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
摘要:本文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班导师制的必要性,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沈阳工学院能源与水利学院进行实践,探索了实施班导师制的不同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班导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7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高校育人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大部分学生有机会进入象牙塔深造[1]。但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社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这样就造成学风下滑、就业困难。尤其对于民营本科院校,这种矛盾和问题会更加严重,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对学生的引导不够,致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匮乏等现象尤为突出。传统的学生工作是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但是随着服务的成效越来越突出,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为学生工作的核心问题,使得学生工作者即辅导员数量明显不够,在这种背景下,班导师制应运而生[2-5]。但是在不同高校实践中,班导师和辅导员由于工作职责不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协作配合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合力育人的优势。因此,探索创建新型班导师队伍,建立班导师工作体制,理清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互相补位,使教风—学风相互促进,形成育人的有效合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逐渐掀起了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热潮。目前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学校已超过170多所,导师制的类型包括年级导师、思想教育导师、全程导师和科研导师等。总的来说,我国本科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学模式,一种是学生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是在高校教学中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导、以导师制为辅助的模式,主要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及学术研究指导;学生管理模式主张在实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专业辅导、心理疏导等的一种管理模式。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强调的是个体,即导师个体和学生个体,强调的是“一对一”、“一对几”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制将有可能成为大学生管理体制与育人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三、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辅导员工作的冲突。在不同高校的实践中,班导师有的是由学校领导或中层干部来担任,有的由专业教师来担任,班导师和学生辅导员由于工作的职责不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协作配合不够的情况,不能有效发挥合力育人的优势。例如,班导师如果涉入学生工作过多,会冲击辅导员的工作,同时对于专业教师而言由于牵涉太多精力在学生工作上,会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受影响,本末倒置。
2.优秀导师的不足。对于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学生来说,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上将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导师给予适时的关心和引导。在师生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优秀的导师资源就变得更加稀缺。
3.科学完善制度的缺乏。从目前已实施本科导师制的院校来看,普遍存在缺乏激励制度、导师资格认定制度、评价制度等问题。使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应用型本科班导师制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本科学校的特点以及教师资源情况,确定以班导师模式进行辅导。通过探索班导师的具体职责,使课内和课外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向课外教育有效延伸,使专业教育和学生的人格与价值观的培育、专业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形成育人的有效合力,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增添力量。
1.确定基于辅导员制度下的班导师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导师制是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在学生管理模式下,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同时考虑到学校师生比不足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可行的办法应是将两种模式合理结合,探索基于辅导员制度下的班(级)导师制教学模式。
2.建立班导师资格的认定、评价和激励制度。通过采取自愿原则,选拔聘请优秀的专业老师担任班导师,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议定期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约束,建立对导师和学生的激励制度。对做出工作成绩的导师设立一定的工作津贴和奖励,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嘉奖。
五、班导师制试行的主要措施
以沈阳工学院能源与水利学院为例,2013年开始对分院的7个专业进行班导师制的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1.确定了班导师选聘制度。根据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的数量,原则上要求全员(新教师必须参与)参与即分院的院长、副院长及教师全部参与,专业课教师要求带本专业的学生,便于对学生的指导,管理人员带本专业的学生或相近专业的学生。
2.制定了班导师工作流程。成立分院班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选聘班导师制度、班导师考核制度等,从政策上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和指导,并纳入到分院考核辦法当中,对参与执行的个人进行考核,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分院7个专业的2011、2012级不同班级选聘班导师,要求分院的领导班子和每个专业至少两个专业教师参加(其中,新教师必须参与),召开师生见面会。
3.确定了班导师工作职责,明确班导师的职责与权力。班导师的职责是:班导师作为学生的思想、生活专业引导师、专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引导师,每学期进行如下活动,一次班会、一次讲座、一件实事;班导师的权利是:班导师在学生评奖、评优等重大事件上具有否决权,即班导师对认为不符合标准的学生可一票否决。
4.确定了班导师培训方案。教师本身承担很多教学任务,非常繁忙,因此班导师无形中牵涉了更多的经历。因此,分院有必要定期对班导师培训,指导班导师对学生的指引方向,利于合理的深入开展工作。
5.确定了班导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为了发挥班导师的正面作用,应建立评价体系,分院组织考核工作,并记入考核指标体系中。考核分为实施方案、召开讲座、学生测评三个方面,此项工作中学生测评的满意度必须达到70%;同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和奖励。为了奖励优秀,分院每年评优秀班导师,作为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的参照以及向省里推荐优秀班导师的依据。
通过在沈阳工学院能源与水利学院推行基于辅导员制度下的班导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分院全员育人的有效合力,对学生的学风、考风起到良性促进作用,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考试中学生的作弊率明显下降,考试不及格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丁林.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9):106-109.
[2]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86.
[3]王艳勤.我国高校本科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路径[J].高教论坛,2011,(12):18-19.
[4]王晓宇,周常明.牛津大学导师制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2011,(3):142-145.
[5]杨仁超.地质专业本科生分级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