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的乐趣在笔下飞扬

2014-09-15 09:32李克成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关注体验赏析

李克成

摘 要:习作受作者情感的支配,有了积极的交流需求、倾吐欲望和表达冲动,才能有学生细致的观察、积极的构思和热情的表达。否则,被动的习作状态只会催出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缺乏情感的作文。

关键词:赏析;体验;关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38-0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惜。”长期以来,小学生习作面临以下困难:1、动力性困难,即缺乏兴趣,缺少动机,表达的欲望不强。2、资源性困难,即缺少丰富的生活经历,对部分命题因缺少体验而没有话写,或语言积累不丰,素材库储量少,也导致没有话写。3、能力性困难,即写作涉及的知识和能力的缺乏而带来的习作困难。那么,如何关注并强化学生习作的需要意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关注现实,为学生提供“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那种单纯地着力于语言文字斟酌推敲而放弃了对生活的召唤与体验,则是习作教学的一种缺陷。我们对平时活跃的“无法预约”的即时性资源要树立起开发与利用意识。若愿园中花木长得美,只有在深的、厚的土壤上播种绿色、发现绿色、耕耘绿色、收获绿色——让学生说真活、实话、心里话,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安表达出来。

一次,我在紧张地筹划着下午的习作课。正思考间,数学老年双手抱着一堆亮晶晶的东西走进办公室,嘴里嚷着:“看看,看看,我们班的学生几乎都在玩这东西!”脸上露出愤愤然的神情。我循声望去,是一些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溜溜球。我又惊又喜,“机不可失,对,下午习作就写它!”

上课了,我一句开场白就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学们,大家最近喜欢玩什么?”片刻的沉静后,教室里齐声呼喊:“溜溜球!”“那好,今天的习作我们就写它,待会儿,大家先痛痛快快地玩它10分钟,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体会自已的动作和感受,玩后每人写篇作文,咱们还得比赛一下,看谁不仅球玩得好,作文也写得好。”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几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地拿出了溜溜球,有些人竟拿出了好几个。10分钟到了,溜溜球全部被收入位子里,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同学们个个埋头疾书,描写他们心爱的溜溜球,描述他们兴奋的心情和精湛的球技。习作本收齐,一篇篇精彩的习作呈现在我的面前。“高手王伟边走边玩,你看他熟练地把手一挥,向下再一提,‘二度空间在他手中就乖乖地进入睡眠状态。‘一、二、三……哇,一分钟。同学们边数数,边手舞足蹈地欢呼。”“王伟和赵国龙正在斗法呢,一个使用的是久经沙场的‘天火,一个则是千锤百炼的‘时光隧道”……没想到,这一句句流畅生动的语言竟出自于我班调皮大王、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孙张情同学之手。于是,我诚恳地给予肯定,并在班上读了他的文章,着重表扬他写真活,写真感受的可喜之处。我抓住这一时机,告诉同学们:要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提炼生活,用心描写生活,才能抒发真实感受。

二、赏析名篇,为学生指引“作文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千万别天真地认为,学生兴趣有了,一切便成了。虽然那些“趣味盎然”和能给学生提供“鲜活素材”的作文课是很精彩,但最后学生写作的“成品”是否精彩还得看学生表达功夫的深浅。因此习作还得从模仿起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学徒”。

模仿首先是善于发现美。笔者每次教到精美的范文佳作,就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结果还真出了不少发现美的“小伯乐”,仿其头,仿其尾,仿其精彩片断或仿其结构。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们能进行迁移联想,“移花接木”。如学习《船长》一课时,文中哈尔威船长的语言、神态刻画生动、鲜明,我就引导学生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并由此反映人物的品格。课后,我还专门布置学生也来模仿课文,写一写身边的一个人物。久而久之,学生在模访借鉴的过程中,掌握了写作的窍门。

三、体验角色,为学生培养“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已的主观感受。”心灵的东西需要借助感性化的形象去表露,缺少具体的形象感染,就很难唤醒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倾吐的欲望就不会形成。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只有在亲历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表达的渴求与冲动,才会有生动丰满的文字流露。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体验的需要呢?当然最主要的莫过于创设情境了。情境创设赋予学生角色体验的机会,在教师设计的“客体情境”与学生个体的“主体情境”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角色认同,在情境所烘托出来的真实氛围中,唤醒相似经验感受的再现与回放,触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记得一次,外面下着好大的雪,当时我正在上语文课,看着同学们的眼神都望着窗外,我立即向同学生宣布:“这节课,我们去玩雪,怎样?”同学们齐声高喊:“老师万岁!”我又补充一句:“玩完雪,你们把这次活动过程和感受用书面文字展现出来。”瞧,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掷雪球,还有的在扫雪……我也和他们一起玩,真是喊声、笑声充满整个校园。第二节课,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写下自已的快乐和感受。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语言也充满生机和灵气。显然,当老师还原学生的生活场景,赋予学生角色体验的机会,可以突破学生体验不足,语言干涩的瓶颈,让学生的习作获得生命力。

总之,习作受作者情感的支配,有了积极的交流需求、倾吐欲望和表达冲动,才能有学生细致的观察、积极的构思和热情的表达。否则,被动的习作状态只会催出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缺乏情感的作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希望这一要求能真正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追求之中。

猜你喜欢
关注体验赏析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