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彩云 陈琼妹
课堂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和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问得好不好,问得巧不巧,往往会影响一堂课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受到启发,领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是“根据学生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又是“由学生作出回答,进而得到教师的相应评价,以促进学生思考进步”的必要环节,还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师的心血来潮,也并非问得越多越好,只有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有的放矢,那么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提问呢?
一、有效课堂提问要具体明确要有针对性
课堂有效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和求知的广度与深度,所以问题的设计要精心,如果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模棱两可、笼统散泛,就容易引起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思考,不能真正领会教师的题意,结果是有问无答,或者答非所问,从而使课堂教学不和谐,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体、合理,杜绝有歧义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思维,达到提问的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作用。所以提问时要紧扣教材,把握“明确、具体”的原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要点,把握探寻人地关系的度。
如在 “美国”一节教学中,针对美国的地形特征,可先提问:(1)美国本土的主要地形类型有哪几种?(2)美国本土主要的地形类型(地形区)的分布?(3)美国本土的地势特点?通过这些具体问题的提问,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分析一个地方地形特征的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在地理课堂上,问题提得越明确越具体,教学流程进行得就越流畅。这样既可以稳定学生情绪,增强学习信心,又可以为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有效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和适度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教学内容的要求,提问要紧扣生情、学情,恰到其分。问题提得太简单,只需要回答“是、不是”或者“对、不对”之类的答案,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反而会产生不动脑筋、滥竽充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反之,如果问题提得太难,超出学生能力,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基础,当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明白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即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考性和适度性。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必须有一定的“坡度”,犹如爬坡一样,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寻求知识的真谛。对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小步子的铺垫性设问。设计语言要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答案的内涵和外延要清楚。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如讲“南极”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景观图片“南极冰原与企鹅 ”,提问学生图中的动物是什么?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是什么?学生很顺利地就能回答出来。接着进行简单的“跳跃式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矿产——煤是由什么形成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一步联系“南极”让学生想一想:南极大陆目前这么寒冷的自然条件能否形成大片的森林。在学生思考完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南极大陆煤炭资源分布图”提出新的疑问: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这证明了什么情况呢?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几种可能性?教师经过层层诱导,一直以容易思考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大问题”。对这个新的疑问,学生各抒己见,表现得很有兴趣。
纵观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师的课堂提问适度性和思考性把握有度,节奏起伏安排合理。师生交流互动,配合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有效课堂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学则须疑”,但并非问得越多越好,必须有的放矢,教师在提问时要抓住时机,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1.于开头处提问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地理课堂的开头处提问,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如在讲授“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对于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这个难点,我首先出示这样的问题:“三月份,家住北京的小洪去广州看望外公,妈妈提醒她带上雨伞。九月份,北京秋高气爽,小洪再次去广州,爸爸又提醒她别忘了带上雨具,小洪爸妈的提醒对吗?为什么?”这样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提问,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导入新课:“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同学自然而然就会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2.于无疑问处提问
北宋文学家张载说:“于无疑处设疑,方是进矣。”教师要善于在看似十分简单没有疑问的地方找出问题,因为这些看似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容易使学生表现出漫不经心,思维处于“低谷”,这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巧妙提问,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他们进一步积极思考。
如在讲“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时,我先请学生看教材上的图,完成下表:
学生对照课本,很快便完成任务,似已无疑。这时我继续提问:
(1)你们知道我国南北方地区还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吗?
(2)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发现隐藏在图片背后的问题的本质,加深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解,从而在无疑中生疑,在有疑中释疑,在释疑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于重难点处提问
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瓶颈。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巧妙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思维凝聚在这些知识点上,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解决瓶颈。
如在讲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这一重难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去年年三十晚上我看天气预报,预报到年初一46°N的哈尔滨市最低气温是-38°C,这时人们要想在松花江的冰面上散步,一般要穿上厚厚的棉大衣或羽绒服,那么这一天要在欧洲西部英国52°N的伦敦泰晤士河边散步,人们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呢?”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认为这时的英国一定比哈尔滨还冷,一定会穿上皮大衣之类的御寒衣服。当我告诉学生这时的英国,人们只要穿羊毛衫时,学生都很惊奇,都问“为什么”,这时我结合问题给学生讲讲这两种气候的差别,并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显然,这样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它将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的助推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生机。教师只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抓准教学难点和重点,巧妙设计课堂提问,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和提问时机,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