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分阶段;认识规律;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101—01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能力,集中体现着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生活、对世界的分析理解程度。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作文教学,并要教之得法,教之以法。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初中作文教学。
学习讲求循序渐进,学生作文,更应该一步一步地分阶段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不但会于事无补,反而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比如,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会感到如坠五里云雾,无从下手;如果对学生降低要求,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分阶段作文教学,不但要分段,而且要分得准,分得好。分阶段,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还要配合教材,结合时令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分阶段作文教学。
一、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分阶段进行作文教学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达到一种思想的顿悟。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作文时进行合理的引导。比如,我在让学生写《我的老师》这一篇作文时,学生一看作文题目,马上反映在他们头脑里的是一大串老师们的名字,这是学生认识的初始阶段。这时,教师要引导:你的老师外貌、衣饰有何特点?爱做什么动作?这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脑海里反映出老师的外貌、衣饰、动作特点。接着,教师要由学生认识的初始阶段向深层阶段引导:你爱你的老师吗?你爱他们什么呢?使学生的认识由表象深入到对老师的性格、品质的深层认识。哪些事例能表现老师的这种性格、品质呢?这样,学生的认识就由抽象变得具体了,由思维转移到表达上来了。再比如,我让学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以《冬》为题,第一阶段让学生提前一两周观察、体验,第二阶段让学生归纳冬的景物特点,第三阶段让学生发挥想象,第四阶段,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的作文不但表意准确,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分阶段进行作文教学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较浅显,作文一般以写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为主,写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比如写《难忘的一件事》、《我伤心地哭了》等。八年级,则让学生写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题目,适当地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加入议论的成分。如让学生写《这样做对吗?》、《老师,我想说》等一类题目的文章。九年级,作文则要达到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条理清楚,内容有一定深度。只有把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结合其阶段心理特点,挖掘他们对社会,对周围人,对生活的认识,深度加以引导,提升,使之用语言表达出来,既深化对生活的体悟和认识,又能增强表达能力。
三、结合教材、时令分阶段进行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是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的。七年级以记叙为主,八年级以说明为主,九年级则以议论为主,同时,选了一定数量的中外小说名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初一学生的作文,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写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以记叙为主。这样,学生写起来,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命题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写《我熟悉的 》。初二作文则以说明文训练为主,让学生写一些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房间、学校等。让学生写酸白菜的腌制方法,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事理,初三作文则要糅合前面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在内容的丰富上,思想的深度上有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写一些思辨性强议论成分多的题目,如《初中生的消费调查》、《谈读书无用论》、《初中毕业生生活面面观》等这一类题目,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加深学生的思想深度,培养作文兴趣。
作文与时令密切相关,历代文人行文作赋都和时令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学生作文也应和时令的变化、风物的更替相一致。让学生去抒写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在作文中,去表现他的情致,展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编辑:刘於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