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超短波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2014-09-12 01:22陈晓琳唐成林唐念珍刘仁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超短波面神经面瘫

陈晓琳 唐成林 谢 辉 唐念珍 郜 捷 刘仁建 刘 渝 李 斌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针灸理疗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但是目前治疗上主要是以传统的针刺为主,而且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给本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的障碍。因为翳风穴独特的生理位置及穴位治疗作用,所以笔者用电针配合翳风穴使用五官超短波治疗面瘫,疗效显著,病程明显缩短。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康复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80岁,平均49岁;平均病程(5.0± 4.5)d。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28)岁,病程(5±4.0)d。两组年龄、性别、职业、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第2版拟定: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或伴有面神经受损定位表现,如瘫痪侧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耳部疼痛或感觉减退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神经麻痹〔1〕。中医诊断标准:符合面瘫的诊查要点和辨证〔2〕。纳入标准:①急性起病,病程在10 d以内;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所有病例症状体征或经CT、MRI等辅助检查,排除因中枢系统疾病、急性化脓性乳突炎,内耳、中耳病变、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②双侧面部瘫痪者;③因脑干病变,急性化脓性乳突炎,内耳、中耳病、外伤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炎。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主穴: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风池、合谷、翳风。配穴:攒竹、鱼腰、丝竹空、迎香、人中、承浆、曲池、太冲、足三里;根据病情随症加减。操作方法:风池、合谷、太冲、曲池均用泻法,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25 mm×40.00 mm(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有病人均由同一名医生施针灸术。两组在治疗期间按病情分为急性期和静止期-恢复期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治疗方法如下:(1)急性期(发病7 d之内)〔2~4〕治疗组:浅刺腧穴,局部远TDP灯(型号:CQJ-23 ,重庆华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照射(以病人舒适耐受度),留针20 min;1次/d,同时用五官超短波(型号:DL-CII,汕头市医用设备厂有限公司)无热量(I档)双侧翳风穴对置,1次/d,15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浅刺腧穴,局部远TDP灯照射(以病人舒适耐受度);留针20 min;1次/d。(2)静止期-恢复期(发病>7 d)〔2,3〕两组针刺后,局部均采用远TDP灯照射,均接上G6805型电针仪(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疏密波,以面瘫部位出现肌肉收缩,以病人自觉舒适为度,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组:加用五官超短波,微热量(Ⅱ档)双侧翳风穴对置。嘱所有患者针刺后做面部表情操(鼓腮、露齿、皱眉等)。3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

1.3.2疗效标准〔5〕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表情自如,谈笑时无口眼歪斜,饮食如常;显效:静观基本无异常,做嫉妒鼓腮或露齿动作时有轻微口歪痕迹;好转:症状较前有所改善,但仍有口眼歪斜,额纹稍有不对称,谈笑时症状较明显;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治疗组治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治愈21例vs 11例,显效6例vs 12例,好转3例vs 6例,无效0例vs 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100%(30例)稍高于对照组(96.7%,29例)(χ2=3.046,P>0.05)。治疗组的疗程〔(18.5±3.5)d〕明显短于对照组〔(25.5±4.5)d〕(t=-16.337,P<0.01)。

3 讨 论

面神经炎属于中医的“口僻”“口眼歪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病机多为内因人体正气不足,外因风邪侵袭,致使络脉空虚,进而风寒之邪乘虚侵入头面阳明及少阳之脉,从而导致营卫不合、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诱发本病。针灸具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作用,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氧需求,加速神经水肿吸收方面效果显著。急性期针刺,可控制炎症发展,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从而减少神经缺血、水肿、变性〔6〕;早期针刺治疗,对面瘫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恢复期电针治疗,选用疏密波,牙祖蒙等〔7〕研究表明疏密波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组织营养因子-3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二者结合,从而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电针可直接刺激面神经,提高面神经兴奋度,改善神经抑制状态,促进病损神经修复,同时针刺和疏密波结合能提高局部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肌肉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有利于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与冷空气刺激、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有关;在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会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1〕。因骨性面神经管只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肌瘫痪〔1〕;现代医学在急性期应用激素冲击疗法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不佳,除此之外没有较好的疗法。目前针灸对此病疗效佳,副作用少,但是单纯的针刺治疗疗程相对较长,本文利用针灸结合五官超短波翳风穴治疗面瘫,发现可以明显缩短面瘫的病程。

超短波属于高频电磁波,机体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为细胞膜上载脂蛋白等物质振动及摆动获得能量,使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改变而细胞代谢加强,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修复组织及抗炎作用。超短波还具有调节免疫、内分泌、加强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及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作用,可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疼痛的阈值,从而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8〕。超短波可以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少病变部位炎性物质的分泌,加速炎性分泌物质的吸收。李秋革等〔9〕研究利用超短波照射肺部明显缩短小儿肺炎病程。超短波是内生热,透入人体组织较深,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炎症和水肿的吸收。魏霞等〔10〕研究中利用超短波深部消炎的作用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张英等〔11〕利用超短波深部消炎作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但是利用超短波深部消炎辅助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比较少,吴海丽等〔12〕研究利用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肯定,但是使用超短波翳风穴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比较少。翳风穴下布有耳大神经、颈外静脉、腮腺、面神经干、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13〕,姜雪梅等〔14〕研究发现翳风穴距离面神经干不到20 mm,因翳风穴独特的生理解剖结构,急性期超短波局部治疗此穴可以通经活络,更好地改善局部神经炎症、血管营养及淋巴循环等,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和神经再生,使面瘫恢复更快。

面神经的恢复主要取决于面神经受压时间的长短,本文使用超短波双侧对置翳风穴,利用五官超短波的深部消炎作用及翳风穴的独特穴位治疗作用,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面神经的水肿和解除面神经受压,再结合传统针刺治疗,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面神经的功能恢复。

4 参考文献

1孙 怡,杨任民,韩景献.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8-57.

2李 瑛,吴 曦,胡卡明,等.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J〕.中医杂志,2008;49(5):465-7.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6.

4刘霞文.针刺分段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3-5.

5熊灿东.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刺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1):743.

6邓红卫.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10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6):50.

7牙祖蒙,王建华,李忠禹,等.面神经损伤后穴位电针刺激对神经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59-61.

8赵淑芹.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颞颌关节炎185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23-4.

9李秋革.超短波肺部照射对小儿肺炎恢复期影响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

10魏 霞,王凡星,郑 静,等.关节松动术结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推拿与康复医学,2012;3(34):30-1.

11张 英,莫艳芬,马春艺.超短波透了疗法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效果观察〔J〕.中医中药,2013;10(5):93-5.

12吴海丽,陈 瑞,王 刚,等.超短波中频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6:342-3.

13孟培燕.翳风穴证治机理浅探〔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8):40.

14姜雪梅,高彦平,黄 泳.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J〕.中国针灸,2005;25(11):781-3.

猜你喜欢
超短波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