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

2014-09-05 16:44林双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转化成因学困生

林双发

【摘 要】作为学校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尝试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并从“①平等以待,关爱鼓励,激发信心。②指导学法,引领兴趣,倾注耐心。”两个方面阐述对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措施,侧重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措施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领域,存在着一批“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成为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所谓语文学困生。在许多老师眼里,他们是不可教的,渐渐地就对他们失去培育、浇灌、修枝、剪蔓的耐心,成了寂寞角落里的“野百合”。长此以往,优等生一天天好起来,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这种现状必然会对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给他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成为他们一生学习的遗憾。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应该创造失败者,哪怕学生只有百分之一的成人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育人爱心,当教师的只有教好每个学生的义务,而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权利。”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学困生,加大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使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个人因素。学困生个人因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智力因素,先天的不足;一种是心理原因。学困生的心理大多具有两面性:他们对语文比较有感情,有信心要学好语文,但是又时不时埋怨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他们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害怕作业又多又难,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遇到难题就依赖同学和父母;他们的内心渴望表扬得到尊重,但又不敢发问,不敢回答,怕出丑。长期的两面心理使他们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心理、惰性心理、畏难心理等。

家庭因素。部分学困生的家长终日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很少检查甚至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即使有检查,也只停留在翻看和口头检查上,根本谈不上给孩子另外布置作业或辅导孩子的作业。不少学困生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课外学习也不很重视,晚饭后不是看电视,就是聊天、打麻将。缺乏了家庭的教育与监督,学生的学习惰性一天天养成,缺漏的知识点越积越多,学困生也就慢慢形成了。

社会因素。在社会环境方面: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与影响,如“读书无用”论、大哥意识、迷恋网吧等;二是当前经济意识日趋浓厚,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经商、打工,出现留守母亲、空巢家庭,而一些单独在家的母亲很多不能很好的管好子女,委托监护人更是监管不力。

其他因素。如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的情况。还有学校教育方面的缺失,例如有的教师对优等生和学困生不能一视同仁,歧视学困生,在教学上却又出现偏差,不懂得因材施教等。

二、学困生的转化

1.平等以待,关爱鼓励,激发信心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师生之间价值平等。因此与学生建立平等、理解、双向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学困生的心态复杂多样,构成因素较多,因此要使他们愿意接受教育,教师首先要有诚心,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他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为此,教师就应善于找出与学困生能融合在一起的契机,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并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学困生中除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困生的性格往往比较孤僻。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做认真的分析,鼓励他们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使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是诚心诚意在帮助他的。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优等生交朋友,结对子互帮互助,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2.指导学法,引领兴趣,倾注耐心

(1)对由于知识系统残缺,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要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平时要放低要求,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 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并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

(2)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被动对待学习。对这些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

(3)有些学生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往往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要向这些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学习方法的缺陷,提出改正措施。

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典型表现是兴趣索然,沉默寡言,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幽默笑话或一些科学家的轶闻趣事,以此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其次,要给学困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问他们一些容易的问题让其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给他们一些小提示,也可以让其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们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机会。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语文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小诊所”、“小作家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到春风化雨,点滴滋润,直到花开鲜艳。

总之,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让我们用关爱之“心”还学困生们一个明丽的春天吧!

参考文献:

[1]张凤霞.浅析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

[2]张丙庭.学困生,教师能为你做点什么[J].吉林教育,2010,(02)

[3]陶东陆.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困生[J].宣州教育,2008,(4)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成因学困生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