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冲突话语是一种复杂而普遍的语言现象,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会话分析及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对《白象似的群山》的冲突话语进行语用分析,旨在揭示话语冲突的构建,深化话语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冲突话语;话轮转换;合作原则;话步
一.研究背景
“所谓冲突,就是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因其见解、利益、原则、目的等不同所引发的某种抵触或争论状态。”从发生方式来说,冲突可分为言语冲突和非言语冲突(即行为冲突),前者是冲突话语的研究对象。国外学者对冲突话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言语论辩现象的关注。进入90年代,对冲突话语的讨论才出现了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一些学者探讨了在论辩、争论、反驳等言语事件中的语言结构特征。直到21世纪,对冲突话语的探讨才逐渐吸引了国内学者的眼球,从学科视角来说,主要有会话分析和语用学分析,也包括社会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探究,但前者是主流。李祥云和张德禄进一步完善了冲突话语的结构类型,对冲突话语的语类结构潜势进行了概述,并对争吵话语的语类结构进行了研究。
二.《白象似的群山》的冲突话语分析
冲突话语的引发原因、冲突话步、间接冲突等在现实交际中广泛存在,且十分复杂,又难以捕捉,因此给冲突话语的继续研究提供了必要性。这也是Tannen和Rudanko等学者要从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中寻找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以会话分析及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采用赵英玲的研究方法,对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冲突话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话语冲突的构建,深化话语分析的研究。
1.语料简介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的内容梗概是:一个男人和一位女子在一个西班牙小站等火车,男人试图说服女子去做一个手术。至于是什么手术,小说没有直接交代,但根据一些细节,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次人工流产。故事由此展开,小说的主体部分就是男人和女子之间的对话,作者没有介绍故事的背景、人物的身份,也没有就情节和事件发表任何评论,他以镜头似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火车站的真实画面。
2.实例分析
依据赵英玲的研究,冲突话语由起始话步、冲突话步及结束话步构成。冲突话语的起始话步包括三个步骤:
1)A:使人争执的话语;
2)B:第一个反对话轮;
3)A:第二个反对话轮。
这三个步骤依次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尤其是A的第二个反对话轮,更是不可或缺,试想A妥协了、道歉了、沉默了,冲突就根本不可能发生了。例如:
“但我并不希望你去做手术,”他说,“做不做对我完全一样。”
“你再说我可要尖叫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男女主人公已經在是否做手术上进行了多次的争执,男人因重复女子的话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女子在第二个反对话轮中对其观点进行了直接的否定,男人又是怎样进一步来维护自己的观点的呢?每当话轮转到自己跟前时,男人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我们可以到处去逛逛”,女子则对其进行一一的否定,使冲突一步步发展到高潮阶段。
怎样结束一席谈话也是会话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谈话的结束语是经过谈话双方协调活动的自然结果。在冲突话语中,经过几个轮回的争执,要么一方屈服顺从,要么两方和解让步,要么第三方介入,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冲突才能得以平息。当然,转换话题、使用幽默的话语、脱离对话等都能结束冲突话语,但问题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结束冲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停止对话,以上所举的各例都是用停止对话的方式暂时结束冲突的。除此以外,男女主人公也以转移话题的方式暂时地结束了话语冲突。
三.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白象似的群山》的冲突话语结合会话分析与合作原则以及起始话步、冲突话步、结束话步的结构进行的语用分析。总的来说,冲突话语是与论辩、争论等对立性话语相伴出现的,随着言谈交际的推进而变化,并影响着交际的效果等。冲突话语的引发、发展或激化、结束等不同阶段都体现出特定语境制约下的系统特征,需要进行语用学等相关理论引导下的专门研究,分别寻找出不同阶段下的语境制约机制、生成机制、结束机制等,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系统特征。这是值得目前的中外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话语分析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海明威作品译文[EB/OL].http: //web.liceobrocchi.vi.it/sgarbos/2bca/tasks/hills.htm.
[2]王林海,海燕.交际口语中人际冲突话语的隐喻类型及频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8(3),54-57.
[3]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37-42.
[4]Barki, H., Hartwick, J. Conceptualizing the Construct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04(15):216-244.
作者简介:周先军(1986-),女,四川华蓥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2012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