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莹
(东莞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19)
论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制约因素及规律
李玫莹
(东莞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19)
语言材料的分析结果显示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主要因素有:词的凝固性、词性、及物性和结构上语素的组合形式。这些因素在具体作用时又有层级上的强弱差异。词的凝固性作用最强,词性作用及及物性作用较强,结构上语素的组合形式作用弱。当上一层的制约力量被突破时,下层因素的约束力就会突显,制约能力也会由弱变强。不同层级、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形成了离合词的具体特征及规律。
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离析;制约因素;层级规律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结构关系的词,即构成词的两个语素结构关系相对松散,之间可插入其他成分,通常称之为“离合词”[1]8,常见的用例有“站岗”、“革命”等。“站岗”、“革命”均为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可见其与离合词之间有重要的关联。我们主要搜集了九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编著书籍中的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即: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2]260、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3]119、胡裕树《现代汉语》[4]215、齐沪扬《现代汉语》[5]188、邢福义《现代汉语》[6]173、马庆株《现代汉语》[7]88、陆俭明《现代汉语》[8]7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9]171和兰宣汉、邢向东《现代汉语》[10]225。其述宾式复合词详见下表1。
下表中,邵敬敏、齐沪扬、马庆株先生都对述宾式复合词进行了词类的划分,其他书中未分词类。其中“伤心”一词的词类归属值得商榷。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明确指出形容词与动词的划分标准为:(1)凡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2)凡不受“很”修饰或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动词。要注意的是确定形容词的两项标准必须兼备;确定动词的两项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行。[11]55“伤心”能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孟琮、郑德怀等编《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将“伤心”归为动词,举了“伤心一辈子”的用例[12],我们说某些表示时间的成分既可能作补语,也可能作宾语,而作宾语时往往可以变换成“把”字句,我们不能说成“把一辈子伤心了”,因此“一辈子”作“伤心”的补语,而非宾语。邵敬敏、马庆株亦将其归在动词类,不妥,应归为形容词。
表1
“可离析”是离合词的突出特点,现代汉语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离析时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第一,词的凝固性是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制约因素之一。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相对于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主谓式复合词而言,其离析特点突出。“就述宾结构来说,多数述宾结构复合词都可离析。”董秀芳(2002)统计的比例达65%[13]158。张斌指出离合词从构词角度看有三种:动宾式(毕业)、联合式(鞠躬)、动补式(提高),以动宾式为主[9]161。关于述宾结构常可离析的原因,学者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构中蕴含了句子的主干成分“谓、宾”,携带了主要的句法和语义信息;共时状态下不同类型短语词汇化难易差异上表现出述宾结构恰巧处于成词与不成词的过渡位置;语音模式前轻后重,词化程度不高;交际功能上,述宾结构包括动性成分和名性成分,具备了报道事件的条件[14]228-231。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因为语素是不能独立运用的单位,所以语素构成合成词时结构关系凝固、紧密。即使是离合词,也是“离”与“合”形式的共存,且大多离合词在语用中以“合”为主。王海峰在超过一亿字的语料系统中发现207个述宾式离合词“离”的形式超过100例的仅有35例,占17%,绝大多数的离合词离析数少,离析率低。
第二,词性也是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制约因素。述宾式复合动词离析情况突出、离析率高,述宾式复合形容词离析情况不明显、离析率较低,述宾式复合名词、副词不离析。详见下表2(离析率1指离合词占述宾式复合词总量的比例;离析率2指离合词占同性质复合词的比例):
表2
述宾式复合名词占述宾式复合词的26.52%,构式语法学家认为,由A和B两部分构成复合词C,C的含义不一定就完全是A和B的简单相加,可能会出现A和B原来所没有的意义。“动+名”两个语素结合,在原结构中为“动宾构式”,但结合后却为一个名词,表示“施事者”,这一整合结果不能从其组成要素做出预测和判断[15]321-322。上表2中“管家”可扩展为“管好家”、“管这个家”;“绑腿”可扩展为“绑个腿”、“绑一下腿”;“垫肩”、“围腰”等的扩展方式同“绑腿”。但其扩展后与凝固成词时的意义、性质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张斌认为“离合词分离、拆开后词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9]162。因此,我们认为动宾式复合名词不符合离合词的特点,不能离析。述宾式复合副词很少,只有7个,占5.3%,他们都不能扩展,不具有离析特点。述宾式复合形容词有28个,占21.21%。其中,“过瘾”可扩展为“过个瘾”“过个烟瘾”等;“生气”可扩展为“生了气”“生了十分钟气”“生我的气”等;可离合的形容词占述宾式复合形容词的14.29%,大多不能离析。述宾式复合动词最多,离析率高。
第三,及物性也是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重要制约因素。述宾式复合动词中不可带宾语的述宾动词比例高,离析率高;可带宾语的述宾动词比例低,离析率低。王海峰概括了13种离析形式[14]2按照其离析形式我们对上述述宾式复合词进行了具体分析,只要具备其中一种离析形式的特点,我们就将其归为离合词,见下表3(离析率1指占复合动词的比例;离析率2指带宾离合词占带宾动词的比例,不带宾离合词占不带宾动词的比例):
表3
王海峰统计现代汉语大型语料库中“播音”无离析现象。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语用中,按13种离析形式,“播音”可离析为“她播完音,马上给他回了个电话”、“他一天要播两次音”等。因此我们将“播音”归为离合词。杨庆蕙亦将其归为离合词[16]。上表3显示:在这九本“现代汉语”的代表著作中,述宾式复合动词的及物性与其离析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统计材料中可带宾语述宾式复合动词中只有8个词可离析,不可带宾的述宾复合动词有33个,不及物的述宾式复合动词离析率是及物述宾式复合动词的两倍左右。
很多构式语法学家主张将语言中所有单位都视为构式,述宾式复合词的基本构式可看成是动宾构式。构式语法提出了重要的“构式压制观”,压制现象指一个语言单位与另一邻近语言单位之间的影响力[15]332-363。我们将其对应为述宾式复合词的构式对“动语素”的压制,“动+名”语素结合的动宾构式中已经带有“动语素”支配的成分,构式后带宾的能力受到压制。而且即使是可带宾的述宾式离合词,若再另带宾语时,“述宾式复合词(可离析、可带宾的)+宾语”构式对其中的述宾式复合词产生构式压制作用,本可离析的述宾式复合词此时就不能再离析了,如“注意这个问题”就不能说成“注点意这个问题”等形式。
第四,结构上的语素组合形式也是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制约因素之一。述宾式复合词的语素组合方式差异与词的离析有密切关联。语素是词的组成单位,语素的合成方式蕴含了复合词的内在结构特点。根据语素的独立性及活动能力强弱我们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F)和粘着语素(B)。朱德熙将双音节的复合词分为四种情况:BB(吝啬);BF(石油);FB(电视);FF(铁路)。组成成分里有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的格式BB、BF、FB都是复合词,不是句法结构,如果组成成分都是自由语素FF,整个格式可能是句法结构,也可能是复合词[11]33。可见,FF式复合词的语言成分活动能力强,BB式复合词的语言成分活动能力弱。在述宾式复合词中,这四种形式的复合词活动能力的强弱依次为:FF、FB、BF、BB,其结构形式与离合词有密切的关系。述宾式复合名词、副词不离析,所以我们分析统计了述宾式复合动词、形容词的情况,见下表4:
表4
从上表4我们可以看到述宾式复合动词、形容词的语素组合特点:1.在语素组合的四种形式中,述宾式复合动词、形容的主要形式为FF、FB式, BF、BB式组合相对较少。2.带宾述宾式复合动词中,离合词与非离合词的语素组成形式基本相同,主要有FF、FB式,基本无BF、BB式。3.不带宾述宾式复合动词中,离合词不限形式,非离合词主要分布在FB、BB式中。4.述宾式复合形容词中,非离合词不限形式,离合词以FF式出现。离合词离析的情况与语素组合方式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要受到词的凝固性、词性、及物性的强大制约。各制约因素间表现出一定的层级规律。
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制约因素复杂。离合词是语法、词汇、语义、语体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语义及语用因素学者们已有较充分的论述,我们主要从语法、词汇角度进行探索。通过语言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主要制约因素有:词的凝固性、词性、及物性和结构上语素的组合形式。
述宾式复合动词、形容词的离合词与非离合词的分布与语素组合方式之间并非呈现出简单的对应关系。带宾述宾式复合动词、形容词中,为什么有的词可离析,有的词不能离析呢?我们认为,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我们发现这多种因素对离析作用的大小不一。带宾述宾式复合动词,作为动词,其功能上的及物性特点相对于结构上语素的组合方式而言,它对词离析的制约作用更大。按照我们在上文相关内容中的阐述,述宾式复合词的及物性较低,能带宾的述宾式复合动词对词的离析作用小,所以其非离合词的语素组成形式的区分意义不大。但在述宾式复合动词的强大内驱作用下,突破了及物性的界限,部分带宾的述宾式复合动词产生了离析现象,本来相对较弱的结构因素就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这部分离合词的语素组合方式以成分活跃的FF、FB式出现,而BF、BB式基本不能离析。
不带宾述宾式复合动词中的离合词有FF、FB、BF、BB四种形式,以及此类非离合词中无FF形式,正是上述观点的证明。说明了及物性对离析的制约作用大,语素的组合形式对离析的制约作用小。在不及物述宾式复合动词中,虽然大多数都能离析,但因为词的凝固性的强大作用,在目前的静态层面上,还是有部分非离合词的存在,当及物性的制约作用被突破时,结构上语素组合形式的作用又突显了,无FF式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述宾式复合形容词中,非离合词不限形式,离合词以FF式出现。这一分布规律也说明词性对词的离析作用比结构上语素组合方式作用大。在词性对词的离析产生强大作用时,动词大多可离析,形容词小部分可离析,所以非离合形容词不限形式,但在述宾式复合词相比主谓式等复合词离析度高的强大内驱作用下,少数述宾式复合形容词也可离析,此时语素组合方式的作用突显,其离合形容词则为语素成分活跃的FF式。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内驱作用下,述宾式复合词中出现了特殊的离合词现象及规律,这些因素在具体制约离析时的层级规律表现为:
第一层(强):词的凝固性对离析的制约作用——联合、偏正、中补、主谓>述宾(与对应的离析率成反比)
第二层(较强):词性对离析的制约作用——名、副>形>动(同上)
及物性对离析的制约作用——及物>不及物(同上)
第三层(弱):结构上语素组合形式对离析的制约:BB >BF >FB >FF(同上)
每层对应的制约因素对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约束力强弱不同:词的凝固性作用最强;词性作用与及物性作用较强,从语言材料看,两者无明显的强弱差异,对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离析的制约作用基本属于同一层级;结构上语素的组合形式作用弱。同一层级中制约因素对离析制约作用的强弱与离析率成反比。不同层级中,制约因素按强弱差异发挥作用,当上一层的制约力量被突破时,下层因素的约束力就会突显,能力也会由弱变强。不同层级、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形成了离合词的具体特征及相关规律。
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合”是常态,“离”是异态。其离合词离析形式与功能极具特色,备受学者关注。但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双音节述宾式复合词离析时要受到语言内部因素的强大制约,即词的凝固性、词性、及物性、语素的组合方式的制约。在不同因素的制约下,表现出不同的离析特点:受词的凝固性制约,在统计的132个述宾式复合词中有86个,占65.15%;受词性制约,动词离析情况突出,少数形容词可离析,名词、副词不离析;受及物性制约,大多可离析的述宾式复合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基本不离析;受语素的组合方式制约,离合词主要为FF、FB式。各因素间不同强弱力量的层级规律使述宾式复合动词、形容词语素组合方式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不及物述宾式复合动词受词性、及物性制约弱,易离析,所以离合动词不限形式,而非离合动词需要语素组合方式的制约来实现,因此主要分布在语素活动能力弱的FB、BB式中;述宾式复合形容词受词性、及物性制约强,不易离析,所以非离合形容词不限形式,即使语素活动能力强的FF式也不能离析,而离合形容词则要求语素活动能力强,以FF式出现。
[1]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 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 齐沪扬.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 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马庆株.现代汉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0.
[8] 陆俭明.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0] 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1]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 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汉语动词用法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3]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14]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5] 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6] 杨庆蕙.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RestrictionFactorsandLawsofSegregationofBi-syllableDominant-TypeCompoundwords
LI Mei-ying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106, GuangDong, China)
Analysis of language materials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of segregation of the dominant-type compound words include: coagulability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transitivity and combining form of structural morphemes.These factors have a hierarchically descending effect on the restriction with coagulability of words as the strongest, part of speech and transitivity in the middle, and combining form of structural morphemes as the weakest.When the upper-level restriction is broken, the lower-level restriction will become prominent, making the restriction stronger.Different levels and multi restriction factors formed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clutch words.
double syllable dominant type compound words; segregation; restricting factors; hierarchical rule
2013-09-11
李玫莹(1980- ),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与文化。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RW28)。
H041
A
1672-4860(2014)02-0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