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中定值问题的基本解析

2014-09-19 05:36陈相友温州中学浙江温州325014孙军波温岭中学浙江温岭317500
中学教研(数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探路定值斜率

●陈相友 (温州中学 浙江温州 325014) ●孙军波 (温岭中学 浙江温岭 317500)

圆锥曲线中定值问题的基本解析

●陈相友 (温州中学 浙江温州 325014) ●孙军波 (温岭中学 浙江温岭 317500)

1 考点回顾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和竞赛中的热点题型.一般是在一些动态事物(如动点、动直线、动弦、动角、动圆、动三角形、动轨迹等)中,寻找某一个不变量即定值,由于这类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较强,因此,解题过程中应注重解题策略,要善于在动点的“变”中寻求定值的“不变”性,常用特殊探索法(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等)先确定出定值,再转化为有方向有目标的一般性证明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析几何的主要思想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可以从几何和代数2个角度切入思考.

定值问题的求解策略有:

(1)把相关几何量的变元特殊化,在特例中求出几何量的定值,再证明结论与特定状态无关,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2)把相关几何量用曲线系的参变量表示,再证明结论与参数无关.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方程铺路、参数搭桥”,解题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恰当引参,巧妙化归.

对圆锥曲线定值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增强领悟能力和解题灵感.平时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究,解题时便能灵活应变,独辟蹊径.

2 典例剖析

2.1 从一道经典定值问题的多解研究谈起

图1

例1如图1,设A,B是抛物线y2=2px上异于坐标原点O的2个不同的动点,且满足AO⊥BO.求证:直线AB恒过定点,并求此定点.

分析本题是一道关于直线过定点问题的经典老题,其解答过程将解析几何的基本解析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解法1从直线AB的解析入手.

为避免讨论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

将式(1)代入上式整理得 t2+2pt=0.因为 t≠0,所以 t=-2p,故直线 AB 恒过定点(2p,0).

解法2从直线OA,OB的解析入手.

故直线AB恒过定点(2p,0).

解法3从直线AB的解析入手.

设 A(2pt21,2pt1),B(2pt22,2pt2),同解法 3 得 t1t2=-1,同理得直线AB的方程为(t1+t2)y=x-2p,故直线AB恒过定点(2p,0).

解法6从点的解析入手.

故直线AB恒过定点(2p,0).

解法7几何法.

如图2,过点 A,B分别作 AA1,BB1垂直 y轴于点 A1,B1,设|AA1|=a,|BB1|=b,则

图2

在梯形AA1B1B中,易得2p,故直线 AB 恒过定点(2p,0).

评注不少学生常常因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导致解答过程繁难,运算量大,甚至半途而废.鉴于此,以例1这一典型问题为载体,笔者总结了几种重要的思维策略,供大家参考.研究不同的解法,体现多向思维在分析解题中的作用,沟通知识间的关系.但多解之后务必思考解法的优劣,何为通性通法?技巧性越高的方法往往用处较窄.若例1的背景改为其他圆锥曲线,哪些方法可能面临巨大障碍,甚至可能失败告终?哪些方法依然可行?

2.2 定值问题的解决,“特值探路”不可或缺

在例1的多种解法中,“特值探路”不可或缺.正是有了“特值探路”,才使得解题方向明确,目标清晰.于是我们有必要在这一环节展开更多的思考,把例1一般化得到:

例2 如图3,已知点M(x0,y0)是抛物线y2=2px上的定点,A,B是抛物线上异于点M的2个不同的动点,且满足MA⊥MB,求证:直线AB恒过定点,并求此定点.

分析此题若在“特值探路”环节选择2组特殊的斜率,如 ±1,2 和,联立求得点A,B的坐标,进而求得2条直线的方程,再求得交点即定点,则计算量还是很大,基本丧失“特值探路”的意义.建议采用以下2种思路:

图3

图4

思路1当 MA平行于 x轴时,MB⊥x轴,得 B(x0,-y0),此极端情形可看成交点A在无穷远处,于是直线AB∥x轴,因此恒过的定点的纵坐标为-y0.再考虑直线AB⊥x轴于点N的情形:如图4,设N(m,0),由题意知

整理得 m2-(2x0+2p)m+x0(x0+2p)=0,

解得 m=x0+2p或m=x0(舍去),

故直线AB恒过定点(x0+2p,-y0).

思路2同思路1得到点B的纵坐标为-y0,接着考虑另一极端情形:直线MA为抛物线的切线时,直线MB,AB重合为过点M的法线,易求得法线方程为

故直线AB恒过定点(x0+2p,-y0).

例3已知抛物线y2=4x,过x轴上一点K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 P,Q,证明:存在唯一的点 K,使得为常数,并确定点K的坐标.

分析本题是2013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试题,涉及双定值、定点和常数,在“特值探路”环节有点障碍,下面是一个学生的探路过程.

思考上述过程有问题吗?可以说,该学生以2种极端情况为抓手,完成了特值探路,值得肯定.但上述过程显然是在a>0的情况下实现的,疏忽了a<0的情形分析,属侥幸探路成功.

当a<0时,不存在直线PQ⊥x轴的情形,只能选择另一极端情形:相切,易得此时切点的横坐标为-a,|PK|2=|KQ|2=4a2-4a,再结合上述重合的极端情形,得解得 a=2(舍去).

例4已知M是椭圆不在坐标轴上的点,F1,F2是它的2个焦点,I是△MF1F2的内心,MI的延长线交F1F2于点N,则

例5椭圆上有2个点P,Q,O为原点,若直线OP,OQ斜率之积为,则|OP|2+|OQ|2=( )

A.4 B.64 C.20 D.不确定

分析这是笔者所任教学校高二年级单元测试卷上的一道小题.P,Q是满足题设条件的2个动点,要证明|OP|2+|OQ|2为定值(答案选C).试卷分析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以下2个问题:

问题1此小题大部分学生可能小题大做,常规的思考如何?小题的解决有什么策略?

常规思考是引参设而求之,不会太耗时间.但有一个学生的小题解法让笔者和众多学生有些意外,其思路如下:

首先让射线OP落在第一象限且无限接近x轴的正半轴,因为直线OP,OQ的斜率之积为则射线OQ落在第四象限且无限接近y轴的负半轴,此时|OP|2+|OQ|2无限趋近a2+b2=20.显然上述的分析过程中若改为其他常数,结论不变.

问题2|OP|2+|OQ|2=16+4=20是偶然还是必然?若是必然,题设的本质条件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个角度切入开始新的思考?

评注根据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以特值探路,从特例中求出几何量的定值,得到启示,从而将问题化归为解析几何证明问题,再利用例1中的解题策略对一般情形进行证明.特值探路,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

2.3 关注圆锥曲线定值问题的源与流

例6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椭圆C于点A,B,N为弦AB的中点.

(1)求直线ON(O为坐标原点)的斜率kON;

即满足题意的直线OA,OB也同样是背景椭圆的一对共轭直径.为确保这一条件,命题者给出了直线AB的斜率为1,当然由对称性,也可以赋值-1,否则λ2+μ2=1不能成立.圆锥曲线有很多诱人的性质及独特的方法,应用得当会给我们的解题带来莫大的乐趣.源于该背景,近几年各地高考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2.4 定值问题之计算策略选择

源于解析几何的本质,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中代数运算不可避免,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如何注重策略,加强解析,避开繁杂,简化运算,是一道重要工序,其间不乏乐趣多多.

例7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为 A,B,右焦点为 F.设过点 T(t,m)的直线 TA,TB 与椭圆分别交于点 M(x1,y1),N(x2,y2),其中 m >0,y1>0,y2<0.

图5

(1)(2)略.

(3)设 t=9,求证:直线 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分析这是2010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题,第(3)小题计算繁杂,参考答案给出的2种解答让很多学生拿稳基本分后坚定选择战略性撤退.其实该题可利用“类准线”特值探路得定点D(1,0)后,只要加强点的解析力度,避开直线与圆锥曲线的联立,便可直取目标.

解令 M(x1,y1),N(x2,y2),T(9,m),A(-3,0),B(3,0).由题意得

故直线MN必过定点D(1,0).

评注上述过程尽管运算量大大减小,但若没有经历过类似变形过程,难度还是较大.不过在清晰目标的前提下,变形过程的每一步都是自然的,可结合例1的解法6仔细体味.

3 精题集萃

1.如图6,点P(3,4)为圆x2+y2=25 上的一点,点E,F为y轴上的2个点,△PEF是以点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直线PE,PF交圆于点 D,C,直线 CD交 y轴于点 A,则sin∠DAO= ( )

图6

图7

2.如图7,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且 AB=2AD,设以A,B为焦点且过点D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1,以C,D为焦点且过点A的椭圆的离心率为 e2,则 ( )

A.随着角度α的增大,e1增大,e1e2为定值

B.随着角度α的增大,e1减小,e1e2为定值

C.随着角度α的增大,e1增大,e1e2也增大

D.随着角度α的增大,e1减小,e1e2也减小

(1)求证:kPA+kQB为定值;

(2)当m∈(-1,2)时,求点A,P,B,Q 围成的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图8

图9

(1)求椭圆C的方程.

(2)点P是椭圆C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联结PF1,PF2,设∠F1PF2的角平分线 PM交 C的长轴于点M(m,0),求m的取值范围.

(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过点P作斜率为k的直线l,使得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设直线PF1,PF2的斜率分别为k1,k2.若 k≠0,试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013年山东省数学高考试题)

(1)求椭圆的方程.

(2)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点P为直线x=3上任意一点(点P不在x轴上),联结AP交椭圆于点C,联结PB并延长交椭圆于点D,试问:是否存在λ,使得S△ACD=λS△BCD成立?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猜你喜欢
探路定值斜率
圆锥曲线的一类定值应用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椭圆中关联斜率的一个优美性质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中小城市改革探路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探路内蒙古医改
终结因病致贫甘肃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