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善樑
[摘 要]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问题研究”栏目,不仅是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地理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和必要补充,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案例。它的教学处理策略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应注重检查落实、展示成果,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关键词]地理教材;问题研究;教学探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除了课文(包括文字和图像)内容外,穿插设立了“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问题研究”等栏目。“问题研究”栏目的设置正是新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具体实践,它固定设置在每一章的结尾,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册共16章安排了16个“问题研究”,难易有别,类型不同。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课时有限、课程繁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该如何把握和处理好“问题研究”栏目,如何来操作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成绩及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问题研究”栏目的重要地位和功能
“问题研究”栏目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与众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和闪光点、创新点,它与“活动”等栏目不仅是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地理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和必要補充,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案例。该栏目紧密配合围绕各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研究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如: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通过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治理措施”,使学生掌握探究地理事物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研究”栏目的设立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培养学生开展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非常重要。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成绩,像压轴大戏有画龙点睛之妙。
二、“问题研究”栏目教学处理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每一章后面都跟了一个‘问题研究,不讲好像不合适,讲又不知道讲多少?”这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看法和面临的困惑。教师在“问题研究”栏目的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面临以下一些问题、困难或者说障碍:
时间和进度的冲突。“高中地理课时少、课时紧、课时不足、课时有限”是地理教师抱怨最多的话题之一,由于课时紧张、时间不足、特别是高一年级学生课程多而杂学习任务重,教学内容多任务重,“问题研究”栏目的处理费时又费力、效果难以及时显现。如何在不耽误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完成“问题研究”的教学呢?
成绩和能力的纠结。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评先评优评职称,教学成绩依然是衡量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的一项主要核心指标。有些教师只有追求眼前的成绩和利益,什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有心无力、难以兼顾。
文理分科的矛盾。许多学校高一下学期就已经进行文理分科,理科学生只追求学业水平考试能通过,文科班级只在乎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什么“问题研究”只好抛诸脑后。
初高中地理衔接的瓶颈。有些地区中考不考地理,初中地理课被边缘化成了所谓的“杂科”“副科”“边缘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不重视,地理课可上可不上,成了自习课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初高中地理衔接面临极大的挑战。
生源参差不齐的现实。高中学校普遍实行分层教学和管理,有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生源复杂,来自乡村的学生受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基础设施等影响,知识基础、地理能力和素养和城区学生有一定差距。
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的矛盾。安全问题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条红线,教师担心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出现人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意外事故。
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中该如何解决“问题研究”栏目就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忽视“问题研究”栏目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不作要求不加以利用,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每一章节的教学就变得虎头蛇尾;第二,把“问题研究”栏目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讲不合适,讲又不知该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只好轻描淡写、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第三,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和准备,用心组织,真正体现课标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三、“问题研究”栏目的教学处理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空间思维、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地理理性思维、开放性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注重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尤其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中“问题研究”栏目的功能及示范效应。如何准确把握、恰当处理好“问题研究”栏目呢?结合自己的课时和生源素质等情况,有侧重有选择地教学处理,适当地讲解。
(一)从教材的角度来看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课本是教师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材”,在教学实践中,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要创造性用好教材,高度认识到“问题研究”栏目的功效,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和优势,挖掘教材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的潜力,充分有效地把教材知识激活。
(二)从“问题研究”的类型来看
16个主题类型不同、作用各异,主要有三类:畅想式问题,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侧重于如何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有逻辑地、缜密地分析问题;社会热点或发展焦点问题,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注重于使学生体会地理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国家层面上的问题,如“南水北调怎么调”,着重于使学生尝试从地理的角度思考国家大事,认识地理对决策的贡献。不能片面地只选择某一类主题讲解,每一类都应选择至少一个主题指导学生探究教师讲解,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结合赣南山区“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应用教材所学知识研讨分析问题,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作用、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
(三)“问题研究”栏目的处理应遵循和突出两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光自己在台上讲解唱独角戏,应让学生成为讲台和课堂以及课堂以外整个学习过程这个大舞台的主角和主体。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鼓励学生尽情思考讨论;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知识资料。教师必须明确是学生在学习,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帮助,促其形成自学能力。
2.探究性原则
“问题研究”主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案编写、课堂设计、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细化”。
(四)“问题研究”栏目的处理应注重检查落实、展示成果,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通过自查自纠、同桌互查、小组和科代表检查督促、教师抽查的方式使“问题研究”的学习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学生评比、地理小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肯定、赞赏、表扬、奖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如:必修1第三章“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通过前期准备、搜集资料,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辩论,每组推出代表展示本组“将南极冰山运往沙特阿拉伯最佳线路的设计方案”, 教师点评、评价;再如:必修3第三章“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通过比较、思考、探究阿斯旺大坝,指导学生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三峡大坝之我见》,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张贴在教室显眼处公示,选出特别优秀的文章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刚志荣.如何开展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问题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9).
[2]卢 钢,彭琰清.高中必修教材中"問题研究"板块的作用与处理策略[J].地理教学,2010,(5).
[3]黎 敏.在"问题研究"中激发兴趣、提升能力--高中地理人教版"问题研究"的作用和教学策略[J].地理教育,2010,(11).
责任编辑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