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征,刘 明,尚莉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中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足下垂作为其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笔者在临床上运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疗效显著,为很多患者减轻了病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重返社会生活。
于2012年3月~2013年8月针灸科住院患者中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42~73岁之间,病程最短15天,最长3个月。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病程最短15天,最长4个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西医诊断为脑梗死、脑出血;②中医诊断为中风病;③神志清楚,能配合治疗,生命体征平稳;④原发病为中风,且偏瘫侧足下垂;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既往有踝关节关节炎者;②既往有踝关节外伤者;③既往有患侧下肢神经病变者;④既往有中风病史者;⑤合并心、肾功能衰竭者;⑥不配合治疗者。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包括消除脑水肿,控制血压,抗感染,营养脑神经,改善脑血液循环等,病情稳定后在我科进行针灸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①仰卧时做好良肢位摆放;②用冰块快速刺激足背皮肤3~5 s;③被动牵拉小腿三头肌;④站直立床[1];⑤快速叩击胫前肌;⑥步态分解练习,当患腿向前迈出时,尽可能使脚跟着地。每日治疗1次,每次40 min,30天为一疗程。
在上述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取穴:取患侧阳陵泉、丘墟、绝骨、解溪。操作方法:电针方法:常规消毒皮肤,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0.5~1寸,针刺阳陵泉、丘墟、绝骨、解溪,阳陵泉与丘墟穴通电针,解溪穴与绝骨穴通电针,选用连续波,强度以明显有足背伸动作及患者耐受程度而定。每日1次,每次留针40 min,30天为一疗程。
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小腿三头肌痉挛,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MT分级之Kendall百分比法评定胫前肌肌力。于治疗前及治疗30天时各评定1次。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数据比较,3项指标均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数据比较,3项指标均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对照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3项指标均P<0.05,说明对照组有明显疗效。两组治疗后数据比较,3项指标均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各项评定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小腿三头肌痉挛3.44 ±0.61 3.37 ±0.60 2.13 ±0.76 2.63 ±0.76胫前肌肌力 17.83 ±10.46 17.67 ±11.23 45.33 ±14.08 33.67 ±13.53日常生活能力 44.33 ±7.93 43.50 ±9.50 69.67 ±6.05 55.17 ±8.41
足下垂是中风患者的常见症状,多由于胫前肌力量弱与小腿三头肌痉挛[2]造成的。康复训练可通过冰块刺激法、站直立床以及对小腿的被动牵拉来缓解小腿三头肌痉挛,快速叩击胫前肌引发胫前肌收缩而增加胫前肌的力量,从而改善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
本研究应用的电针疗法是孙申田教授的“拮抗针法”[3-4],选取小腿外侧的穴位,主穴是阳陵泉与丘墟穴,阳陵泉穴的位置在原穴标准位置稍下方进针,丘墟穴进针时使足背伸,针刺深度可直透对侧照海穴。然后两穴加电针用慢频率的连续波可使足外旋。绝骨穴与解溪针刺通电后可使足背伸,从而治疗中风后足下垂。本研究表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4
[2]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96
[3]孙申田,张瑞.新编实用针灸临床歌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34
[4]孙远征,姚启凤.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3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