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研究促教师发展——以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为例

2014-09-06 10:45王雪纯白英华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发展大学英语

王雪纯,白英华

(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以课例研究促教师发展——以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为例

王雪纯,白英华

(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互动课例研究表明,课例研究能提高课堂效果、促进集体反思、组建实践共同体以及重塑教师教学信念,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例研究;教师发展

在当下新媒体时代,“教师中心”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面临各种挑战。灌输、传授、讲解主导的大学英语课堂同样面临危机,这样的课堂危机甚或演变为教师的身份危机。[1]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悖。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效果则是一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促进身为课堂实践者与研究者双重身份的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中学,行中思,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失为有效出路。[2]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促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3]课例研究为教师教学实践与理论知识搭建了一座桥梁,是丰富教师实践性知识、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概念基础

(一)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有机融合。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就课论课”的教研活动,课例研究有着特有的操作步骤与特点。课例研究一般由研究人员与数位教师组成课例研究小组,通过集体备课、上课、观摩、反馈与研讨等过程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课例研究小组所确定的研究主题为课例研究的起点,以有效避免研究主题的泛化。[4]小组成员在明确分工后,历经备课到上课再到议课、改进的多轮推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具体步骤或操作环节可能略有差异,但课例研究兼具群体合作、过程反思和持续改进的特征。[5]

课例研究始于日本的基础教育,但过去的十多年间,逐渐成为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6-8]近年来课例研究在大学课堂中的尝试同样收到了良好效果,[9]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同一高校的英语教师基本使用同一教材甚或教学进度上同步,这为大学英语课例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土壤”。

(二)课堂互动

我国目前对外语教学课堂互动的研究以介绍互动教学模式或总结运用互动教学方法的做法为主,[10]而检验课堂互动效果并致力于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或实证研究还很缺乏。课堂互动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等形式。其中生生互动又可分双人互动、小组互动和组际互动等,师生互动包括师生角色互换等。有研究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同结对模式对生生互动效果的影响,[11]也有指出参考性问题比展示性问题更能促进课堂互动。[12]对课堂互动的研究可以聚焦于课堂行为,如教师提问、对学生回答进行反馈等,也可以从话语分析的视角来展开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课例研究聚焦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第二册(第3版)第4单元的主课文ProfessorandtheYo-Yo为教学内容。通过三轮授课,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各环节并不断改进,以期在课堂互动中导入新课,进而引导学生初步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在课堂互动知识与实际课堂行为等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课例研究之于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参与者

1.参与教师。5名大学英语教师自发组建课例研究小组,笔者为其中参与者。表1显示,五位参与教师在教龄、专业资历与研究经验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他们在课例研究小组中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其中,教师A有课例研究的经历,既引领其他参与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又实际参与备课、上课、观课和议课等环节,从而避免外来研究者对教师可能带来的压力。另外,教师C也有课例研究的经历,其他三位教师此前则从未听说过课例研究。

表1 参与教师的基本信息

2.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来自三个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班的学生,他们也是教师A、B、C的实际任教班级。这三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别代表高、中、低三个层次(见表2)。三个教学班学生差异源于上课教师的实际任教班级,且课例研究在学校正常上课时间与教学进度的框架下进行,排除了精心策划或其他人为干扰因素。

表2 三个教学班的基本信息

(三)研究过程

本次课例研究采取“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接力改进”的形式,持续一个多月,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

研究文本主要包括书面教案与教学课件、课堂实录与观课笔记、教师研讨实录与学生课后反馈等。课前编制好学生座次表发放给观课教师以及时记录课堂提问与互动情况。三次上课全程录音,并对部分教学片断摄像,观课教师现场记录上课情况,上课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课后集中议课均录音,参与教师撰写议课笔记。研究者通过反复阅读所有文本数据与重听语音,进而对照研究问题,对关键主题进行提炼和分析。

图1 课例研究过程

三、结果与讨论

(一)课例研究在授课教师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效果

课例研究在每轮上课的交替中推进,提高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但这种推进是受制于授课教师个体差异的。虽然课前有集体备课,每轮课后有集体议课,但三位教师的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与执行无不体现着教师个人的教学知识、经验、认知风格与教学观念等。表3是对三位教师一些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初步描述统计,一方面反映了教师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可局部观测教师在借鉴同行基础上的“推进”。

表3 课堂互动维度的描述统计

教师A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也未布置分组任务,课上很少站在讲台正中,且经常把讲台让给学生,台上学生与台下的学生也能互动。这样的课堂实施与其“希望课堂教学给师生带来真实愉悦的体验”有关。教师B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提前给学生分配了互动小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站在讲台中间,且其话语权重偏多。这样的课堂行为与教师B第一次参加课例研究,尤其是多人观课带来“课堂焦虑”有关。但教师B非常注重使用“教师反馈”话轮即第三话轮。[13]

教师C的第三轮授课较好地借鉴了教师A和B的前期成果,是课例研究层层推进课堂效果的体现。教师C注意到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不同位置,并提醒自己不应像往常一样“独据讲台”,而是随着课堂活动的进行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挪动”。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并根据集体议课的方案,教师C在发问时更多地给出学生选择项,且更多地采用集体应答的形式。第三轮上课收到了比其平时上课更好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第三轮上课并非完美,存在问题如教师第三话轮的使用需进一步增多、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单一等,促使课例研究小组酝酿下一次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多维的、历时的反思

“行动中反思”是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也是教师应该做到的行动艺术。[3]177课例研究中的反思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环节。教师在课后及时进行书面总结,这是针对自己课堂的个人反思。每轮课后的议课,每位教师均积极发言,在话语协商抑或冲突中促成集体反思。研究课的每轮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是建立在个人和集体反思之上。在本次以课堂互动为主题的课例研究中,五位教师通过三次议课,在集体反思每轮上课的互动形式与效果中共同构建课堂互动的集体知识,并对下一轮的课堂互动形式与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轮课后,教师们开始探讨课堂互动的分类,如主动互动与被动互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双向互动与多向互动等,并一致认定第二轮授课需要改进新课导入的部分活动及适当降低某些任务的难度。第三轮上课,教师C提出的一个参考性问题“To what degree do material things mean to you?”引起了集体议课的“争论”。教师B认为这个问题有向学生灌输价值观之嫌。教师D和E则认为这样的讨论跟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是对陈旧的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A甚至认为这样的讨论超越了语言形式上的内容互动,更接近意义协商,所以“这是一个好问题”。研究小组教师之间类似的冲突式的反思有助于内化教师的知识体系。课例研究引起的教师反思还是历时的,在此次研究开展半年后,每当教师C从自己互动效果良好的英语课堂中走出来,总觉得“从课例研究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三)课例研究以实践共同体的形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共同体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在集体互动维度上的重要生成媒介。[3]183创建以教学科研项目为依托的教师实践集体是促使英语教师在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4]但在实际操作中,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教师共同实践常常具有“功利性”。本课例研究中,教学或研究经验丰富的教师与相对年轻的教师组建了一个新老教师共同体,共同对怎样更好地推动课堂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这一共性话题进行数次讨论。课堂互动的集体研讨还促使并引发了教师共同体对备课、教学、科研、教育等一些普遍性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实证研究不足、脱离课堂教学、不符合一线教师需求等弊端,需要通过聚焦课堂关键问题的研究,组建教师-研究者共同发展的团队来解决。[15]基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正是通过建立教师-研究者的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四)课例研究成为重塑教师教学信念的有效途径

影响英语教学比较直接的因素就是教师信念,它是由包括学科亚文化,教师学习、教学、专业教育经历,教学法知识以及引发自我反思的同事之间的交往等各种复杂的因素构成,且是动态并不断发展的。[16]有研究表明,有些大学英语教师的信念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也有一些教师的信念是多年不变的。[17]课例研究从改变教师的具体课堂行为入手,使得参与教师在模仿或摒弃同事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渐进重塑教学信念。

在本课例研究中,教师B在总结中发问:“从认知方式到思维革命还有多远?”并认为,在信息浪潮的冲击下,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主动求知。教师C经历两次完整的课例研究后,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课例研究中历经与同事一起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等行动的每位教师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即自己关于课堂教学的新观念。

四、结语

课例研究引入大学英语课堂,通过促进教师反思、组建实践共同体、重塑教师教学信念等方面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课例研究是一个不断推进、循环往复的持久性过程。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摒弃功利心理与外在压力,将课例研究坚持不懈,让它真正成为其职业生活与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在这样基于实践并致力于改进实践的教学探究中,教师可以更好地走近课堂、走近学生、走近自己,通过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的教学生活,其最终受益者包括教师本人、课堂里的学生、院系发展与学科繁荣等。

参考文献:

[1]黄国君,夏纪梅.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17-20,75.

[2]文秋芳,任庆梅.互动发展模式下外语教学研究者的专业成长[J].外语界,2012 (4):16-22, 29.

[3]陈向明,等.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 人民教育, 2010(21):40-43.

[5]安桂清.国际比较视野下的课例研究:背景、现状与启示[J]. 教师教育研究, 2014(2):83-89.

[6]Lewis, C., Perry, R., Hurd, J., & O’Connell, M. P. Lesson study comes of age in North America [J].PhiDeltaKappan, 2006, 88 (4): 273-281.

[7]Lim , C., Lee ,C., Saito, E., & Haron, S.S. Taking stock of Lesson Study as a platform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J].Asia-Pacific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 2011, 39(4): 353-365.

[8]Lee, J. F. K. A Hong Kong case of lesson study—Benefits and concerns [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 2008, 24 (2): 1115-1124.

[9] Cerbin, W. & Kopp, B. Lesson study as a model for building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eaching [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achingand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 2006, 18 (3): 250-257.

[10]刘红梅.改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性—行动研究报告[J].山东外语教学, 2008(1):75-79.

[11]黄芳.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互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9(11):51-56.

[12]徐锦芬.不同结对模式对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 2012(9):67-77.

[13]江韦姗.外语课堂话语第三话轮对学生话语输出影响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1):53-59.

[14]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 2008(3):29-38.

[15]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语, 2010 (4): 77-83.

[16]郑新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信念”问题的研究[J].外语界, 2005(6):16-22.

[17]战菊.大学英语教师的叙事分析:信念及其构建[J].中国外语,2010(9):68-76.

(责任编辑文双全)

PromoteTeachers’DevelopmentThroughResearchofLessonExamples

WANGXue-chun,BAIYing-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9, Jiangsu, China)

Abstract:Research of interactive lesson examples in College English shows that lesson example studies can help improve efficiency of class teaching, promote collective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 so as to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less example study;teacher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5;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4)06-0101-03

作者简介:王雪纯(1980-),女,山东淄博人,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英语学习信念与行为研究(2013SJD740007)

收稿日期:2014-08-28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教师发展大学英语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