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禄语篇衔接连贯研究的系统功能观及教学指导意义

2014-09-11 13:11闵菊辉
关键词:语域连贯语篇

闵菊辉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张德禄语篇衔接连贯研究的系统功能观及教学指导意义

闵菊辉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张德禄的衔接连贯研究采纳了韩礼德的语域衔接理论,即“衔接+语域一致性=连贯”,突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和语境理论。其衔接研究突出了语言的谋篇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以及情景语境对衔接机制的制约作用;其连贯研究丰富了韩礼德的理论模式,强调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决定性作用,指出文化语境是决定语篇连贯的首要条件,情景语境是实现连贯的外部条件。

衔接;连贯;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理论;语境理论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衔接连贯研究在国外蓬勃兴起,但其理论体系在学术界至今未达成共识,不同学者构建了不同理论,如韩礼德和哈桑的语域衔接理论,凡.戴克的宏观结构理论,丹奈士和福利士的主位推进理论等[1]。国内学者也在该领域积极探索,其中胡壮麟和张德禄最具影响。在其影响之下,众多国内研究或分析阅读文本 的语篇特征,或探讨写作文本的衔接连贯特点及问题。其中多数研究只注重部分理论的运用,缺少从整体上对衔接连贯理论进行宏观梳理。连贯的研究方法迄今主要包括:语言形式研究、语用推理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心理研究[1]。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法入手,梳理张德禄从1989年至2010年的20余篇相关论文,力求从整体上较全面地反映其研究成果,发现其研究的内在联系。文章首先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再集中阐述张德禄文献中的系统功能观,最后归纳其研究成果并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一种语篇分析理论,20世纪中后期由韩礼德在伦敦学派创始人弗斯(J.R.Firth)的系统-结构(system-structure)理论的影响下创立[2]。该理论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阶与范畴语法阶段注重句法理论;系统语法阶段实现句法理论到语言学理论的转变;系统功能语法阶段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社会符号研究阶段关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3]。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视为一个行为系统,由语言功能来体现,元功能理论、语言层次理论、语境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构成。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理论主要涉及三大要素:语言、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4]。语言是起点,是一个意义系统,包括语义层、语法层和音系层三个层次[2]。语言意义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语言的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情景语境主要包含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话语方式(mode)三个变量,分别由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谋篇功能来实现。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语态系统和极性系统体现,人际功能由语气系统、情态系统、意态系统、评价系统、调值体现,谋篇功能由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体现[5],可见不同的语言层次实现不同的语言功能。而文化语境代表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的抽象意义,主要由某个文化中的观念形态和语篇类型来体现。

语言、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一个统一体,三者之间是实现关系:文化语境由情景语境实现,情景语境由语言实现[4]。图1[6]具体呈现了这些实现关系,其中语言即上下文语境,论及语言三大功能;情景语境即语域,具体指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三大变量;文化语境主要涉及语篇体裁、语篇题材等。本文主要运用此图框架分析张德禄的衔接连贯研究,将这些文献置于一种宏观体系中,旨在发现其内在联系,以木见林。

三、张德禄衔接连贯文献的功能语法观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张德禄的衔接连贯论文超过二十篇,旨在介绍和完善衔接连贯理论。这些文献主要遵循韩礼德和哈桑的语域衔接理论,即“衔接+语域一致性=连贯”[7]这一理论框架,既包括宏观的连贯理论探索,如《连贯研究纵横谈》、《情景语境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又囊括了宏观和微观衔接理论探讨,如衔接机制、主位理论、主位结构、信息结构等,还涉及到语域的研究,将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部分结合,是“连贯=衔接+语域一致性”的具体体现。梳理这些文献有助于国内学者分享其研究成果,借鉴其研究方法,同时发现今后的研究方向。依据图1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探讨张德禄文献中连贯的系统功能观和衔接的系统功能观。

图1 语境与语言的层次

(一) 连贯的系统功能观

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有“言内”与“言外”两个特性,即“衔接+语域一致性=连贯”中的衔接与语域一致性,衔接是言内特征,语域一致性是言外特征[8]。连贯是情景语境与语言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由情景语境决定,由形式(词汇、语法、语音)来体现。“[9]情景语境即语域,语言形式即衔接机制。衔接与语域一致性是实现连贯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语域决定各种衔接关系是否适合情景语境。具体而言,”在概念意义上,语域使及物性结构与词汇衔接等与话语范围结合起来;在人际意义上,使语气结构、情态、语调和具有情感和态度色彩的词汇与话语基调联系起来;在谋篇意义上,使指示特征、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音系模式与话语方式联系起来。“[9]由此可见,语篇内部不同的语言衔接形式承担不同的语言功能,这些衔接手段需与语篇外部的情景语境相统一,语篇才能实现连贯。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元功能思想成为语篇连贯研究的重要内容。

然而,韩礼德的语域衔接理论并未体现图1中文化语境对于语篇连贯的作用,尽管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化。这一理论不足在张德禄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10]一文中得到了弥补。该文归纳了语篇连贯的六个板块: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认知模式、心理思维、语篇意义和衔接机制,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文化语境是决定语篇连贯的首要条件,制约着”体裁“(genre)即”语类“的选择[10]。语类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某个特定的文化语境决定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组合[11]。语篇连贯与否首先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语篇连贯的决定因素不是在语篇内部,而是在语篇的外部,即在社会文化和情景语境中[12]。这与连贯由情景语境决定,由形式来体现的说法是一致的。综上所述,连贯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形式的共同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图2的理论框架生动再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对语篇连贯的重要作用,突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元功能理论,进一步丰富了韩礼德的语域衔接理论,推动了衔接连贯的理论系统化进程。

图2 连贯的条件

(二)衔接的系统功能观

张德禄的衔接研究主要涉及图2的衔接机制,既有宏观研究如 《论衔接》[13]、《语篇衔接中的形式与意义》[14]、也有微观研究如信息结构、主位结构、非结构衔接、跨类衔接等。衔接机制主要涉及语言的三个层次: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参图2),突显了语言的元功能。

1.衔接宏观研究

《论衔接》一文对衔接做了系统研究。文章指出,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是用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谋篇意义,在语篇内部由语言形式体现,在语篇外部将语篇与情景语境联系起来。在语篇内部,表达概念意义的衔接机制包括及物性结构和概念意义的词汇;表达人际意义的衔接机制包括语气结构、情态成分、语调类型以及人际意义的词汇;而谋篇意义通常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语音体现;同样,语言层次实现各种语言意义,如语义层的及物结构表达概念意义,语法层的情态成分表达人际意义[15],因此意义即功能。在语篇外部,衔接指语篇与语境的衔接,主要包括由语言形式预示的衔接关系和由意义空缺形成的衔接关系两类[13],由非结构衔接和非语言形式衔接实现。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讲,语篇内部衔接突出了语言的元功能特别是谋篇功能,而语篇外部衔接强调了情景语境的作用。

2.衔接微观研究

张德禄对衔接的微观研究主要涉及到词汇语法层次的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如图2所示。其中,主位结构能体现语言的三种功能,如话题主位具有概念功能,情态主位具有交际功能,连接主位具有谋篇功能[16]。信息结构主要涉及新旧信息的分布,受情景语境的制约特别是话语方式的限制[17]。非结构衔接包括语篇内部衔接机制也包括将语篇与情景联系起来的外部衔接机制,两者有相同语言形式,即常说的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就结构衔接而言,主位结构的研究主要以语言功能为起点,信息结构以情景语境为依据;而非结构衔接的选择取决于语篇与情景的距离。对衔接的研究离不开对语言功能和语境的研究,依赖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和语境理论。

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研究主要涉及语言形式体现的衔接,未包括非语言形式实现的衔接,即伴言语手段(如身势语和体距语)、情景事物和交际者。非语言形式的作用一是联系语言与语境,补充语言形式预设的意义;二是补充语言形式未能实现的意义空缺,是语篇外部衔接的体现。任何语篇由其形式明确表达的意义比语篇的总体意义要少,都具备显现意义和隐性意义[18]。由语言形式体现的意义是显性意义,由非语言形式体现的意义是隐性意义。语篇是选用显性语言形式还是隐性非语言形式主要根据情景语境中交际功能的需要,即”情景依赖性决定语篇与情景语境的关系,特别是哪些特征是由语言形式特征体现,哪些特征必须由非语言和伴语言特征来体现。“[19]也就是说,同主位的排列、信息的分布、非结构衔接的选择一样,非语言衔接手段的选择也要受情景语境的制约。

四、张德禄衔接连贯研究成果及应用

张德禄的衔接连贯研究主要采纳了韩礼德的“衔接+语域一致性=连贯”理论模式,推动了连贯概念的理论化和总体理论框架构建的进程[21],彰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的元功能理论和语境理论:其衔接研究既突出了语言的谋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以及情景语境对衔接机制的制约;其连贯研究丰富了韩礼德的理论,强调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决定性作用,指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是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由语言实现的语篇意义和衔接机制是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语篇连贯离不开语言、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者的相互作用[10]。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推动语域、语境研究及语篇衔接理论的动力[22]。将衔接连贯研究置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之下,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张德禄的相关研究,探索其内在联系,以线见面。张德禄归纳的语篇连贯条件即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认知模式、心理思维、语篇意义和衔接机制主要涉及到语言形式研究和功能语法研究,而认知心理研究和语用推理研究相对薄弱。 国内其他衔接连贯研究较多注重语言层面,以衔接机制为主,相关的功能语法研究也不多[23],而从语用推理和认知心理入手的尝试更少[24]。衔接连贯研究在以语言文本为中心的同时,也要兼顾语言交际者,因此采用语用推理法和认知心理法是今后衔接与连贯研究努力的方向。

除了理论应用价值,衔接连贯研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如在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规约意识、体裁意识、和语境感知能力,提醒学生积累和拓展语篇背景知识结构,清楚自己的阅读交际意图等。另外,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衔接机制中的及物性、信息结构、主位结构和非结构衔接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词汇语法问题如搭配不当、汉式表达、句式单一、词汇口语话、人称代词过度使用等。在口语教学,针对不同的话题进行体裁和语步分析,利用词汇衔接的特点收集同一话题的相关词汇,提高学生口语内容的相关性和充实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丰富性、以及词汇的地道性和灵活性。

[1] 杜世洪,卡明斯.连贯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 [J].外国语, 2011(7):83-92.

[2] 沈洁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及其语言观 [J].外国语, 1991(3):35-46.

[3] 黄国文.系统功能句法分析的目的和原则 [J] .外语学刊, 2007(3):39-45.

[4]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1-4,19.

[5] 方琰.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 [J].外语教学, 2005(11):1-5.

[6] 尚媛媛.语境层次理论与翻译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7):27-32.

[7] 张德禄.语篇连贯的宏观原则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0):7-10,13.

[8]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的条件-谈接应机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 [J].现代外语, 1994(1):19-24.

[9]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3):103-109.

[10] 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 [J].外国语, 1999(6):24-31.

[11] 张德禄.马丁的语类研究 [J].当代外语研究, 2010(10):29-34.

[12] 张德禄.语篇跨级阶、跨层次衔接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0):2-7,22.

[13] 张德禄.论衔接 [J] .外国语, 2001(2):23-28.

[14] 张德禄.语篇衔接中的形式与意义 [J].外国语, 2005(5):32-38.

[15] 张德禄.语篇衔接研究的纬度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6):59-64.

[16] 张德禄.主位理论与英语语序 [J].山东外语教学, 1989(1):20-28.

[17]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信息结构-论语篇连贯的条件 [J] .外语研究, 1992(3):7- 11.26.

[18] 张德禄.非语言特征的衔接作用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7):21-25.

[19] 张德禄.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9-15.

[20] 张德禄.情景语境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46-47.

[21] 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2]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J].当代语言学, 2004(1):57-65.

[23] 程晓堂,王琦.语篇的语域连贯和语类连贯 [J].山东外语教学, 2003(5):20-24.

[24]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连贯研究-八论语言的体验性: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 [J].外语研究, 2006(6):6-12.

[25] Martin,J.R.Modeling Context: a Crooked Path of Progress in Contextual Linguistics.In M.Ghadessy (ed.), Text and Context in Functional Linguistics[C].Amsterdam: Benjamins, 1999.

SystemicFunctionalPerspectivesofZHANGDelu'sStudiesonTextualCohesionandCoherence

MIN Ju-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China)

ZHANG De-lu's studies 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adopt Halliday's relevant proposal as his theoretical support, which maintains textual coherence realiz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wo regards, register consistency and cohesion.In general, ZHANG's studies highlight meta-functions and contextual theory, two constructs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pecifically, his studies of cohesion underline the textual function,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the ideational func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and also the constraint of situational context on cohesion.Halliday's academic efforts on coherence enrich Halliday's his theoretical proposal, with emphasis on the decisive roles of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cultural context.Situational context serves as the prerequisite of text coherence and cultural context as the external condition.

2013-10-12

闵菊辉(1977-),女,汉族,四川内江人,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研究。

H319

A

1672-4860(2014)02-0104-05

猜你喜欢
语域连贯语篇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体隐喻与语篇连贯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利用语域预测功能突破听力语言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