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就是说课程讲述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但学生的兴趣往往只集中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上,对于课程讲解往往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问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 提问 积极性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有意见,有的人认为教师偏心,总爱提问一部分学生而冷落了另一部分学生;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提问太浪费时间;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提的问题没意思。所以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去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有效性是提问的基础。从教化学已经六年,我认为在化学课上,首先要保证的是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它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是这一系列效果,都建立在教师科学、有效提问的基础之上。
2.有效性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有些教师在提问时过于随意,这样就很难对学生有针对性,就别提有效性了。因此,我们在授课时,就要牢牢把握“有效性”这个重点,深入挖掘化学课问题的设置,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把握每一次提问的机会,最大程度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下课,这就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如何实现提问的有效性
在平时调研和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问上并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有的教师几乎很少提问;有的教师提问的对象过于局限;也有的教师在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较短,出现这些问题,都表明了教师在提问有效性上所作的思考和工作不足。那么,如何实现提问的有效性,来保障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
1.提问方式。教师在选择提问的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提出问题的类型,如是开放型问题还是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较难,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裕,而封闭型问题略容易,留给学生的时间可以相对短暂,在提出问题以后,要根据问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注意应该给所有学生独立和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表现来确定提问的对象。
2.提问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提问的次数也有限,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把握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式的问题。比如,在讲授水解盐类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热碱溶液的去污能力为什么那么强?大家都应该见过泡沫灭火器,但是有哪位同学知道泡沫灭火的原理?”这些问题源于生活,逃不出课本的知识,既保证了提问的有效性,又能够通过提问这些生活中的小常识,来唤起学生对于学习盐类物质水解的兴趣,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问技巧。年轻人都有好奇心,特别是高中年龄层的学生,因此,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有助于实现提问的有效性。上文已经简略提过,化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例子来引出问题,让学生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乙醇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存放时间越长的酒越香醇?”这样的问题看似与课堂无关,可其中包含的问题正是与乙醇的性质密不可分,倘若直接提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乙醇的性质?”这样的问题就过于死板和沉闷,也就很难引起学生的互动。
三、在实现提问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1.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提问要针对每一个学生,不留偏心,不留私心,对学习差的学生可以留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给他们自信心,对学习好而较自负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难的问题
2.创设相关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就可抛出一个和讲授内容相关的启发式问题,首先把学生带到这节课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继而对该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或者以一个小实验作为开场,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氛围,而后在实验中抛出相关问题,比如,这种现象大家能观察出什么?所谓“寓教于乐”理念,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枯燥的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以下几种提问方式:“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请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问题问得太笼统,过于宽泛,学生往往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回答,可能一个人只能说上一条或者两条,这样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沉闷,或者没有人举手回答的尴尬局面,大大挫伤了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一方面还是可以通过实验的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摩实验,引导学生:“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通过实验,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更深一层和更加具体的问题,一步步让学生融入实验,融入课程中心。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要对回答精彩、思维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
4.丰富提问语言。要想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首先就要注重积累,充实自己的知识,使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使用的语言更为生动和形象,比如,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的方式引出问题,或是编一些顺口溜、歌谣等把难记的知识尽可能简化和趣味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尽快接受知识的传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总而言之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万事都有法则,凡事都有方法。需要化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机动灵活地利用好提问这个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敢想敢说,快乐学习,从而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改的终极目标,更是对我们教师教学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我们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挑战。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