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杰 王旭 朱敏敏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
航空体育作为体育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除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外,对飞行技能掌握兼有迁移性、服务性特点。罗晓利(2002年)指出“体育锻炼了飞行员的反应速度、动作协调性、情绪自控能力,在初学飞行时往往较没有运动经验的学员掌握飞行技能更快[1]。”在飞行训练中,飞行员要受到高温严寒、噪音、注意力高度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起落、盘旋、湍流等因素引起颠簸的考验。这就要求学员要有充沛的体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面对复杂的飞行环境的变化,学员即要保持“人机一体”的静态平衡,同时要随时克服飞行过程中重心的变化以完成训练任务。重心的调整将贯穿整个飞行过程始末,身体静、动平衡控制能力对提高飞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表1 训练计划Ⅰ表
表2 训练计划Ⅱ表
表3 总体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表4 前后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表5 总体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表6 前后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徒手、悬吊、平衡垫、瑞士球等训练手段,构建“稳定-不稳定-稳定”运动环境,达到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身体重心、增强上下肢协调性的目的[2]。而人体在核心力量训练中的运动情景与飞行中的颠簸环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研究通过航空器械、核心力量训练为实验手段,测量学员的静、动态身体平衡指标,分析二种训练方法在平衡指标的变化,提出促进学员平衡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为飞行学员的平衡能力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级飞行技术专业30名学员为训练对象,年龄(18.65±0.59)岁,身高(175.80±3.74)cm,体重(51.20±38.67)kg。学员入学前后经多次严格体检,身体无畸形、运动损伤史、专业运动训练史。将参训人员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参加核心力量训练和航空器械训练,对照组参加航空器械训练,每组15人。
1.2.1 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在训练开始前,依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体育教学大纲》及专家意见对训练方案进行研讨,确定训练阶段、训练目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相应的训练计划见表1、表2,对照组按表1进行每周4次4h器械训练,实验组按表2进行每周器械、核心力量训练各2次2h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周期分为功能筛选[3]、徒手训练、综合练习三个阶段,器械组训练周期分为学习、巩固、复习三个阶段。
1.2.2 训练器械及测试过程
训练涉及的主要器械有:旋梯、活滚、平衡垫气、瘦身球、秒表、重心平衡测试仪(Biodex)等。第一次测试时间为2013年10月7日上午、第二次测试时间为2013年11月30日上午。
通过重心平衡测试仪(Biodex)对飞行学员的平衡能力的测试。所有测试人员由1名医务人员对平衡测试流程进行讲解示范,测试为双足站立睁眼静、动两种状态,动态难度系数从8开始从8结束。测试者脱鞋站立与测试板上,两手自然放松于体侧,左右足坐标为:(d,5)、(d,17),两脚分开5度。
测试时,要求学员从屏幕下方第二环3s内移至圆心。测频3次,每次20s,间隔10s由医务人员提醒调整身体姿势,测试指标为总体平衡指数、前后平衡指数。
1.2.3 结果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时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2.1.1 总体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两组总体平衡指数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训练后两组总体平衡指数分别下降为13%、2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1.2 前后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两组前后平衡指数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两组前后平衡降幅分别为23%、17%,两组前后平衡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平衡指数未见显著性差异(见表4)。
2.2.1 总体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经8周训练,实验组动态总体平衡指数降幅为16%;对照组降幅为8%。实验组训练前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出实验组对动态总体平衡效果较为明显,组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见表5)。
2.2.2 前后平衡指数前后变化
两组前后平衡指数在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训练后实验组前后平衡指数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前后平衡指标降幅为22%,对照组降幅为3%,实验组训练前后平衡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6)。
本研究结果显示,器械训练对飞行学员静态平衡能力效果明显;核心力量训练对学员动态平衡能力效果明显。学员在做旋梯、活动滚轮时,人体与器械转动的运动方向基本一致,脚踝关节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站于器械表面,身体随器械做前后方向的转动。因此,航空器械对飞行学员前庭功能锻炼能够在维持静态平衡中发挥主要作用。核心力量组在睁眼静态总体平衡方面差异不明显,可能与视觉、前庭功能、本体感受器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有关[4]。在静态总体平衡中,视觉、前庭功能对人体平衡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募集较多的本体感觉发挥作用。静态前后平衡效果显著,说明前庭功能增加、本体感觉提高在维持身体前后平衡方面发挥了作用。
在动态平衡方面,核心力量组对总体、前后平衡成效显著。一方面,测试中运动状态与平时训练状态相似,学员适应能力较好。另一方面,通过核心力量与器械训练使前庭功能增加、本体感觉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和控制能力增强,致使人体平衡因素较为有序协作。器械组对人体平衡未出现显著效果,可能是前庭功能无法满足动态平衡的变化需要,需募集比静态更多本体感觉以维持身体平衡。
核心力量训练对飞行学员静态前后平衡、动态总体、前后平衡效果显著,为飞行学员平衡能力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在飞行学员的平衡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应在基础训练阶段采用,旨在提高学员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由于航空器械锻炼功能的特殊性:可以克服眩晕、提高学员的前庭功能进而对人体平衡产生影响。故飞行学员的平衡能力训练应以专项训练为主,核心力量训练可作为专项训练的辅助性练习。
[1]罗晓利.飞行中人的因素[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18.
[2]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6(2):12-15.
[3]戈瑞·库克.竞技运动员的身体平衡[M].北京:备战2012年奥运会科技专家组,2010:31-65.
[4]周萍萍.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