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生 赵伟华
摘 要:随着学术领域和学生事务领域整合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和职责分工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民办高校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将学生事务领域与学术领域整合起来,共同关注学生学习,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和有教育意义的养成上来,使“学生学习”成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56-02
随着学术领域和学生事务领域整合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和职责分工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构成必然要与高校的教学工作相融合,与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关注学生学习,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和有教育意义的养成上来。相应地,作为“双肩挑”身份的专职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要回归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去,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与教学等其他系统之间交互作用,并把“学生学习”作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一、学生学习视角下民办高校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设计
在民办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中,积极整合育人资源,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各尽所长,构建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一体两翼”,即: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以一线教师兼职班主任为一翼,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另一翼。这三支力量共同构成了“一体两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队伍。一体两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适用于现阶段我国的民办高校。
1.精干高效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民办高校的体制决定了一切工作都要讲求效率和效益。在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本着“适度够用、专兼结合、效率优先”的原则。可以按照生师比10∶35∶50比例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和助理辅导员,二者合起来高于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德育工作师生比要求,既解决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不足的问题,又拓展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新途径。以一线专职辅导员等为主体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以党建为核心,围绕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科学精神养成等学生学习要素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养成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等。由毕业生构成的助理辅导员协助辅导员主要承担常规性和一般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使专职教师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2.教师全员参与的兼职班主任队伍。班主任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设置班主任是我国高校的通行做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班主任工作运行状态并不理想,班主任有名无实的现象在一些高校比较普遍。民办高校实行全员聘用制的人事制度是班主任工作形成工作特色的体制优势。从制度安排上,应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减少班主任的非学术性的学生工作,将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从管理学生回归到学业导航和专业引领上来。由中青年教师构成的兼职班主任队伍的工作重点是主抓学生的学业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工作,通过班级管理等手段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下的学生党员和干部队伍。民办高校不仅要发挥教师的育人职责,还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下的学生党员和干部队伍是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与学生工作涵盖的学生党建、学生学习、学生教育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效对接,调动一大批党员和重点积极分子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学生骨干借助学生党员责任区实践平台参与学生工作,以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履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职能。
二、学生学习视角下民办高校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实现途径
1.组织创新,构建“一体两翼”学生工作体系。学生学习视角下民办高校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在队伍结构设计上的原则是,辅导员队伍要“精”,班主任队伍要“实”,学生党员和干部队伍要“大”。这一工作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人员结构不同。把学生党员和干部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突出了教育主体的地位。二是运行机制不同。根据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薄弱等特点,确立了“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学习为重点,形成了学务处牵头,学部学生工作副书记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骨干对本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三是工作理念不同。整合了教学工作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配合得更加紧密,变服务教学为参与教学,在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同时,也确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地位。
2.制度创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工作保障体系。健全约束性制度。坚持组织引导和制度激励并重的原则,把自律与他律、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应建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纳入办学指标和教学评估体系;建立提升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管理制度,在考核、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将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情况和表现,纳入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励措施,将学生骨干的教育培养与监督管理融为一体,为有效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激励性制度。在以学生满意度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质量观的指导下,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实行以促进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内容、标准、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在津贴评定上,要单独制定评定标准,对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表彰,从而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建立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采取弹性津贴制,從而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3.机制创新,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整合教学和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们业务学习和业务工作分离的“两张皮”问题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根源。以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学习是教师的事,与我们无关。这种错误的认识恰恰把学生工作关在了教学的门外。将学生工作领域与教学领域整合起来,通过“教”“学”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学生和教学的副校长定期就学校运行中的关系学生发展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协商,从整体上努力改进教育和服务质量,促进学生个体的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全面、平衡发展。
建立“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交流机制。在“一体两翼”工作队伍中,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学生学习”建立了联系。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之间建立了畅通的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机制,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学生学习视角下民办高校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的启示
学生学习视角下民办高校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的实践,对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解决了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以保证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如果按师生比1∶200的要求配置相当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势必会增加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会带来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的弊端。民办高校的体制决定了其在内部管理更具效率效益意识,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充分利用上述特点和优势,积极整合校内育人资源,形成了“一体两翼”模式下的庞大的学生工作队伍,专兼职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比例不断缩小,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各尽所长,有效地化解了辅导员工作负担沉重导致的教育服务水平不高的矛盾,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因此,一体两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适用于现阶段我国的民办高校。
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教学工作紧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们业务学习和业务工作分离的“两张皮”问题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根源。以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学习是教师的事,与我们无关。这种错误的认识恰恰把自己关在了教学的门外。事实上,只有将学生工作领域与教学领域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就提出了“重回学术界”的观点,逐渐促成了学生事务人员与学术事务人员在“学生学习”上找到了共同点[1]。在我国,追溯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大学设计之初,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辅导员的身份是“双肩挑”,一手抓政治思想,一手抓业务学习。辅导员的遴选依据是以“辅导员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及其在学习上的模范作用,对开展工作是会有很大便利的”[2]作为出发点。可见,辅导员制度在设立之初就包含了学业辅导的内容。但是,随着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时代的到来,辅导员的身份逐渐由兼职变为专职,班主任制度确立后,承担起辅导员在指导学生业务学习的责任,同时,也分担了辅导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是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合作机制尚未成熟,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在一体两翼工作队伍中,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学生学习”建立了联系,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理念与教学的学术育人理念糅合起来,最终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素质知识的学习统一的目标。
三是学习指导能力将成为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方向。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本质就是从经验型向现代的科学型的转变。但是,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是角色综合化,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严重不符。导致了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迷失和缺位,把自己看作是“保姆”、“警察”、“老板”等。基于学生学习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专职学生工作者提出了学生学习的新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权威,也要成为学生学习指导的专家,这样辅导员不仅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也为教师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奠定了基础[3]。在我国的民办高校,每个辅导员都要成为学生学习辅导员,发挥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学习辅导以及业务学习辅导。因此,专职辅导员在学生学习上应具备以下能力:学业规划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咨询能力;学习条件和环境的创设能力,即为学生学习提供环境保障;学习常见问题的咨询辅导能力等等。
參考文献:
[1]刘献君.院校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6-367.
[2]张立兴.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沿革进程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18.
[3]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