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题与深化改革建议

2014-09-21 02:40曾翠环
企业导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大学生就业

曾翠环

摘 要:本文立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从数量和结构寻找问题,分析内在的社会经济原因,为全面深化改革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建言献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一、总体情况: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存在问题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99万,较2012年的680万增长了1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 而据官方统计,截至2014年4月底,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1.5%,签约率不到5%的高校仍有11所。在上海,截至5月10日,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42.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2013年和2014年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对这一背景,党和国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有着以下突出特点和问题:

(一)毕业生绝对数量庞大。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99万,较2012年增长19万人,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较2013年增长28万人。

(二)本科生就业率低、收入不理想。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在初次就业率上,本科生低于其他学历的高校学生:专科生为79.7%,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而本科生仅为67.4%。而在收入水平方面,本科生特别是重点高校学生也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 “211”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仅为3157元,甚至低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3793元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3291元。

(三)大学生创业不足,就业压力难以分流。一方面,大学生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中激烈竞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争夺极其有限的企业职位。但另一方面,果断迈出第一步进行自主创业,自行创造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却是微乎其微。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约为1%,而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的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除了排名前两位的浙江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其他高校创业率均不到1%。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20%以上的创业率相比差距甚远。

二、原因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而占产业比重最大的中低端加工产业所吸取的是低层次、低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真正能够为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提供岗位的知识密集型和高端服务型产业的比重有限,相关产业链不完善。导致“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严重。研究表明,国内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70万个就业岗位,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占36%,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50%-60%水平。

(二)高等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首先,高校扩张政策使得历年来高校招生量持续快速增长,远远超过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所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一些高校盲目扩大招生人数,忽视教育质量,导致毕业生数量参差不齐,更加剧了就业问题。其次,高校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实需求,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完善,不能够与市场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程度紧密结合;有的学校热衷于扩大专业设置以达到“综合性大学”的规模,但保量不保质,使得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竞争力。

(三)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选择倾向影响。一是大学生对于就业岗位具有明显的“重事业轻基层”的特点,近年来“公务员热”、“国企热”持续升温,跨国公司的职位竞争激烈,基层、农村层面的岗位却少人问津;二是扎堆一二线城市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型城市欠缺热情;三是自主创业观念较弱,不愿意承受创业风险进行投入。

背后是社会经济根源的作用:中部、西部地区收入水平与东部存在较大落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营企业近年经营状况不佳,失业现象严重,岗位稳定性低;小城市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这些都阻碍了大学生多元选择的可能性。

三、改革思路:多方联动,数管齐下求突破

具体解决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首先是要限制高校扩张进程,控制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其次是完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的设置,防止“书斋式”学生的批量复制,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整体要求及专业不对口等现状的挑战。第三是改进对于大学生的在校成绩评价机制,弱化成绩一元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综合表现等多方面客观考评,在课堂上增加团队实践和创新部分,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市场的就业需求。(2)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此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途径。二是改善地区发展的结构性不平衡,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城市、农村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吸引大学生到广大中西部和农村寻求就业机会,将集中的就业压力分散,促进供求关系更为平衡。(3)完善促进大学生创业机制,推动多渠道就业创业。改善大学生创业融资条件,通过国家资助贷款,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合法化等方式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适当降低创业门槛,以各种形式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体制;加强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为大学生消解后顾之忧,建立高效创业园区、产业孵化机制等给创业更多支持与指引。社会要给予大学生创业以足够的支持和包容,美国硅谷地区的“鼓励创造,包容失败”的创业氛围成为缔造硅谷梦的动力和支持,我国社会需要成为大学生勇敢踏出创业第一步的坚强后盾。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大学生就业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