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一、初中语文“三问导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1.“三问导学”的概念
“三问导学”是以导学为载体,通过课堂所形成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它是以问题设计为基础,把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以教材为蓝本,自主学习,二是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三是举一反三,拓展研读。
2.“三问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发展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存在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类型多种多样,二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明朗化,三是课堂活动开放化,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精髓在于用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初中语文“三问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三问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注重课堂提问的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去理解渗透其中的内涵,这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问”,通过问不仅能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是很有帮助。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多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参与讨论。
(2)问题要把握质量。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不管是什么樣的课型都给学生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把大把的精力花在了寻找答案上,对于学生是否真的思考过,很多教师都没有仔细斟酌。通过总结,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往往含金量很低,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出来,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课堂呈现假性的开放性,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多大的帮助。很显然教师没有真正明白该如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语文课堂的精彩世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的学习。对于此语文课的问题设计要新、要有度、要巧,要有质量,而不应为了所谓的假性开放式课堂进行无效的提问。
2.“三问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没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开始实施“三问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亲力亲为,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学案,熟悉学案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利用学案进行语文课的学习:利用不同的记号把本课的一些重点词句画出来,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语文课的自主学习,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记下等。与此同时,还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3.“三问导学”教学模式的升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三问导学”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自然也离不开学生的合作学习。
(1)把握语文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对课文某些重点段落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共同探究,每个人对问题的思考角度不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探究的强烈欲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全面的去思考问题。
(2)合理进行分组学习。合理进行分组学习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往往优先考虑的是把学习好的和学习一般的放在一起,而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学习好的就和学习好的讨论,而那些表现能力弱的学生就没办法插上话进行讨论,这并不是我们进行合作学习的初衷,教师可以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以4~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学案学习,把语文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编入一组,为了照顾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针对本课的学案问题进行回答、发表看法,学习水平稍高的小组再进行补充,这样就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问导学”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提问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传统的提问式教学模式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采用“三问导学”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长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