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君++田雅倩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赡养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老年人在追求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注重追求精神生活需要。因此,本文从精神赡养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精神赡养的问题及原因以及我国精神赡养的立法现状及司考方面就精神赡养立法问题给予讨论。
关键词:老年人;精神赡养;立法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随着、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面对愈演愈烈的人口老龄化和空巢老人等现象,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立法问题也变得尤为迫切。
一、精神赡养的概念和特征
(一)精神赡养的概念。精神赡养,顾名思义是与物质赡养所对应,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给予其慰藉,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愉悦、开心,不仅要做到老有所养,更要做到老有所乐、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精神赡养就是在满足对老人物质赡养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其老有所乐。
(二)精神赡养的特征。(1)精神赡养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对于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已经基本满足,而此时对于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便成了他们新的需要。虽然子女在经济各物质方面给予了他们很多,但由于老人们害怕孤独,长时间的疏远便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精神赡养是必不可少的。(2)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相辅相成。 物质赡养是老人生活的基础,而精神赡养则是老人生存的基础。二者共同构成了对老人的赡养。没有了物质赡养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了精神赡养老人的精神力量就会消失,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精神赡养的形式多种多样。精神赡养的表现形式或方式主要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的精神赡养,就是积极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包括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的物质保障,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的物质需求;对老人进行亲情慰籍。包括在行为上不伤害老人,更不能殴打老人;在言语上不伤害老人,更不能辱骂老人等等。也就是说,不作为的精神赡养,要求赡养义务人通过不作为的形式来实现精神赡养。
二、我国精神赡养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由于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追求金钱和权力地位而忽略了与家人的团聚,使许多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拼搏,这样与父母常年聚少离多,致使老人精神空缺,这是空巢老人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精神赡养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其次,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年轻人痴迷于电子产品,即使在陪伴老人,与父母团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也会用手机消磨时光,而缺少与老人真正的沟通交流,这些也引发了精神赡养的问题。第三,由于老人自身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较为薄弱,再加上受到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等思想的影响,即使面对精神赡养问题,也只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三、我国精神赡养立法的现状及思考
(一)立法现状。(1)法律规定不明确。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法律对精神赡养立法问题的规定不明确,使司法实践往往没有具体的法律可以依赖,使得精神赡养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使法律不能很好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司法执行难。对于精神赡养,无法用具体的条件和标准来衡量,而且执行这一问题一般不能采用强制方式,只是依靠其子女来自觉履行,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精神赡养问题的司法执行难。(3)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只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涉及到精神赡养,而且立法中的老年人仅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对于那些未满60岁老年人的保护则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政策规定的内容倡导性要求较多,强制性要求较少,很难落实已有的法律援助要求,一些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援助。[2]
(二)立法思考。(1)加强精神赡养立法。目前我国对老年人保护的法律有很多,可是却很少涉及到精神赡养,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精神赡养立法,使司法实践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2)完善政府对老年人的保障机制。政府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加强政府对老年人的精神保障,充分行使政府职权,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保障。(3)加强对老年人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多数老年人的法律知识都很薄弱,法制观念不很强,遇到问题就有可能出现侵权现象。因此,增强老年人的法制观念是从根本上缓解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手段。
总之,精神赡养的立法问题,不是一个家庭就能解决的,也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需要经过时间慢慢缓解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将会是一个长久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