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萍
摘要:大学生不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而且还是新时代道德规范的接受者。所以,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此篇文章总结了现如今缺少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情况,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基于礼仪修养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对策,通过对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研究,规范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加强个人素养,提升自身品味,为和谐社会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65-02
礼仪是一种自尊自爱、尊敬他人的行为规范,它表现出了自身的修养素质和社会观。礼仪素养就是个体经过礼仪教育和修养培训而慢慢表现出的一种良好的品行素养。一个人如果有很高的礼仪素养,就能显现出优雅的风度、高深的知识水平、丰富的文化内涵。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现如今大学生的礼仪素养还是相当低的,这和社会的高要求有着一定的矛盾,不可忽略。比如说:在宿舍里,有的学生经常与其舍友争吵,导致不和谐的宿舍关系;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对老师的不尊敬、不听任课老师讲课而一直玩手机以及迟到或者不去上课的现象;在公共场合,放纵自己的行为,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的麻烦;十分注重个人形象,过分的追求所谓的“大众时尚”,怪发、奇装异服、染发、长发等。上述的许多情形将大学生有素质、有教养的形象毁于一旦。为此我们需要尽快寻找一种有效地手段来解决大学生素质缺失问题。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
1.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计划生育解决了中国人口过多的问题。由于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对独生子女过于娇惯甚至溺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礼仪习惯。这就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背道而驰。同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不知礼、不守礼的行为大有人在,不懂礼、不行礼的现象随处可见。所以,在社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引导、示范作用微弱,有时候甚至起了副作用,使得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出现滑坡,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2.应试教育体制的误导。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多年,有其优越性,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对礼仪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素质教育课程在各级学校都轰轰烈烈的开展,但最为重视的还是应试教育。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主要还是看应试教育分数的高低,而不是礼仪素质的高低。这种以“分数”定性质的应试教育必然使得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被忽视。即使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大学,但是他们内在修养与外在素质缺失,依然不能为社会带来贡献。
3.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礼仪的基础是道德,道德调解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道德所表现的形式是礼仪,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乐于奉献等,这些不但是道德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是礼仪规范的要求。此外,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很完备,某些人将人们的关系与商品相等价,利益化、损人利己等不良的风气猖獗,向他人、家庭和社会索取无度,认为诚信待人、自我奉献、服务社会是无用之功,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日益紧张,道德沦丧至使礼仪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
4.高校教育、管理上的不足。现如今,一些高校的高层机构对礼仪教育缺少认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礼仪,不及时的实行有效地手段指导大学生素质教育。摆脱了高考前紧张繁重的学习,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进入到一个轻松的环境,他们有很多种方法接近并感知学校以外的社会。但是因为他们在上中小学的时候就没有接受良好的礼仪素质教育,导致他们长期的不能判别是非,假如说现如今的大学教育还不能给予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培养的话,大学生一定不会被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的素质差别很大,而且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方式还比较传统,过度的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使得素质教育便成为了教育事业中的一项薄弱环节,学生也受不到优秀的教育。礼仪修养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水平、文化程度以及精神状态的高低,它是文明程度和道德风尚的表现形式。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全面开展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成为高校首要的问题。所以应该根据现如今大学生的素质状况所表现出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切实将大学生素质低下的问题解决。
二、提高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对策
1.高度重视礼仪教育。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讲礼仪、重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际交往日益密切,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更加密切,礼仪不仅成为我国人民对外交往的重要准则,也成为国家形象、投资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一封广受认可的“推荐信”。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有理”。现如今的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有着更高的历史使命,更应该成为礼仪教育的先驱。同时香港《公正报》在《社会有礼祥和》一书中也指出:“富者有礼高雅,贪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将礼仪的作用解释的淋漓尽致,若人人都有此觉悟,礼仪问题便迎刃而解。
2.发挥高校教职工礼仪引导示范作用。礼仪是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将人与人之间的交谈、行为举止等进行了明确的形象和形式上的规定,礼仪显现了一个人的气质、文化和风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广义上的教师,不只是指在班级任教的教师,还包括一些党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行政管理员在内的所有在学校工作的员工。只要在学校的工作人员都会与学生有或多或少的接触。教师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恪尽职守,树立榜样意识,以知礼懂理、明理行礼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3.拓展礼仪教育课程并增强实效性。有关人士认为高校可以将礼仪教育制定为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深入到大学每个层次,以此用更加全面、完备的礼仪理论教育来教育当代的大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礼仪行为教育。礼仪课更加全面而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教育,并指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行为合理并严以律己,将大学生内在与外在的礼仪品质行为结合起来,因此礼仪课有很高的实用性作用。礼仪课不能单单的重视理论,一味的了解礼仪含义内容,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关案例分析把礼仪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只有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改变不良习惯,由课堂延伸至生活,化知识为内在素养,做一名高素养的人。
4.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现如今高校的礼仪内容比较固定,知识单一。因此学校要加大礼仪文化建设的力度,大力宣传“礼仪知识”,宣扬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名人礼仪修身故事、对不文明现象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使师生意识到不合乎礼仪要求的负面影响,营造出大学校园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礼仪环境中得到熏陶和升华,提升礼仪素养。
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顺应了社会潮流,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形式创新,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了礼仪滑坡的问题,才能解决当前我国生产力与人民物质文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江小明,张妙弟.应用型大学有关概念和内涵问题的研究[J].北京教育,2007,(3).
[2]劉红娟.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4).
[3]赵守运,石阔.创新思维及其表现形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2).
[4]庞荣.高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J].前言,2008,(6):246-247.
[5]候莹.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礼仪教育实效性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