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实验”的商榷

2014-09-11 08:51
物理实验 2014年1期
关键词:木块圆柱体斜面

莫 滨

(南京市第十八中学,江苏 南京 210022)

1 引 言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在初中教材中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知识点. 主要表现在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如何控制速度相同. 就所能检索到的各版本教材而言,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其中某些版本教材设计了探究实验,但是其实验反而不利于教学,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讨论.

2 现有教材呈现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版科学教材、沪教版、教科版物理教材没有涉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均是通过举例来阐述,如表1所示. 其余各版本教材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相关步骤列表对比如下,如表2所示.

表1 部分版本教材关于动能与质量关系的理论描述

表2 部分版本物理教材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步骤

续表

3 实验设计的缺陷分析

从表2中可知,大多数是采用球体从斜面上滚下,撞击下部平面上木块. 上述一系列实验步骤,总体上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3.1 运动路线大多不可控

大部分教材中的实验可操作性较差,缺陷颇多:小球滚下时运动路线不可预设,不能确保正好撞击木块,甚至于有可能在斜面部分就已经滚离木板. 有学者为了克服这些缺陷,采用凹槽来限制运动轨迹[2-3]. 苏科版教材的方法,采用的是让小车沿斜面向下作直线运动,经过实验发现,适当调试可确保小车正中撞击木块. 可以认为,苏科版教材实验处理比较科学.

3.2 木块位移大多不可测

实验中用小球撞击木块后,由于不能保证球撞击木块时产生的力,正好通过木块的质心而只是向前平移,所以木块可能还会在水平面上有转动. 这样球体撞击木块后,木块偏向斜前方,小球滚向另一边. 木块偏离后,移动距离无法测量,实验失败. 为此,北师大版教材采用小盒正对斜面的一面开口,小球可滚入盒内,这样可以避免小球滚向一边. 这方面,苏科版教材的方法最好,小车与木块接触面较大,基本上可以保证木块被撞击后只作平移,便于比较前进路程大小.

3.3 下降相同高度难保证

如何控制球体下降高度Δh相同,各版本大多存在问题. 北师大版和粤沪版采用不同质量小球,但是没有说明其体积是否相等. 若相等Δh很好控制,若不相等则问题复杂了. 体积不同的球体,相同高度如何理解?是质心高度h相同?还是质心下降高度Δh相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质心下降高度Δh相同,但是又陷入新的困境:1)质心是高中内容,初中生无法理解. 2)为了确保Δh相同,应该在实验时,先放置一个物体,用于定位不同小球起始位置. 图1所示是正确方法,水平放置的物体AB承担球体重力,球易在物体AB上随机滚动,这时球和斜面之间无作用力. 人为控制移走AB,很难保证球体就是从此位置以v0=0开始加速. 实际实验时通常采用的是图2所示方法来定位. 球体半径越小,球的最下部的位置越低,小球下降到斜面底端时下降高度Δh也越小. 若看作质点,则球体就在A点,Δh最小. 这种做法未能成功控制小球处于相同高度.

图1 定位相同高度的正确方法

图2 通常定位相同高度的错误方法

人教版实验册采用的是“体积相同的铁球、塑料球”. 理论上没有缺陷,但是实际上要教师找到符合条件的铁球、塑料球实属不易.

沪科版教材中,木球、铁球质量要求没有说明,木球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找,找到体积一样的木球、铁球更不易,这陷入北师大版和粤沪版同样的困境.

苏科版采用的方法最简洁可行. 小车上加配重即可改变质量,将配重固定即可保证质心下降高度Δh相同. 由于小车加了配重,质心位置一般会改变,当小车从斜面过渡到平面时,质心再次下降的高度一般不同,需要根据质心位置、斜面倾斜角度等具体数据才能分析,一般不再考虑.

依笔者观点,建议将上述小球、小车改为测量固体密度常用的圆柱体. 圆柱体组形状相同,可保证质心高度、质心下降高度Δh均相同. 圆柱体材料不同,可满足质量不同的要求. 圆柱体运动路线容易调整,可避免出现中途偏离的情况,同时撞击木块时,也比较容易控制木块的平移.

3.4 相同速度难解释

有的教师采用口头再三强调的方法来灌输:高度相同目的是保证速度相同. 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视频拍摄,然后慢镜头回放,但是在课堂上当堂完成不现实,事先录制、编辑又缺乏可信度.

上述诸版本教材的思路均为:从2个相同的斜面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2个质量不等的小球,到达底面的速度相等. 为此笔者进行了验证:准备了2个不同材料的体积相同的圆柱体,在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有时可以观察到圆柱体到达底部的时间相差不大,近似认为速度相等. 但是还是会出现时间相差大、滚偏等失败情况. 换成不同的斜面,尽管努力去保证材料相同,成功率还是很低. 降低起始高度,到达底面时的速度减小,可以提高成功率. 但是推动木块前进的距离、两木块距离差均减小,教室后排学生观察不清楚. 将上述不同的圆柱体改为质量不等的小车,实验结果同上.

据此认为,由于实验的条件所限,无法达到理想状况,不能保证实验一次成功. 为纠正滚偏多次调试,学生尚可接受,但为同时到达底部而多次尝试,会被学生理解为一种侥幸行为. 归根到底,此困难还是在于知识脱节,脱离了理论支撑.

倘若坚持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笔者可以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 将2个质量不同的圆柱体(小车亦可)并排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用课本的书脊推动2个圆柱体并排前进,课本适时停止推动,圆柱体就以相同速度前进,撞击木块.

3.5 结论

针对上述一系列缺陷,依笔者的观点,还是采用表1所列教材的方法为佳,只告诉学生结论,不涉及具体探究过程. 若非要探究,采用小车或者是圆柱体组,可以有效避免上述3.1~3.3所列举的缺陷. 采用并排推动小车、圆柱体组的方法,可避免上述3.4所列举的缺陷. 至于为何由相同高度可得到相同速度,初中阶段实在是无能为力.

4 结束语

依笔者观点,应该从源头抓起,教材应该避免错误,否则教师是不敢擅自改进的. 教师只能基于现状,关于高度对速度的的影响,干脆明确告诉学生,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所限,目前无法从理论上来证明;由于初中器材的局限性,无法从实验中精确测定,目前只需记住结论即可.

参考文献:

[1] 黎蓉. 学习与评价·物理实验九年级(上)·配人教版课程标准本[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6-57.

[2] 刘俊英. “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与“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探究实验的改进[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28-30.

[3] 刘炳昇. 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物理分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4-215.

猜你喜欢
木块圆柱体斜面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超声悬浮过程中圆柱体的旋转运动机理研究∗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