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爱荣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有被逐渐削弱的趋势,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小学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段阅读教学;语言训练
实施新课标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获得一定成绩的背后存在着许多令人忧思的情况,其中一个就是语言训练被严重削弱。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小学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
1.起点:将朗读训练抓好
在段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针对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以读作导是开展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例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之时,在爸爸的灵杦归来这个部分,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点名读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在这部分文章说了什么,哪些字词用得最好,并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雷利的无法排除的伤痛以及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样利用形式多样化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个自然段中的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的结构的特点。
2.基点:导以语言训练
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就是中年级阶段,在进行段的阅读实践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握这个阶段,并充分关注累积与应用词语句式等语言材料,尽可能将时间少花费在术语、概念的讲解分析之上,因此段的阅读实践教学基础应当放在词汇的累积与句式的运用方面。不但可以将阅读理解教学与词句累积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让同学们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了解到句与句之间的前后联系。
3.折点:渗入思维训练
给文章分段,并将段落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弄明白句与句、段与段相互间的联系是段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也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段的阅读应当用思维训练来引导。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含义,就应当先将这段话细分成一句一句的话,一个词一个词地进行讲解。把握好这部分课文之后,对句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重点分析,如此,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也就将段的阅读带动了起来。
4.难点:建设模式化的训练
在实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难点往往都是在需要老师重点讲解分析的部分,在这部分学生很难进行自学。在段的阅读教学之时,为了有效攻克这重难点,应当建立模式化的段阅读训练,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笔者在进行重难点段落导读教学的时候,一般都让同学们根据下面几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把握整体感知,将段落内容通读一边,对段落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一句句慢慢细读,弄明白段落中有多少句话,这些话又都分别说了什么内容;第三,将段落中各句之间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关系把握好;第四,弄明白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将这个段落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开头段与结尾段之间的联系。
利用这种模式化的语言训练方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其自学能力,同时又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5.重点:组织迁移性训练
所谓的迁移性训练指的是把某些学习方法或者知识,用在新问题解决之上的训练,最终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段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好学生开展迁移性训练。
6.终点:用写段学篇的语言训练作为辅助教学
篇的训练是段的阅读教学的终点,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过渡,就需要充分关注片段写作练习。第一,自然段写作练习,例如要求学生应用总起分述的构段方式将所要求的内容写出来:可以写某个熟悉的人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也可以写某处景色,还可以写某个活动场面等。第二,让学生用“分—总、总—分、总—分—总”结构段式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写人物某方面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先用一句话概括出人物的总特点,之后将人物外形各个特点用并列式构段策略写出来,形成“总—分”的结构段式。通过上述两种写段训练的反反复复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构段能力与思维水平,慢慢从段过渡到篇。
综上所述,只有把握好中年级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才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并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令全.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2]王荣生.语文课程改革与小学生“双基”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