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平莉 朱春丽
(杭州市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500)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在肝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也是治疗最棘手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严重者危及生命。如早期采用彻底的抗病毒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脾脏缩小。
1.1一般资料 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72例被确诊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4~68〔平均(52.21±10.78)〕岁;病程2~15年,平均(6.99±3.3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1~72〔平均(53.37±11.13)〕岁;病程3~17年,平均(7.32±4.16)年。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白蛋白、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1次/d,100 mg/次,饭前口服,疗程4 w)。
1.3疗效标准 有效:经用药4 w,相关阳性症状及体征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好转:经用药4 w,相关阳性症状及体征好转,肝功能各项指标可见明显好转;无效:经用药4 w,相关阳性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肝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行t或χ2检验。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19例(52.8%)、好转11例(30.5%)、无效(16.7%),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5例(13.9%)、好转6例(16.7%)、无效25例(69.4%),总有效率为30.6%,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对照组有2例在服药后5~7 d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症状;治疗组仅1例出现轻度腹泻、消化不良症状,1例出现轻度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均未经治疗自行好转,成功完成全部疗程。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
乙肝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基本都会用到某些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片等〔1,2〕,尤其拉米夫定一直以来受到无数乙肝患者的青睐〔3~5〕。本研究结果证实拉米夫定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上抗病毒疗效显著。
然而,拉米夫定也有一定的副作用〔6,7〕,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或服用拉米夫定不当会诱发一些肠道疾病,当超出了肝脏的合成分解能力后,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严重者会造成中毒。拉米夫定的副作用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包括容易使乙肝患者出现一定的耐药性,且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虚弱、头痛、腹痛、恶心、(胃肠)气胀、腹泻和消化不良。
综上所述,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在有效控制病毒的同时逆转肝功能,不良反应也较少,是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首选,但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意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及用药剂量,对于肾功能障碍或潜在肾功能障碍风险的病人,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并适当调整剂量。
4 参考文献
1占 美,吴逢波,吴 斌,等.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比较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101-5.
2林 格.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7:53-4.
3周 荃.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32-3.
4闵胜利.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6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06Z:55-6.
5孙宝霞,孟 钰.脾栓塞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2):36-9.
6巩亚莹.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35.
7张红旭,许红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24: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