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刘小杰
摘 要:探索和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经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是开发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方法。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问题 实施
一、对工学一体化的认识
1.什么是工学一体化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被大家所认识,探索和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经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是开发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的方法。
2.为什么要施行工学一体化
现今社会,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岗位能力,而且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院校必须帮助学生通过工作中的学习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能力,此时探索和引进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就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3.工学一体化与传统职业教育相比优势及注意事项
通过进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对经过传统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很多不满,他们理论知识薄弱,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差,欠缺与团队健康协作的能力,对企业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要想让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不再仅仅是传授死板冰冷的专业知识,更是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如何工作。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通过合适的学习任务载体和教学过程达到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质量标准和成本意识等能力培养目标。
4.相关准备
建立一体化课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应系统地解决职业教育及其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
(2)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
(3)应用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
(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
(5)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
(6)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
(7)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8)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
(9)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10)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二、工学一体化的尝试
1.教学对象分析
笔者带的两个班级分别是某矿业集团在学校的委培生和2010级的春季生,都是初中起点,在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相对薄弱。他们年龄大多十六七岁,在稚气与努力靠近成熟的夹缝中徘徊,行为浮躁,心理脆弱,渴望得到认可却又害怕尝试过程中的挫折。在这种复杂情绪的驱使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仅限于上课前的10分钟甚至更短,盼望动手实践,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中只有极少数会去主动查阅资料,另一小部分会寻求老师帮助,直截了当地询问“哪个触点接哪个触点”,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沉默不语,干脆等着老师的最后解答,还有学生直接放弃学习。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了每个老师上课遭遇的最大难题。引入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一体化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与实践,教育者们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工作任务分析笼统、粗糙,课程设置未能突破学科框架,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低,项目的训练价值需要提高。
三、反思
教师应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实践等综合能力,努力向“双师型”教师队伍靠拢,否则教育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就成了空谈。在教学尝试与积累中,寻找更适合的方式方法,将把学生培养成企业型人才定为更高目标。同时,利用有效时间将专业学科进行整合筛选,制订出适应工学一体的教学计划及内容。
做调研,将企业氛围渲染入一体化教学当中,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同时,课程的改革与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系统的评价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随时调整改正,以期普及一体化教育,收到良好成效。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