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4-09-13 12:20:04章先锋章可谓葛丹枫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肾盏梗阻性泌尿系

章先锋 章可谓 葛丹枫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浙江富阳 311400

上尿路梗阻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多发病、常见病。引起上尿路梗阻的原因很多,如结石、结核、泌尿系畸形、发育变异、肿瘤、炎性病变等,单一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大部分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往往无法明确诊断[1]。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总结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 “我院”)46例上尿路梗阻患者的MRU资料,并与多排螺旋 CT(MDCT)、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诊断结果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46例上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 12~75 岁,平均(45.2±32.5)岁。 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腹隐痛、酸胀、阵发性肾绞痛、尿量改变、排尿困难、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等。所有患者均行B超、IVU、MDCT和MRU、常规MRI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膀胱镜、输尿管镜证实。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Intr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前禁饮8 h,憋尿以充盈膀胱,对B超、IVU检查有上尿路梗阻者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待安静后进行扫描,扫描时嘱患者平静呼吸。MRU扫描前行尿路常规横断面 T1W/TFE(TR 10 ms/TE 4.6 ms),T2W/SPIR(TR 1600 ms/TE 70 ms)及冠状面 B-FFE(TR 3.4 ms/TE 1.7 ms)/M2D 成像,横断面层厚 6.0 mm,层距 1.0 mm,冠状面层厚 5.0 mm,层距 1.0 mm。 MRU在冠状面图像基础上确定扫描范围,包括肾、输尿管和膀胱,采用半傅立叶转换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进行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重建,行三维旋转观察,多角度旋转图像并摄片记录。HASTE 序列扫描参数:TR 6000 ms,TE 650 ms,矩阵256×256,FoV 300 mm×360 mm,层厚 1.0 mm,层距-0.8 mm,信号采集次数1次。CT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排螺旋CT。IVU采用PHILIPS PCR AC5000成像系统。B超采用德国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3.5 MHz,为凸阵探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梗阻原因分析

本组46例上尿路梗阻患者中,肾结石8例;输尿管结石14例;输尿管炎性狭窄4例;输尿管结核2例,其中1例合并同侧肾结核;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7例,其中4例发生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2例发生在输尿管上段,1例发生在输尿管中段;泌尿系畸形8例,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先天狭窄2例,输尿管下段入膀胱处狭窄2例,单侧巨输尿管症4例。46例MRU显示泌尿系整体图像以冠状扫描较实用。而显示肾盂肾盏、盆腔内输尿管和膀胱则以横断扫描重建图像较为清晰。

2.2 诊断准确率比较

MRU对尿路肿瘤性病变、炎性病变、结核、泌尿系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优于IVU和B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U与MDCT对肿瘤性病变及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U与MDCT对炎性病变、泌尿系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对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表1 4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对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上尿路梗阻会引起尿液排出受阻,肾盂内大量尿液积聚,扩张的肾盂肾盏压迫肾实质,造成肾实质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2]。目前临床诊断上尿路梗阻主要依靠B超、IVU、MDCT,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检查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仍然有限[3]。MRU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可三维成像,同时观察尿路和肾实质的上尿路造影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具有长T2值的特性以及尿路周围组织短T2声像的特点,使肾盂、输尿管、膀胱中静态或缓慢流动的尿液呈高信号,实质脏器和快速流动的血液呈超低信号或无信号,在黑色低或无信号背景下,白色高信号的尿路系统清楚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形态变化,据其形态学改变,做出影像学诊断分析;多层面MRU的原始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处理后,可综合原始图像信息,提高图像的质量,并可多方位旋转,以选择最佳角度展示病变[4]。

上尿路梗阻MRU显像分为良性梗阻、恶性梗阻和泌尿系畸形[5]。①良性梗阻:尿路结石MRU表现为尿路突然中断,呈低或无信号的充盈缺损,以原始MRI显示最佳,特别是轴位T2WI,可见“杯口征”及软组织边缘征。但MRU对直径<5 mm的结石诊断价值不高[5]。本组尿路结石22例,其中4例被高信号的尿液遮挡,MRU不能明确诊断。输卵管炎性狭窄系输卵管壁不规则增厚,输尿管收缩和管腔不规则狭窄所致,MRU表现为输尿管内光滑的充盈缺损。输尿管结核MRU显示为输尿管节段性狭窄,呈串珠样改变,肾盂肾盏不规则囊状扩张,若同时累及肾盂、肾盏和膀胱,则更有利于诊断。②恶性梗阻:肾盂癌的MRU表现为肾盂不规则充盈缺损,T1WI呈中等偏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肾盏部分轻度扩张。输尿管癌MRU表现为输尿管梗阻端不规则充盈,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梗阻段以上中度扩张。但是依靠MRU将输尿管癌、输尿管息肉和输尿管炎性狭窄区完全分开是不现实的,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6]。③泌尿系畸形:MRU对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本组4例均表现为输尿管病变处一段渐进性狭窄,类似“漏斗状”,边缘光整,其上部明显扩张,无明显充盈缺损,下方输尿管未显影或少量断续显影。如病变同时累及多处,MRU可清晰显示畸形的全貌,这是其他尿路造影不能比拟的[7]。本组巨输尿管症4例,MRU显示为全程极度扩张伴弯曲的输尿管,边缘清楚。

MRU可显示尿路梗阻部位及扩张的泌尿收集系统,尤其对泌尿系多部位病变,如结核、多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特异性强[8]。本组46例MRU全部显示了尿路梗阻部位、积水程度及尿路扩张的形态、大小,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与以往报道一致[9-11]。同时轴位或冠状位T2WI图像可以显示梗阻的内部结构,有利于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并可协助检出肿瘤的肾盂外侵犯及肾外播散[12]。但MRU空间分辨率相对低,尿路积水轻症者显影不清,故在结石及肾盂肾盏轻微病变时影像清晰度不如IVU[13]。B超具有便捷、经济、无创、可动态观察等优点,是目前上尿路梗阻的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受到肥胖、肠腔积气及操作者主观意识等影响,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且对中下段输尿管分辨力差,易将静脉石等尿路外钙化灶误诊为尿路结石,不能反映肾功能变化梗阻[14];IVP可清晰显示两侧肾脏实质和尿液贮集系统,包括肾小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对泌尿系结石和肾盂肾盏轻微病变显影清晰度优于MRU和MDCT,并可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易发现阳性结石,空间分辨率高,对泌尿系疾病诊断有参考价值,价廉,基层医院易普及[15],但这种传统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繁琐而局限,对于中、重度肾功能不良者,显影率明显降低。且不能用于碘过敏、严重肾功能受损、儿童、孕妇等不能接受X线检查者[16]。MDCT密度分辨率高,对于包括微小结石和阴性结石在内的输尿管结石无论密度如何,都能得以显示,并能了解结石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所致输尿管是否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是结石所致上尿路梗阻病因的最佳诊断方法[17],但图像连续性不如MRU和IVU,对输尿管全程缺乏立体概念,且有一定的电离辐射。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MRU检查适用于碘试验过敏、静脉肾盂造影显影不清者、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逆行肾盂造影失败者,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孕妇,是重度尿路积水患者的一种良好的补充检查方法[18]。MRU检查时,应包括肾上极至尿道上部的整个尿路,且使用2~3 mm层厚的薄层扫描。快速自选序列使用厚层,屏气扫描,更有利于显示扩张的尿路[19]。

[1]Payton S.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optimizing removal of ureteral stents[J].Nat Rev Urol,2011,8(10):530.

[2]Heyns CF.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conditions causing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and stasis,excluding urolithiasis and neuropathic bladder[J].World J Urol,2012,30(1):77-83.

[3]阿斯木江·阿不拉,徐向,斯坎达尔,等.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3472-3475.

[4]陈涤平,许鹏,艾力·艾尼.MRU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3):293-297.

[5]赵耀瑞,孙光,韩悦,等.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9):556-558.

[6]吴克秋.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诊断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6):67-68.

[7]刘春雨,姚庆祥,马腾骧.磁共振水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7-48.

[8]张君,张小安,赵鑫,等.磁共振尿路造影在小儿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94-96.

[9]李江红,刘艳,杨进军,等.磁共振尿路成像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8):1216-1218.

[10]王威.磁共振水成像在上尿路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4):294-296.

[11]沈瑞林,蔡松良.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诊断[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11):749-751.

[12]王东焰,马骁,郑维民.磁共振水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1):1441-1442.

[13]丁建平,王霄英,周良平,等.轴位MRI图像在磁共振尿路成像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0):1372-1373.

[14]周硕,林美福,陈彩龙,等.MSCTU诊断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价值:与IVU、MRU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5):38-41.

[15]雷子乔,韩萍,余建明,等.多层螺旋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9):1400-1402.

[16]马娜.经皮肾盂穿刺超声造影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创新应用[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

[17]刘在勇,任位纯,张来安.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中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1,23(10):1974-1976.

[18]张剑平,王平,贲可柱.磁共振水成像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4,30(6):466.

[19]张建明,杨涛.上尿路梗阻磁共振尿路成像42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6):1253-1255.

猜你喜欢
肾盏梗阻性泌尿系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0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0
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性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
集合系统CT三维重建精准指导经皮肾镜手术目标肾盏选择和穿刺的临床研究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5-08-29 01:17:01
纤维胆道镜在肾盂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柏凤汤治疗泌尿系感染4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