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祎等
摘 要: 以学导式教学法为前提,探索学生授课新模式。介绍操作过程,并分析其优势、注意事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为医学免疫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法 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授课模式
学导式教学法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并在教师恰当的辅助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方法[1]。相对于传统教授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角色由领导变为服务,更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性的发展。医学免疫学是学院在大学二年级对医学检验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连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由于医学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它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医学免疫学中的概念较多又很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而且兴趣不高;教师也感受到了授课的难度。这除了医学免疫学本身的特点所致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充分调动也是一大原因。我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对学导式教学法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些章节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讲授,并在此过程中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备课、讲课、提问和总结等环节的引导,使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1.学生授课模式的主要环节
1.1备课环节
根据课程需要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备课。比如超敏反应一章,可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四型超敏反应进行讲解。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前教师要点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参考资料,如临床资料、目前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等。首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目的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勾画学生阅读范围,使其在不脱离主线的基础上更多地掌握前沿发展趋势。其次,教师给出重点问题,但不给教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加以诠释,自己找到授课的脉络。最后,学生依据掌握的材料制作课件,并在小组内试讲,修改。
1.2讲课环节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讲授一个小节内容,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述找到学生理解误区。一节讲解完成后,可引导其他学生对讲授内容提问。在此过程中,由备课组成员进行解答,尽量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始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对于细节问题可留在课下进行探讨。例如,学生的兴趣点主要在病例上,而对发病机制关注不够。教师可提问发病机制相关问题,及时调整课堂走向。
1.3总结环节
学生全部讲解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课堂知识点和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对于特别突出的问题或特色,教师要及时加以品评。比如,学生分小节讲完后,将四种超敏反应性疾病做横向比较,并补充疏漏。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加深巩固知识点,而且为学生积累讲课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2.学生授课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2.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正处于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的阶段,为了把课讲好,他们会在课下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并查阅大量参考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大大拓展了知识面,而且使学习模式由教师灌输式变为主动学习式,为领悟和运用知识创造了良好条件。
2.2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讲授的知识也好比无源之水。而学导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在课前做足功课,加之讲课的激励,知识掌握会很牢固。通过近四年的实践和总结,发现学生对其授课内容印象深刻,考试复习时不觉得吃力,考试成绩也有提高。相关内容题目均得分率由60%提高到80%。
2.3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章节加以提炼加工,制作简练易懂的多媒体课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加以讲解,同时要根据其他同学的问题加以说明,这一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变等能力的考验。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步入社会所必需的,相信学生将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获益。
2.4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备课和讲解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小结时加以有针对性的补充纠正,事半功倍。例如,学生很容易混淆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因此我在总结时重点比较了二者的异同,学生反映良好。
2.5有助于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对最新进展一无所知;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他们会提前查阅较多的文献供学生参考,会较大程度地提高知识层次。同时,在此教学模式下更加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准确控制课堂走向和节奏,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应对,并按照知识点和难点加以点播,这不仅要求其具有全局意识,而且有助于对教材精髓的把握。
3.学生授课模式的注意事项
3.1学生授课模式要注意科学性
教师在学生备课和讲课及提问等环节中,对教材要求掌握的要点应该加以提示,并要求运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表达,高水平、专业性地讲授。如果因为是学生讲课就降低标准,一味任其发挥,就违背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初衷,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2注意学生主体性
学导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过度干预学习过程,如果发现学生的错误,则可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教师抓大放小,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
3.3注意根据章节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
选择同学较感兴趣的章节进行实践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生涩难懂的章节,尽量由教师讲解,以保证学习质量。而且,如果把过多的章节交由学生讲解,则学生也会慢慢失去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了。
4.学生授课模式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4.1学生学习关注点变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只重视自己小组要讲的章节,忽略其他学生的内容,课程只学了一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转移到正在进行的内容上,合理刺激大家的兴奋点,可利用奖励的手段对讲课内容提出疑问的学生予以鼓励,并在课程结束前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4.2学生查阅较多资料偏离重点
学生对参考资料不经加工分析全部拿到课堂上,或将重点讲授的内容转到支线上。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可用问题加以指引,让课程得以延续。
4.3教师干预过多
学生授课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虽然名义上是学生授课,但在各个环节划定框框,不给学生太大的发挥的余地,最终是将自己要说的话通过学生讲出来,达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久而久之,还会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等着教师拿出方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就要首先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的能力。如果真的出现了较大问题,就及时总结教训,正确处理。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进步,收获宝贵经验。
学导式教学法是国内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启发式教学法[2],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获得教学利益的最大化。学生授课模式是学导式教学法新的探索。它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并注重查阅文献、语言表达、课件制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诚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一些优点,比如教学组织更加严密,知识和概念更加密集,通过老师的加工和理解传授的知识可能要比学生更加深入和准确[3]。然而,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学习本身是自我提高的过程,突破固有的学习模式,逐渐实现由学习容器到学习机器的转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课堂教学要获得最大收益,也许需要综合使用更多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性和独立性。毕竟,学生将来独立要面对社会竞争,而学校在提供给他们“武器装备”的同时要教会他们使用的方法。可以说,学生授课模式的探索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以为他们今后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华菲,成春英,李雪飞.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89-90.
[2]张拓基.“学导式”教学法及其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2):23-24.
[3]王娜.“导学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J].学苑教育,2013,(3):68.
通讯作者:高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