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长篇小说中的自我放逐主题

2014-09-19 01:02戴嘉萱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毛姆主题

摘 要:毛姆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既有情节上引人入胜的阿申登侦探系列小说,也有受到众多评论家赞誉的长篇小说。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精湛独到,在内容上也独树一帜,其中许多作品都彰显出对人性的关怀和人生困境的探究,他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似乎都显示出这样一个特点: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近乎偏执的信念,当人生轨迹与自己的目标不一致时,他们敢于逆流而行,无所顾忌的去追寻自我、追寻理想,这种自我放逐的人生探索方式成了毛姆小说的特点之一。

关键词:毛姆;自我放逐;主题

文学也是人学,对人生和人性的探索是作家的基本关怀之一。面对人生困境,作家们通过文本的书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脱之路。毛姆小说中的人物屡屡面对人生困境,在他所提供的解脱方式之中,有一种就是自我放逐。这里的自我放逐并不是消极的放弃自我,走向沉沦,而是在面对困境和追寻理想人生时出现的障碍时超然的态度和不懈努力的行为。换言之,自我放逐,对异己生存世界的描绘只是一种表象,对理想世界的探索是其根本。在毛姆的长篇小说中,《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面纱》和《刀锋》都涉及了自我放逐这一主题。

一、 追寻人生意义的自我放逐

长篇小说《刀锋》的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者稀。”这句话正是这本小说的主题之一,主人公拉里在众人眼里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普通青年人,但小说的叙述者,也就是毛姆本人却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拉里对人间俗事视若鸿毛,但对人生意义这种别人眼里如若玄学的问题却非常关切。他放弃爱人和安稳的生活,来到了欧洲去学习各种古旧的语言,只为能够参看哲人的原著经典;之后又去到印度参学吠陀经哲学,他遵循印度教“不急躁,对人随和,慈悲为怀,丢掉一个我字,不近女色”的教义,并用在印度学到的方法治好了好友格雷的疾病。在追求无我无求的道路上,拉里用这样的践行方式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这在别人眼中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但从个人角度,他对自己的追求做到了有所交代。

《刀锋》中另外一位人物考斯第也体现了自我放逐的主题。他受过高等教育,虽然小说中没有详细叙述,但他也一定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奇特经历,在小说中,他在法国的煤矿里做苦力,但身体上的劳累在他眼里并不是什么束缚,在他眼中,生活显然是在别处,在他每次酒醉后就口吐奇言的幻境中。

在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中,自我放逐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主人公菲利普对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问上。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感到迷茫的同时却从未放弃过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周围的世俗世界和纷杂人事并没有阻挡他寻找幸福的脚步,在经过一次次生活上的挫折和内心的痛苦后,他终于找到了心灵的自由和宁静,摆脱了人生的枷锁。

二、 寻求解脱与救赎的自我放逐

毛姆小说中的人物经常被各种人生困境所束缚,《面纱》中的男主人公费恩就是其中之一。面对生活与爱情从来不善表达的他,内心世界确实非常细腻敏锐的,他对自己妻子凯蒂的爱表露不多但却非常深刻。然而,当毫无声色的婚姻生活不能满足凯蒂渴望斑斓的感情生活的需求时,她选择了背叛自己的丈夫红杏出墙。费恩发现后,倔强的秉性和高傲的自尊使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迫使凯蒂和他共赴疫区,准备以死亡报复妻子,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在疫区的经历逐渐改变了凯蒂对费恩的看法,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和错误,正当她准备以全新的心态重新投入到婚姻当中时,费恩却被传染了恶疾告别人世。

死亡最终并没有给费恩带来平静和解脱,他直到死之前也没有原谅凯蒂,但凯蒂却在这一遭历险之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小说中的修女形象给了凯蒂诸多启示,她们无私奉献的热情和精神让凯蒂从小我的世界中走了出来,开始体会爱情、婚姻之外人的其它生存意义:女性的生活不该只以感情为轴心,感性、依附不该是女性的代名词。在回到英国之后,她选择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独立之路。

三、 实现人生理想的自我放逐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根据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一生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一直过着平静的家庭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辞而别去了巴黎,追寻他一直想要的艺术生活,为了绘画创作抛弃了安稳、舒适的生活,性格也显现出了放荡不羁甚至冷漠无情的特点。他的天才犹如神来之笔,不由自己控制也无法停止,这种夸父逐日的创作热情体现了这位创作天才自我放逐的人生探索方式。

毛姆塑造的这位绘画狂人有着令人神往的才华,却也有着让常人难以接受的性格。他可以不顾友情与对他关怀备至的好友的妻子私通,在离家出走后,就全然忘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这种在别人眼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这位天才身上却染上了另外一种色彩。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探讨的天才与个性的关系也体现了个人在追逐人生理想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然,也有评论者认为毛姆的小说体现了人生的无益、消极的逃避和社会的压抑,但纵使在这些枷锁之中,毛姆小说中的人物也在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方向,自我放逐并不是消极的避世和否定态度,它代表的是精神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勇气。

参考文献:

[1]毛姆 著,秭佩 译《刀锋》[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徐洁,连丽丽.《有一种疯癫叫突围——分析西方文学中的自我放逐主题》[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28(8): 35-40.

作者简介:戴嘉萱(1990-),女,吉林省抚松县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毛姆主题
Cross-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丑角的原型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我的毛姆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