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14-09-15 12:25苏炳泉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者有效性历史

苏炳泉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在任何学科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历史这一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四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还反思了自己在前线教学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以便于更好的助力于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3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在发展中不断的深化。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北师大的教授赵亚夫在他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是这样阐释的: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短短的40分钟内,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们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师中心论”划清界限,摒弃那种千篇一律,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讲究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熠熠生辉,学有所得,乐在其中,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师生共同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紧紧扣住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进而充分的备课对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的准备。我所执教的是农村的一所学校,学生的历史基础参差不齐,而且普遍认为历史这门学科是次要的,不如语数来得重要,可读可不读。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从农村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教材,审视教材,找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至于,在教学中要落实的“三维目标”在实际学情面前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学的策略,但是,不变的是我依然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这一基础性目标,三维目标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淀和学习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业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水之源。

为人师者,充分的备课,使得课堂有效性大大提升。学生充分地预习则能让课堂锦上添花,教师适当的布置预习作业,并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让学生对历史教材有了初步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有的根本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预习,有的则预习不得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仍然得不到好的效果。这些问题的产生,又为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兴趣。

二、培养学习兴趣,助力课堂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了,自然而然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去接近它,深入的去思考,就会提出自己对事物的一些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看,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激发兴趣与调动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有效性的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一个成功的导入,总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高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导入的方式有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悬念导入等。本人在教学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八年级下第1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章节的开头,教者先让学生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上的讲话的壮观场面,视频结束后。教者问学生,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是如何宣布中国成立的?是影片中所描述的么?要知道答案,请同学们和老师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课。通过这样巧妙的设置悬念,挑起了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很快和老师一起进入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去了,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比以往的“和尚念经”“死记硬背”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2、是合理科学的设计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者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当中的插图,将文字和这些画面感较强的图片信息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充分利用意义识记,摆脱机械识记的桎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节省课后复习的时间,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学习效果倍增。与此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条理清晰,主线分明,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三维课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是充分发挥教师素养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传道”、“解惑”。然而,一个时时刻刻充满热情和正能量的教师,衣着得体的形象,生动流畅的语言,条理清晰的思路,扎实的教学功底,总能够增加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身为一名男教师,我将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特点。浑厚的嗓音,棱角分明的外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让我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毕业的时候,班上一个中等生的孩子说,“老师,当你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就被你的普通话和粉笔字深深的吸引了,原本我的历史都不是很好的,后来,越来越喜欢学了,成绩居然越来越好了”。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涵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有效性也起到明显的效果。

4、是师生一起“找茬“

初中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产生,对于教师的管理来说产生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的利用这些特点,为教学所用,将大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中,我与学生总是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课上是师生关系,课下是朋友关系,当他们谈起哪些明清古装剧的时候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我也深刻的明白,改编的历史剧总有些与历史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必定影响学生们对历史真实性的认识。我若是强硬的反对他们看电视,肯定引起反击,他们(下接第40页)endprint

(上接第38页)会愈加沉迷,不能自拔。突然一个找茬的想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反对学生观看电视剧,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在这些电视剧中去寻找不符史实的镜头。结果,学生们学习的历史的热情高涨,他们能够自觉地、经常地把学习到的历史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结合起来,去分析古装剧,我再加以适当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坚持动态教学,将学生放置在一些具有画面感和情景设置的场景中,较为容易吸引学生的感官,促使其情感上受到撼动,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教者在教授中华历史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百年中国》,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和视频影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额外还能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涉及的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通过展示历史相关影音,重视历史情境,调动了孩子的视觉、听觉等器官,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冲击力,孩子们边看边学边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此外,教者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景等。学习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课外书籍、媒体、广播、文字等都可以,不要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但是,教师也要警惕上演“燃烧自己,却未照亮学生”的教学悲剧。在课堂上的上演的形形色色的教学手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功能,让学生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切忌,本末倒置,学生学而无所得。

四、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是一门注重识记的学科,包含的内容较广,知识点众多,充分的预习,浓烈的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者在授课中,先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后,还应适当的设计一些紧扣知识点的当堂练习来让学生巩固基本的知识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这还是需要教师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构思。此外,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如果老师让学生用文字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事件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学生会觉得难度太大,内容枯燥无味。如果布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回去把几千年前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讲给自己身边的朋友和父母亲听的话,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就比较容易达到巩固历史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诸多灵活的教学模式,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温故而知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可一蹴而就,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的思考和深究,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而呕心沥血。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者有效性历史
新历史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