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学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需要改革创新,寻求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方法和工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89-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校不断扩招,一方面使得以市场为导向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模式形成,为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使得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困难重重。加之高职毕业生缺乏目标定位和自我认知,不善于推销自己,企业也很难发现优秀的毕业生,导致供需不一致。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给予毕业生良好有效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帮助毕业生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下,明确目标,降低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坚定价值信念,提高求职技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就业指导没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高职院校将重点都放在招生、扩大生源之上,只是一味地进行学生争夺战,而放在学生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精力却很少。有许多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就业指导部门,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是流于形式,为了创设就业指导部门而建立就业指导部门,并没有真正理解和重视就业指导部门的积极作用。而且就业指导工作也没有深入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仅仅是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通过讲座、授课等隔靴搔痒的方式给学生进行几次指导,缺乏长效性,也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的时候也不会用心学习,这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就业指导没有脱离传统观念的束缚。就业指导应当是一种具有导向性,能够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经验和借鉴的工作。就业指导不应该以应试教育的授课方式对毕业生进行灌输和教育,这样不仅不会达到指导的效果,还会产生反作用,使得学生逆反心理增强,抵触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太过于急功近利,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为了让毕业生加快找到工作,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大多重视现场传送技巧的教授,没有认识到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根本,也很少从市场走向与供求关系方面把握就业问题。
3.就业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就业指导的主要对象是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容易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心態不稳,难以正确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缺陷,不能很快适应新的角色,而且实践能力不高,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这就需要就业指导以学生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但是目前很多高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往往忽视毕业生的主体性,在就业指导上内容单一,空泛地罗列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没有深入研究学生,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因材施教,因材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的特点提供专门有效的咨询服务与指导,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就业指导的目标是帮助毕业生在实际的就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就业机会,因此,就业指导不能纸上谈兵,空谈理论。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是由老师或专家进行讲座和理论讲解,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缺乏实践性,学生也难以掌握真正的就业技巧和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的不重视。因此,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很少,也仅仅只够维系几场讲座和集体授课。在课上也只能帮助学生对就业产生理性的表层认知,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规划、创业就业能力,课后也没有对学生跟踪评价并给予有效指导,这只能让学生空有一时的激动之心,却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根本达不到授课的效果,仅仅是一种形式。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的建议与对策
1.增强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加大对就业指导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配置足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均衡地分配到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形成系统的课程,让学生在平时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就业知识和信息。在学生就业指导的管理上,要将教、学、管统一起来,把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课程教学、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法、内容融合起来,目标一致起来。对待学生管理者和辅导员,要足够重视,扩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和辅导的队伍和规模,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将其作为就业指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给予良好的待遇。在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健全与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内容、方式、指导体系。
2.以学生为本,增强就业指导中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主体对象,就业指导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要以学生为本,要遵循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针对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进行分类,因材施指导,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就业指导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进而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同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全面理性地认识自我,不要有过高过低的心理期望,进行充分而合理的就业选择。
3.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科学分析就业信息,加强调查与研究的能力,与时俱进,适时转变工作观念、思路及方法。其次,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门化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组织就业指导队伍参加学校招聘会、企业宣讲会、成功就业座谈会,亲身感受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增加就业指导教师的真实感受和实际就业经历,更贴近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更能感同身受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指导更接近现实,更实用。
4.改革就业指导的方式,增强实用性。新时期的就业指导方式要有特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改变传统课程上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授的基础上,开展模拟试、场景式、训练式、观摩式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将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课外实际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多方位的指导。信息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应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新途径,建立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档案,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并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对学生的跟踪评价,获得学生信息的及时反馈,适时改变就业指导方式,完善就业指导体制。另外还应帮助学生将未来职业规划与发展纳入日常的学习,平时点点滴滴地积累,为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2,(1).
[2]刘家枢.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3]闫兴华,徐培凤.试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J].法制与社会,2009,(4).
[4]李云飞.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