就使得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更加突出。这一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让家长配合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发挥其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大多流动到城市而把子女留给老人或其他亲戚抚养,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如今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1.家庭教育观滞后,没有科学的教育思路。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主要的表现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就属于落后地区,经济基础差,教育投入少,同时农村居民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都影响到了农村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在大部分的农村家长眼中,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作为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大多数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主要还是停留在物质保障上。家长这种心理忽略了孩子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行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将本应由家长负责任的事全部推给了学校。
2.重视智力培养而忽视了道德教育。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只有不到20%的家长看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一些家长表面是看重孩子道德教育,但实际上依然更看重成绩和在学校的排名情况,这些家长大多将成绩当作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严重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3.家教方法简单,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我国自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统计数据显示,如今农村地区平均每户家庭有2到3个孩子。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还是使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较少打骂孩子,但仍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尤其是针对学习成绩不好、不爱学习的孩子。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适得其反,也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也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4.家庭教育时间不足。除了家庭教育的观念存在不足之外,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另一主要表现就是家庭教育的时间不足。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加深,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规模快速增加,与初期的进城务工相比,现在外出务工的更多的以家庭为单位,改变了以往以男性为外出务工主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接触时间大为缩减,从而致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时间变得十分有限。
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并不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慢慢出现的。这一问题的产生既受社会、经济等宏观层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家庭等微观因素的原因,是在综合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问题。
1.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多,且经济收入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各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地增加,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样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同时期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3979元,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比达到了3.43,足以体现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情况。
2.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客观原因。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大多数农村居民为了尽快脱贫,利用我国推进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机会,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这在客观上使他们只能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和教育。由于农村居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孩子在家里很难得到很好的学习帮助,加之父母管教的缺失,孩子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3.农村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农村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存在,体现了社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市场经济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们往往更看重实际的、眼前的利益,追求功利性。现阶段,我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不高,同时就业的毕业生收入水平也偏低,农村家长认为读多年的书还不如早些外出务工,趁早多赚点钱。偏低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使得许多较现实的农村家长不愿意把资金和精力花在教育上,从主观上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进行。
4.家长文化素质低,缺乏正确的教育的方式。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培养。绝大多数的家长也希望教育好孩子,却苦于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
5.家长和家庭职责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情感培养的缺失。人的品格并非生而具有的,它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对于留守农村的孩子来说,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就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有的家长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却没有尽到教育管理孩子的职责。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环境,如果家长错过了这个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以后付出再多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中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作用更是不可忽视。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增加了大量的投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并不是加大经济投入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在对待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上,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此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村中小学教育要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是势在必行的。从地方行政机关到各级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要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课堂教学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更应该在课堂外积极地关心学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作为家长,要转变落后观念,不仅要为孩子上学提供应有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2.加快城乡户籍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现行的城乡户籍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教育、保障等体制造成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政府应加快户籍改革的步伐,适当放宽户籍限制壁垒,以此让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既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水平,又能在父母身边接受家庭教育。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