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2014-09-09 23:01白雪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制定落实教学目标

白雪

摘要: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体现三维目标、总体目标,而且要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同时要立足校情、学情,制定准确的课时目标。在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感悟、创设情境,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还要处理好计划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制定;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35-03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小学第二学段就是三、四年级,是小学教育中承前启后的学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发展阶段。因此,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三维教学目标”。

如何科学、有效的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整合三维目标,总体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过程与方法”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行,促进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化主题单元”构建的,每册由六个单元主题组成,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由五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如果教师能够通读教材文本,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握单元课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习作等板块间的联系,那么制定教学目标就不会走样、走味了。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的足迹”为主题,既收录了古诗词、现代诗歌《快乐的足球赛》,还介绍了文学大家茅盾的《天窗》。不仅写了中国孩子做《芦叶船》的快乐,还写了德国《女孩儿乌塔》的故事。阅读链接安排了“儿时游戏”的系列内容,口语交际的设计则是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童年的快乐故事,综合学习与“小笔头”也都是围绕童年趣事来进行的。理解了本单元的主题,我们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每一课教学目标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立足校情学情,制定准确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对于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都应有所差别;不需要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同时明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目标要简约,不能繁杂,而且要立足校情学情,提倡课程校本化。

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要考虑已有教学的基础,兼顾与下一学段目标的接轨,切实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并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和切入口之后,才能制定出来。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又应该如何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呢?

(一)有效地阅读、感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

根据三四年级识字量将达2500个汉字,学生已可自主阅读,并使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迅速提高,阅读面更加开阔。这一学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初步形成期,同时也是他们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可见,第二学段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阅读与感悟。

在校本教研《走月亮》一课时,教师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以及了解背景资料,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妈妈的回忆、思念,用了不同形式的表达,这是情感最丰富的部分,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共鸣之处。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自然就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显然就是:通过品读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了解文本人物特点。这样,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学生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有效的阅读和感悟就自然而然的落实了预定教学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单元情境,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小语冀教版的“文化主题单元”构建特点,教师可以创设单元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当学生整体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后,它们给学生心灵的影响力甚至震撼力会比几篇课文简单的“叠加”更有效,这就是单元文化主题的魅力所在。

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保护环境”时,确立了单元目标后,采取了创设单元情境的综合性教学实践。首先,提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查找与保护环境相关的资料,如果能找到身边的事例或者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就更好了。例如:《藏羚羊的跪拜》一课,请同学们先了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特点和遭遇偷猎、捕杀的境况,以及人类为保护藏羚羊做出的举措和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同学们就会自主地创设一种保护环境的情境,随时关心、留意身边的环境。其次,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查阅的资料和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大量的资料和事实面前,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其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保护措施,让全班同学为之鼓掌。他倡议人们多植树造林,并且在林中为鸟儿建立生态家园。鸟儿多了,虫害自然就少了,蔬菜、庄稼也就可能实现不使用化肥自然生长。同学们看到了大自然中的生态链,向往着、赞美着。在一次次的精讲细读中,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认知上又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后来,让学生对家乡环境保护进行调查,并组织一次“环保情况报告会”。在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并时时注意身边的小事,做到节约用水、不浪费纸张、不践踏草坪……

(三)处理好计划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就应该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同时,教师应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据此调适目标,完善教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状况。不是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对预设作出具有创意的调整,使课堂成为情感互动的平台。

在教学《天窗》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小小的天空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我提问:你喜欢这个小小的天窗吗?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预设是学生回答:我喜欢这个天窗,因为在下雨时和晚上,小小的天窗给我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但是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不喜欢这个天窗,因为天窗那么小,又简陋,从天窗中只能看到小小的一块天空。这时课堂情况与预设不一致了,于是,我随机应变,接着他的回答说:“是呀!这么小的窗能看到的一定是有限的,可是试想一下,如果就连这个小小的天窗都没有了,那乡下的孩子们又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说:“如果没有窗,小朋友们就更可怜了!所以才说,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呀!”有的说:“如果没有天窗,乡下孩子怎么能有丰富的想象!”“没有窗,乡下孩子又怎么能想象到神奇的夜世界!”……

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中发生的情况,即生成,也就是我们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预设与生成有效地统一起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要靠教师平时有意识的关注与培养。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教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努力体现。但这需要教师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与思考,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底蕴。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制定落实教学目标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
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